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意外” ,并不意外-教育论文发表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1-09-23人气:849

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程序的设计以及教案的编写,往往带有教师主观性和经验性,教师虽然课前作了充分地准备,但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我以为,课堂上的意外,那是学生思维的闪光,更是课堂生成的火花,其实并不意外。以下这段《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比较”片段教学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片段回放】

师:我们前面已认识了角,可是有两个角不知谁大谁小,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出示图①图②。学生经过短暂观察、思考之后,绝大部分认为角②更大)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A:角②大,因为它的边比角①的边长得多。

(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凭直觉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我暗暗庆幸自己早有准备,正打算拿出课前制作好的活动角……)

突然,学生B起来说:老师,他们说错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

师(大吃一惊):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B(摸摸头,表达不出来):嗯……嗯……

生C:我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又大吃一惊):那请你告诉大家吧!

生C(欲言而不能):角的大小与……与……我说不好,可我会比划!

(教师微笑着做个“请”的手势。生C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伸出两个手指,面向同学边比划边解释:两个手指这样分开一点点,角比较小;如果分开多一点,角就变大了)

师(惊叹):真了不起!谁看懂了?

生D:我也会!我的两只脚站远一些,角就大;两只脚站近一些,角就小。(说着站起身来给大家示范)

师:这点的确值得注意。

生E(得意地):我不用身体,用两支铅笔也能比出来!

师:是吗?请你演示给大家看看!

    (生E一只手将两支铅笔的一端靠在一起做顶点,另一只手旋转其中一只铅笔,说道:两支铅笔合拢一些,角就变小;两支铅笔分开一些,角就变大)

(学生们恍然大悟:噢!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小,两条边分开角就大。

说着纷纷比划起来:有的用手的肘关节做角的顶点,转动手的前臂,使手与上臂所成的角变大变小;有的将手腕部靠在一起,分合伸直的两只手掌,感受着角的大小变化;有的拿着画角时用的直尺,与同桌合作,组成变化的角……)

(我暗自佩服学生的学习能力,接着打算按原设想进行下层次的教学,可没想到意外又出现了……)

生F(像发现了新大陆):我知道了!我们体育课上屯老师也说过的,做广播体操前整队时,手与身体要成90度,动作才漂亮。我人矮,老师人高,可我们的手伸平了,同样是与身体成90度的!大家手与脚伸出去的角度要一样,全班做起操才整齐,可我们是不一样高的。

生G:也就是边的长短虽然不一样,可角度却一样!(说着还站出来用手与身体比划示范起来)

师:太了不起了,发现这么重要的秘密!

生H(一手摸着书角一手摸着课桌角):我又找到了边不一样长、却相等的角!数学书与桌面的角就是!

生I(插嘴):真的!数学书的边比桌面的边要短得多,可它们是同样大的角。

师:真了不起!有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啊。那么,他们的发现正确吗?怎么验证?

(学生听了都动手用数学书与课桌面比较起来)

生J(轻声地):看来边的长短对角的大小没有影响。

师(抓住时机):你能把刚才的话大声说给全班同学听吗?

生K:边的长短对角的大小没有影响。

生L:还可以说成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生M:我还能进一步说。

师(微笑着):请表达出来。

生N: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关键性的结论在不知不觉中由学生说出来了)

【评价与反思】

1.关注学生表现,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火花。

课堂中学生B和学生C的回答:“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我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出乎我的意料,打破了原来的教学设想。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没有打断学生的思路,没有牵回学生的思维,没有扼杀一个个闪光的思想,而是抓住有利契机,将它作为鲜活的课程资源,果断改变课前预设,以积极的态度,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出现了一个个预设不到的“意外” ,这是学习的顿悟,这是灵感的萌发,这是瞬间的创造!这一个个的“意外” ,让我和学生一起感受到了数学课堂因动态生成而显现的无限活力。这也正印证了叶澜教授的精辟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的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统一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

2.注意课堂动态 ,灵活调控教学思路和流程。

就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而言,在《角的比较》中由于课堂教学现场的动态变化,需要教师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地调控教学思路和流程。本片断中出现的“意外”看起来“形散”,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停滞现象抑或掌握不好时间、节奏等问题,这对教师如何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做到有备无患 ,这更体现了预设的重要性。同时,该放手的地方留给学生自己去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的听课为主动发表见解,重视运用学生的活动热情和活动感悟能力,利用互动对话与动作表演等交流方式,突破传统的“保姆”式教学,使课堂更具原创性和个性化,并成为同学们展示、发现的广阔空间。

3.尊重学生言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觉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由于学生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想说的就让他们说,不能用语言说清的,就鼓励他们用动作表达。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的动作语言,不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不仅发现规律,而且用自己的方式感觉数学。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关注学生需求,让学生在“玩”和“生活”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应尽力关注学生的每一点需求,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求同步的情境,让他们从身边事物和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原来“角的大小”是可以比出来、摆出来、摸出来,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奇妙”,并进一步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教师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而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等角色。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得到了体现,而且又使学生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

【感悟】

虽然是一些小小的意外,可那是学生思维的闪光,那是课堂生成的火花啊!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教学“资源”的构成和生成者。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灵活地调控教学思路和流程,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觉数学,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火花,让学生在“玩”和“生活”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课堂上的“意外” ,其实并不意外 。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