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渐行渐远的七夕文化-文化论文

作者:李静来源:原创日期:2012-05-22人气:1370

七夕节在我国诸多节日中,是最富有浪漫主义精神及浓郁的人文气息的节日,七夕节之所以经历数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流变,还依然在今天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得以继续传承下去,散发着其独特的节日魅力,最主要的是其节日的纯民俗内涵及神话传说的有机附会,使其节日的双重文化功效,得以绵延持久的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民俗文化心理,使华夏儿女对此节日情有独钟爱不释手。众所周知“七夕”在我国是指农历的七月初七,七夕古俗直接或间接表现了初民向牛郎织女所代表的天体星神祈求瓜果麦豆等农作物的茂盛、丰收增产的生产性欲求。《乾象通鉴》引《春秋合诚图》云:“织女,天女也,主瓜果,瓜果宴之本”。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祷于河鼓织女”;那么为何在七月七日这样一个日子进行祭祀活动呢?从原始夏历及宗教信仰来看,“七”本来即意味着生,而七月七日则有“长生再长生”的美意,因此在七月七日这种意寓着事物繁荣昌盛,绵延不断的美好内涵中,向“主瓜果”的织女祈祷农作物的不断增收,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是七夕古俗民众的原始崇拜的直接体现。晋人葛洪整理的《西京杂记》首先记述了七夕爱情传统的萌芽情况,汉宫“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卷三);又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卷一)。此时的七夕民俗已经注入了牛郎织女传说的爱情内核,男女好和,乞巧等习俗已经开始出现在七夕节俗中。根据以上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七夕节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美丽的爱情故事,其节俗的文化内涵为其更好的世代传承提供了动源,提供了此节俗扩布的媒介资料,优美的传说,古老的神话,给世俗节日披上了神奇的雾纱,增添了无限的遐想与美学色彩。同时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也在潜移默化地强化着牛郎织女的真挚情感对人们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的心理诉求。从另外的一个的角度我们也能窥测到人们希望通过美好节日的祈福,希求自己能追求美满幸福,阖家团聚的民俗心理,在历朝历代,在今时今日都会持久不断的。
值得重视与慎思的是,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民族传统节日正不断遭受着外来强势文化的侵袭,七夕节固然因其自身的美好神话的寓意与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倍受人们的推崇,但我们也要时刻告诫自己在文化、经济、政治多元化的今天,民族文化危机也正逐渐逼近我们,传统七夕文化的内容正被所谓的西方情人节文化所代替,今天我们的七夕节,在某些方面讲只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追思,留存的仅仅是西方文化对我国七夕节民俗文化核心改良中的无奈与叹息。
二、文化全球化对七夕节传统内涵的冲击
全球化近十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引起的相关问题倍受各个学界的关注,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全球化的新文化汹涌浪潮下,也在劫难逃般的被西方文明的意识形态所淹没,虽然近年来我国已把七夕节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强势话语权被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所掌握,七夕节的民族传统内涵与其民俗符号,正在被西方文化霸权这只无形的手所抽空,剥离。
七夕节在前几年都不大被重视,但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文化战略的改变,大力提倡保护传统文化的呼声此起彼伏,加之大量网络、报刊、影视等媒体的渲染造势之下,七夕节居然在悄悄的火爆起来,也许我们此刻应该为传统节日的复活感到庆幸,但是在其所谓“复活”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七夕节,而是被冠以“西方情人节”这一滑稽称号的俗节。目前我国的七夕节的形态,基本上是西方情人节的复制品,我们的七夕节缺失的是中国传统的民俗符号,在文化全球化独领风骚的今天,这些民俗符号已丢失殆尽。我们遵守“经济入世”的规则,但绝不能盲目地跌入“文化入世”的陷阱,“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是以经济牵制文化进而瓦解不发达国家的民族精神。随着强势经济的国家运用文化侵略的手段抽掉我们七夕节的传统内容与形式,留给我们的是空有“七夕”头衔的一个不伦不类的半中半西的节日,这样的“七夕”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失去它几千年来所凝聚的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当“七夕”节的民俗精神被全球化的浪潮冲刷殆尽之时,我们的七夕文化也将随波逐流,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那时我们的七夕不再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许只是文化全球化改制下的畸形节日。
三、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七夕节的生存路径
全球化对我国民族文化带来冲击和挑战是势不可挡的,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将如何更好的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蓬勃健康的传承下去,这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清醒意识到文化全球化的过程并非是一个静止的过程,是强势经济大国单向唯一的对经济弱势国文化的全盘占领。以辩证法的哲学观点看待全球化的过程,还应该深刻领会到全球化还是一种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以及世界文化向民族文化的双向循环,不断往复的运动。全球化使各民族的文化处于不断变化着的运动过程之中,而绝不仅仅是有目的论的文化侵略观,以及文化单向输入的既定的静止状态。
再者,在保护本民族传统节日方面,我们首先要做到走“和而不同”,坚持文化自主性的道路,做到文化自觉。在西方情人节与七夕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节日不同精神本质,不同的民族国家的人们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信奉不同的价值观,只要不相对抗,不把本国的的文化特质强制植入到对方,同样会为当代世界文化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对于人类生生不息所依附的文化系统,及系统中的各国人民来讲,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样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所谓坚持文化的自主性,就是做到文化的自觉,这是一个民族国家自尊、自重、自信的体现。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觉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他民族之间的共处之道,对中华民族来说,做到文化自觉,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骄傲,要秉承“和而不同”的立场处理好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逐渐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日益蜕变为西方文化的游乐园。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精神上丧失了“自我”。一旦失去这种“自我”,其结果必然是不知不觉地跟着西方文化随波逐流,最后一步步走向文化殖民。“七夕”节在没有被重视之时,我们被西方情人节外来文化的“情人文化”的独特性所吸引,却忘了我国“七夕”节民族意识中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本土情感内质,当我们重视“七夕”节时,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自我文化意识的缺失,“七夕节”留给我们的只是历史得构架,和西洋式情人节的内容。因此认清民族文化传统“自我意识”重要之处在于推进文化整合,成为传统节日得以形神兼备保留下去的重要手段,不管文化全球化的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文化整合绝不是中西文化混杂的拼凑组合,而是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全球化的到来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我们既不要以一种怯懦的心去拒绝它,也不要以一种随意处置的态度包容它,任何事物总是处在矛盾对立与共融共生之中,我们传统的文化节日,要在与世界文化矛盾体中求得一席之地,就要增强“自我”文化的保护意识,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态得以在全球文化中绽放光芒,通融的文化观也是民族文化求得生存的方式,只是吸收泊来文化时需要注重“度”,要把握住民族文化的总方向不可偏转。唯此如是,我们的“七夕”,放而大之的话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才能原滋原味的传承下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