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国古代“自然”相关概念的释义-文学论文

作者:张金羽来源:原创日期:2012-05-27人气:2119
日本汉学家池田知久在《中国思想史中“自然”的诞生》中前言一开始就提到:“今天,我们一般所说的“自然”这个词所表达的对象,例如自然科学、自然环境、自然淘汰,自然法则等等,多半带有古代希腊、罗马以来至于近代西洋文化所规定的自然观(nature)……中国的“自然”与西洋的nature原本是不同的,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词。西洋的nature只是在近代日本才被翻译为“自然”这个词的。”也就是说,在现代汉语中,“自然”一词的含义是和近代西方的Nature相对应,指的是作为实体的,外在于人的对象性存在,即自然界。然而,“自然”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却涵义不同。作为一个古代汉语中的固有词语,是一个复合词。一般意为“自己如此”“自然而然”。
中国魏晋南北朝以前的“自然”观是一种宇宙观,规律真理观或是物质观。虽然有对物态自然的认识和感悟,但是更是面对宇宙本源、人生、社会等对象问题而思考和探究的,凸显的是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自然“意旨。后来,魏晋士人将“自然”概念引入美学领域,并提升为主要范畴。“自然”便从一个哲学概念,不断充实着内涵和外延,并广泛渗透到艺术领域,变成了一个语义丰富,涵盖面广的特有概念,同时构建着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和生活哲学。
然而,“自然”在西方世界一开始是从“存在”一词的词根发展而来,后来到了罗马时代才开始使用“natura”。因此古代西方“自然”就有“存在”的涵义,到了近代发展为存在者之整体,即自然物的总和或聚集。在这个意义上,与自然界同义。因此,当说到“自然”一词时,可能有下面的含义:第一指自然界。广义指整个物质世界,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狭义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第二个含义是不勉强不局促,如“举止自然”“态度自然”等;第三指不经人干预的或不可抗力自然发展,如“顺其自然”。
由于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界”这个含义,在古代中国不是用“自然”这个词来表述,那么当想表达相关含义的时候,用什么词来代替呢?
综合各汉学家的研究,将古代中国“自然”一词的替代词分为三类:
一、物与物色
小尾郊一和兴膳宏都从《文心雕龙·物色》引出对“物”及其衍生词的考证,这是因为刘勰是最早对中国山水诗做出评论的批评家,以《物色》命篇,就显示了“物色”和当时山水自然观念的联系。
兴膳宏引《礼记·乐记》中“人心所动,物使之然”,认为“物”是泛指主体人以外的一切对象。《史记·乐书》收录了《乐记》之文,张守节《正义》所说:“物者,外境也”,也证实了他的论点。而小尾郊一则通过翻阅《佩文斋咏物诗选》,发现有关咏颂天地凡有名之物包括花鸟虫鱼,天经地质人事的诗都网络进去了,统称咏物诗。这里的“物”,指的是一切天地间的物质现象。而从狭义来看,“物”则是指人的认识对象,呈现为自然的各种现象。所以,“物”在古代汉语语境中,可以是万物的总称,也可以是和主体人相对的一个概念。
“物”的狭义化用法何时开始盛行并不能准确考证出,但是兴膳宏和小尾郊一都认为,到了魏晋南北朝,尤其是东晋以后至南朝,文学作品和批评著作普遍都将客观物象和自然景色称之为“物色”了。所谓,“物”,泛指自然万物:“色”,即光影,声响,状貌等。兴膳宏认为,《文心雕龙》和《文选》作为同时代编成的文学批评著作,都有《物色》部分。《文心雕龙》专写《物色篇》,讨论自然景物和文学创作的关系,而《文选》卷十三赋部分有物色类,所收录的赋篇都是吟咏风月之作。小尾郊一还进一步分析了《文心雕龙》中提到“物”的句子和篇章,认为《文心》中将“物”与“情”“志”“神”相对,如“感物吟志”“睹物兴情”“神与物游”等。表明这里的“物”即是与人类感情意志相对立的,具有具体形状的可以用视觉捕捉的自然物了。
兴膳宏还指出,魏晋南北朝诗中也往往用“物”来概括各种自然风物,如阮籍,曹植等都藉“物”来指代寒蝉,原野,白日等物象。而山水诗人谢灵运以“物”代自然物的总称更是用例很多。小尾郊一还详细统计了咏物诗中之“物”所涌盖的范围,从动物植物器物到天象人事都有。当时吟咏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诗已经非常多了。这里的物,多指日常生活所见的具体之物,不过将“物色”连用,如鲍照的“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就是指自然风景了。
二、风景
小川环树的《“风景”在中国文学里的语义嬗变》,专门讨论“风景”这一词语在中国文学语境中的变化发展,举例多采用六朝和唐朝的山水诗,因为“以山水为素材的诗歌、山水诗的发展与‘风景’这以新概念的出现密切相关。”据小川环树考证,“风景”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世说新语·言语》中,即周侯之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而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的《晋书》,记载了羊祜喜爱山水的逸事,“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由上小川环树认为,“风景”一词的形成应当在东晋初期,但是当时“风景”的意思应该是“Iightandatrnosphere”,即“景”在六朝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指的是放射的光辉或光照亮的某个范围的空间,场所,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色。“景”的这个意思一直沿用到初盛唐。
顾彬也同意将六朝的“风景”翻译成“lightandatrnosphere”,而不是像有些汉学家翻译为“landscape”。顾彬认为,从唐代李白的“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可以看出中唐时期“景”开始由“light(光)”向“view(景色)”的转变。小川环树详细列举了唐朝雍陶,姚合等一批诗人中出现“景”的诗句。诗句中多以复合词“诗景”共同出现,意为所独有的风景或具有诗意的风景,或适于构成诗句的风景。关于这一点,小川环树解释道:“当诗人沉入这独立的,甚至是孤独的诗的世界时,诗人并不是从人间生活,而是从自然界的事物中选取自己喜好的‘景’,用它构成诗。这些诗人爱用的词有‘清景’、‘幽景’等。这些词在六朝也有,但那时不过是指清光或清光所映照的地方。但到了他们的诗中,则有了新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他又从画论的方面补正,指出“景”这个词在scenery的意义上成为画题是中唐以后的事情。随后发展为与宋诗的情景理论结合起来。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