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探析-英文文学

作者:王抒飞来源:原创日期:2012-03-08人气:3141

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对自然意象的运用可谓是纷繁复杂,无所不能,涉及花草、季节、天体、海洋等。

在十四行组诗中,诗人对情感的描述特别多。当诗人赞美“爱友”【注1】之美或者表达自己内心的欢喜和愉悦时,常使用一些能带给人们甜美和温暖的词语,如“春天”、“太阳”、“玫瑰”、“夏天”等;当他表达内心的沮丧、落魄和悲伤时,他使用一些饱含酸楚和凄凉的词汇,如“冬天”、“日暮”、“黄叶”等。诗人莎士比亚就是通过运用这些自然界的意象作为桥梁,把情感与思维的桥梁连接起来,使我们能够把握诗人的真实思想,领会诗歌的主旨。

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玫瑰意象的运用非常频繁。除了在开篇就运用了玫瑰意象—“美的玫瑰永远不会枯死”之外,“玫瑰”和“玫瑰花蕾”等样的词语还在第18、35等9首诗歌中多次出现。在整个组诗中,玫瑰的形、色、香、魂在诗人的笔下被描写的惟妙惟肖,传神动人。

在不同的地方,玫瑰的特征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在第35首诗歌中,诗人提到了“带刺的玫瑰”(roses have thorns)。带刺的玫瑰在这里象征着爱友美中不足。正如刺不能破坏玫瑰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一样,爱友的缺点和错误也难以掩盖他对他的情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爱友玫瑰般的美丽,有点过错也可以原谅的。在第54首诗中,诗人将玫瑰与野蔷薇作了对比。

野蔷薇的姿色也是同样旖旎,

比起玫瑰的芳馥四溢的姣颜,

 同挂在树上,同样会搔首弄姿,

当夏天呼息使它的嫩蕊轻展:

但它们唯一的美德只在色相,

  开时无人眷恋,萎谢也无人理;

  寂寞地死去。香的玫瑰却两样;

 她那温馨的死可以酿成香液:

  你也如此,美丽而可爱的青春,

当韶华雕谢,诗提取你的纯精。

野蔷薇虽然与玫瑰有着相同的颜色,但却“只有色相”,并没有玫瑰的芬芳,也不会受到人们的眷恋。而玫瑰即使凋谢,也会留有余香。在这首诗中,诗人将真与美进行了比较,告诉人们外表的美是短暂而易逝的,内在的美与真却是永恒的。暗示了诗人的爱友是美的,而他的忠诚使他变得更美。

星体作为意象常常出现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也出现了星星和太阳作为意象。在第33和第7首诗中,诗人用到了“太阳”这一意象来象征人生。冉冉升起的旭日新鲜又有活力。这正如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Full many a glorious morning have I seen/flatter the mountain tops with sovereign eye”。 当太阳到达天顶时,宛如一个人到达其人生与事业的顶峰,它在这一时刻最温暖,最耀眼。日落象征着人到暮年,虚弱无能,只能靠回忆安慰自己。诗人用日出、日中、日落来比喻人的少年、中年和老年,表达人生易逝的感慨,委婉的劝说爱友娶妻生子,此处也有表达对爱友的崇敬之情。在第14首诗中,诗人用星星表达爱友对自己的重要性。如果天空就是诗人的内心世界,那么他的友人就像星星一样点亮了他的内心世界。只要星星在,诗人的内心世界就永远光明。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组诗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对时间的描写上面,诗人也运用了一些自然的意象,如海和动物等。在第60首诗歌中,诗人通过海来描述时间的无情流逝。海的自然运动象征着时间对万物的侵蚀。“像波浪滔滔不息地滚向沙滩/我们的光阴息息奔赴着终点。”时间就像这海浪不停息,美丽的容颜也将随之而逝。沧海桑田的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新旧事物的更替。诗人认识到,万物都在时间的流逝中轮回,自己也不可以避免,这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在第19首诗歌中,诗人提到了狮子、老虎、和长生鸟三个动物意象。原本凶恶的狮子和老虎,却被磨钝了利爪(blunt paws)、拔掉了牙齿(pluck teeth)”,长牛鸟也惨遭恶运,被“burn in her blood”。究竟是什么力量这么强大,使他们失掉利爪和牙齿?那就是时间(devouring time)。时间摧毁一切,让野兽失去力量,让青年变成暮年。那如何来对付时间的无情流逝,那就是诗人的诗可以与时间抗衡,留住爱友的青春。

通过对以上自然意象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这些意象的作用。 玫瑰、太阳、星星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幸福与喜悦,让我们了解到诗人内心对友人的爱和崇拜。海与动物的意象则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时间不可阻挡,无情流逝的残酷现实。当然,诗人在感慨时间的残酷和巨大威力之后,也表达了自己与时间抗争,将用自己的诗将一切美好的东西留住的意愿和信心。

3 社会意象

除自然意象外,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有许多地方或是描写生活的场景,或是铺陈史实,诗人用以寄托情思、托物言志,这便是社会意象。通过对诗中社会意象的分析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诗中的社会意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社会生活意象和职业生涯意象。

(1)社会生活意象

在莎翁的诗作中,千奇百怪的意象不仅显示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折射出了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生活的追求。

莎士比亚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创作,是从他来到伦敦开始的。在泰晤士河畔他的艺术生命实现了一次次的蜕变。在这一时期,以伊丽莎白为代表的封建专制贵族暂时性地迎合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出现了英国王室与新兴资产阶级暂时结盟的局面。莎士比亚是一名具有强烈自由、平等人文精神的诗人,也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在诗中他对封建专制的敌视和蔑视也是时有表露。在第25首诗中,莎士比亚这样写道:

辛苦的将士,素以骁勇著称,

打了千百次胜仗,一旦败绩,

   就立刻被人逐出荣誉的记录簿。

“辛苦的将士”在这里暗示当时屡建奇功的航海家雷利,虽然他功赫显著,但因为支持自由思想被禁闭在伦敦塔。由此可见,封建专制王室和资产阶级的结盟是暂时的,在根本问题上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诗人这样写,既斥责了封建王室的无耻行为,又警示资产阶级不要被王室的假面目所迷惑,体现了莎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莎士比亚由于经常被召入王宫演戏,对封建贵族的不满与愤慨也常常表现在诗中。在他的第66首诗中,莎翁满腔愤慨,一气呵成,控诉了王室贵族的 11种罪恶丑态。

眼见天才注定做叫化子,

无聊的草包打扮得衣冠楚楚,

纯洁的信义不幸而被人背弃,

金冠可耻地戴在行尸的头上,

处女的贞操遭受暴徒的玷辱,

严肃的正义被人非法地诟让,

壮士被当权的跛子弄成残缺,

愚蠢摆起博士架子驾驭才能,

艺术被官府统治得结舌箝口,

淳朴的真诚被人瞎称为愚笨,

    囚徒"善"不得不把统帅"恶"伺候:

 

莎翁通过11个诗句,直言列举了封建王室颠倒黑白,善恶不分,愚者被重用,智者受排斥的现象。诗人的痛诉直言不讳,痛快淋漓。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的那样,莎士比亚不是“书屋里的学者”,也不是“唯恐烧着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而是“处在时代运动之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运动着,站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进行斗争”。【4】

 

莎士比亚不仅关注社会政治动态,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疾苦也也是异常关注。在16世纪90年代初,英国出现了可怕的鼠疫。当时许多市民患病不治身亡,整个伦敦没有一丝生气,剧院关门,演员生活贫困潦倒。这一历史事件在莎翁第90首诗也有体现:“你串通厄运一同来战胜我吧”,“现在,当举世都起来和我作对,请趁势为命运助威,逼我低头,别意外地走来作事后的摧毁。”这里的“厄运”便是指流行伦敦的可怕地鼠疫。这些诗句,表现出莎翁对瘟疫的蔑视和战胜瘟疫的决心。

 (2) 职业生涯意象

莎翁作为一名剧作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地位低下,人格也得不到尊重,莎翁对此感慨匪浅。因此莎翁职业生涯的意象多是对自我的一些描述。莎翁出身卑微,初到伦敦时为谋生计,不得不做各种“杂活”,加上当时的戏剧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所以为人所鄙视。他在第29首诗中这样写道:

当我受尽命运和人们的白眼,

暗暗地哀悼自己的身世飘零,

徒用呼吁去干扰聋瞆的昊天,

  顾盼着身影,诅咒自己的生辰,

莎士比亚通过几句话,就把诗人作为一个剧作家,社会地位低下,遭受鄙视,孤独郁闷,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表达出来。这看上去诗人是在描写自己的职业和社会现状,事实上莎翁的这种处境在当时是具有普遍性的。短短的几句话就让读者体会到了舞台职业生涯的艰辛和无奈。

对于诗人自己的职业,莎翁也多有描写,甚至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离别组诗”。在莎翁的这些离别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职业生涯中的劳累和无奈,以及他背井离乡的离愁别绪。

在第27、28、44、45首诗中,诗人诉说了自己表演路途中的劳累和孤寂。白天感到劳累,晚上又难以入眠,越向前走,离家也就越远,离朋友也就越远。诗人的思想和欲望如风如火,早已回到久别的家乡和久别的好友的怀抱之中了,而不幸的肉体,如土如水,正在下沉,因孤寂忧伤走向死亡。

在第110、111首诗中,诗人对自己毕生从事的戏剧生涯进行了概述,感慨万分。

唉,我的确曾经常东奔西跑,

扮作斑衣的小丑供众人赏玩,

 违背我的意志,把至宝贱卖掉,

为了新交不惜把旧知交冒犯;

诗人通过诗句自责自己在违背自己的意愿生存,埋怨并谴责“命运”之神的不公,使他不得不为谋求生计而行走在舞台之上,使自己的天性被所从事的职业所玷污。

4 结束语

莎士比亚通过对各种自然和社会意象的选择,肯定和赞扬了友人,情感等人类美好的东西;深刻表达了自己的作品能对抗时间的侵蚀而超越时空的信念;突出了莎翁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映射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艰辛。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莎翁十四行诗的主题,洞察莎翁对自然、社会、友情、职业等和谐关系的审美观。

注释:

【1】曹明伦将原诗中“love”译为“爱友”,详见曹明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c]桂林:漓江出版杜,1995

参考文献

【1】Lewis,C.Day.The Poetic Image.London.Jonathan Cape,1947:17

【2】 朱光潜.诗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50

【3】Spurgeon,Caroline.Shakespeare’s Imagery and What It Tells Us.Cambridge:Cambridge UP,1979:44-45.

【4】公盾.诗坛中永不凋谢的花朵——浅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J].语文教学通讯.1980 (5):46.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