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桃花源记》中“渔人”探微-文学论文

作者:贵州遵义县龙坑镇龙坑中学教师—冉瑞霞来源:原创日期:2012-04-01人气:1685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又设下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初极狭,才通人”,又设下悬念:里边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为之一惊。接着写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渔人辞去时,“此中人语曰:‘不足为外人道也’”,又设下悬念:渔人出去后跟外人说了吗?“及郡下太守,说如此”,又为之遗憾。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又设下悬念:找到了吗?“不复得路”,又为之迷惑不解。
然而这些《教师教学用书》对渔人形象的关注却太少了。其实,学生的问题提得不错,渔人的形象大有探究的必要。
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做过几任小官,因为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躬耕僻野,过着俭朴的生活。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在晚年创作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他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虽然他的许多作品都描写的是田园风光和农夫生活,然而本篇的主人公却偏偏是一个渔人。他为什么不把故事的主人公写成自己熟悉的农夫呢?这是作者无心之举,还是有意为之?
我国古诗词中,常把渔翁喻为世外高人,超然物外,与清风作伴,与明月为友。如张志和“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渔翁,陶然于山水之间,自在闲适;杜牧“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中的渔父,是远离尘嚣的得道高人。而我们却看不到《桃花源记》中渔人超凡脱俗的品性。相反,他表现的却是世俗行为。他身处美艳的桃林,并不去品位眼前的美景,而是“甚异之”。他最想寻求的是什么?是眼前景色的由来。于是“复前行,欲穷其林”。人如果被某种强烈的欲望所主宰,是不顾及一切的,包括危险、恐惧甚至生命。当渔人发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时,他没有退缩;当遇见“初极狭,才通人”的困难时,他却依然故我。为着一个奇怪的念头而不顾一切,渔人的世俗之心可想而知了。
渔者,捕鱼。即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也。渔人抛下小小的钓饵,是为引诱鱼儿上钩;撒下一片大网,是为成群的鱼儿过来。所以,渔人的欺诈行为,给人工于心计之感,这与陶渊明笔下的农夫迥然不同。作者笔下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胸无城府,心无奸诈。你看,桃花源中的农夫,哪个不善良淳朴,待人热情呢?面对外来的渔人,他们真是古道热肠,殷勤问讯,盛情款待,让异乡人享受到了家的温暖。在桃源胜境中,我们有“只要心中有爱,幸福就在身边”的感觉。不是吗?陶渊明曾多次出仕,但每次没有多久就“归园田居”,正如诗中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田园是陶渊明心中的净土。当身心惧疲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田园生活。田园始终给他的是温暖,是他不离不弃的朋友,是他心中的“桃花源”。他热爱田园,那里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有与农民相处的“想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纯真和“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的情谊。可以说,陶渊明对农夫充满着爱和敬。
再来对照那个渔人吧。本来,渔人得到桃花源人的盛情款待,理应知恩图报,可他对桃花源中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却置若罔闻,一出来便“处处志之”。其心机之缜密,昭然若揭。他接下来“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的举动就让人生疑,人们不禁要问:“渔人到底想干什么?”桃源中的米香犹在,酒味犹存,嘱咐犹新,难道这一切他都全忘了吗?否!如果出卖桃源的秘密能够换来金钱,于我有利,什么不可为呢?法国作家斯特凡妮“本森的长篇小说《核混乱》中有一句话:“当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花最少的力气挣最多的钱的时候,人的道德就变得不可救药了。”此时的渔人是不会顾忌什么道德的,他只知道自己网住了世之罕见的一条“大鱼”,要好好做成一笔大买卖了。陶渊明是一个注重气节的人,他不接受檀道济所赠粱肉,不肯出卖灵魂换取荣华富贵。甘愿挨饿,也“不为五斗米折腰”。由此,他对渔人这种可耻行径的愤恨就不言自喻了。
不是吗?作者所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的目的,除了向人们暗示桃源是虚构的外,更重要的是在暗示人们,在当时战祸连年、“渔人”当道的条件下,桃源即使是真,亦将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作者笔下的渔人,固执、虚伪、贪婪,其行为与淳朴、善良的桃源中人对比,断然不是一个导游者,他是一个地道的心灵上有缺陷的“愚人”。作品正是通过渔人与桃源中人的对比告诫人们:天堂自在人心。世俗之暗淡纷扰,是因为有许多像渔人之人。这大概就是作者为了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他对外界纷争的抗争,才特意点到好友“南洋刘子骥,高尚士也”的真正原因吧。“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见《荀子^修身》:),如果人人都能洁身自好,真诚待人的话,桃源还会远吗?处于“玄风独振”的魏晋时期,受玄学影响的陶渊明,一直在追求理想人格。可以说,渔人的形象正好从反面验证了他的人格理想。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