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论文

作者:李勤来源:原创日期:2012-06-11人气:730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有三种:一种是心理轻微失调。表现为波动、激怒、任性、依赖、厌学、自卑。二是轻度心理障碍。表现为抑郁、焦虑、社交恐惧、口吃、多动症。三是重度心理障碍,一般指精神病。透视上述教学情境中的学生.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因而他们感到抑郁、自卑和失落。这完全是教师教育失误造成的学生心理困惑。有一种心理疾病叫抑郁症,其特征为持久的情绪低落,其表现为:一、情绪消极、悲伤、冷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乐趣。二、消极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报多大的希望。三、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四、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如果教师不注重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心理反应,个别学生就很可能从心理困惑发展到抑郁症。因为他们的心理如果是有与教师的不重视及不怠反馈而平衡。在认知上这些学生就会认为自己无能,对未来不报希望,在情绪上就显得消极,悲观,对生活失去兴趣,在动机上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在行为上就表现为整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为此,他们患上抑郁症就在所难免。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重视课堂交流这个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困该如何与学生交流.以预防学生心理困惑的产生呢?
第一: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掌握倾听技巧。课堂教学中,常常因为教师的不善于倾听而使交流中断。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困惑。因此,教师善于倾听,掌握倾听的技巧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要重视并善于捕捉学生发出的交流信息。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一律平等。其次,要掌握倾听技巧,如目光要与学生适当接触,身体要前倾,对学生的述说要不断点头以表示自己在认真听,在听完二段发言后要有简单的概括,井援用“是这样吗?”引起学生的深入交流。倾听中忌打断、阻止等,这样既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给学生创设发信息的机会,耐心倾听教室里的每一个声音,对有价值的信息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在实际教学交流中,我们往往只听见“你的回答没意思”,“你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之类的话语。这种教学短视行为,会让学生意识到:老师不愿接受我的信息,我的答案太没有意思了,我太无能了!相反。教师能在当时创设机会让学生说话,认真听昕每一个声音,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部分学生早已习惯的自贬性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从而对自己对未来产生积极向上的看法。
第三、针对不同身心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据心理学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兴奋型、话泼型、安静型、抑郁型四种。兴奋型学生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正确,喜欢发表见解,不喜欢倾听。接受他人意见,过于自信。对此类学生应该呵护好他们的自信,并让他带动全班的学生交流。活泼型学生喜欢与别人交流、争论,能积极发言.也能接受他人意见和批评,但发言会言辞自由、随意。那么对此类学生就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时常提醒他们改变随意的不良习气。安静型学生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但缺乏成熟的见解.不喜欢主动发表意见,对这类学生要多鼓励,要求他们做一个善于表露自己真实意见的学生。抑郁型学生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总是表现出畏缩和畏难情绪,遇事胆怯,单独学习效率高。对这类学生就应该将它们安置在互动交流少的环境中,给予鼓励性评价,避免任何形式的批评。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形成快乐的情绪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有利于预防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出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技能、学会做人的同时,还应该实施心理辅导,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笔者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从教师本身和学生特点入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努力使课堂交流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个过程是让知识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我相信,做好课堂交流.一定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韵提高,也一定能增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论《一千零一夜》中的中国形象
黄芳妮
形象研究一直是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研究者所注重的传统理论方法,更多地表现出影响研究的范畴,具有跨学科的研究特点。不过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并不对所有可称之为“形象”的东西普遍感兴趣,它所研究的,是在一国文学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形象学研究是随比较文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法国学者卡雷(1887--1958)将形象研究定义为“各民族间的、各种游记、想象问的相互诠释”。经历了五六十年代比较文学的“危机”以后,形象研究利用了多学科交犯的特点,推进了跨学科性,同时,又借鉴了人文、社会科学中一切有用的新观点、新方法,对研究的侧重点及方法论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我认为形象建构的过程并不是创造者主观意愿的单向性过程,而是客观掺杂主观的互动性过程。形象学的研究通常围绕注视者、他者以及注视者和他者的关系来展开,他者形象与注视者总是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中,一方面.他者形象的建构和表现必须依靠注视者,没有注视者,他者形象的建构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如果丧失了异国形象作为他者的存在,他者形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据不完全统计,《一千零一夜》中有二十多处直接或间接的提到“中国”,非常容易引起中国人的心理共鸣和情感交流,使人丝毫不感到陌生,反而令人觉得分外亲切。
《阿拉丁和神灯的赦事》是中国读者非常熟知的,但恐怕很少人知道,在原著中.阿拉丁是一个中国人,他从小生活在中国西部的一个城市里,后来娶的也是中国公主。不过他的所有生活,却和一个中东的穆斯林没有差别。骗他的魔法师是摩洛哥的摩尔族人。这个非洲人冒充是阿拉丁的伯父,也没有使他们母子怀疑。有趣的是,中国京城里还有为皇帝看病的阿拉伯医生.集市中还有犹太人。在故事中,无论是阿拉丁受骗跟着“伯父”去探宝之前,还是阿拉丁历经艰辛迎娶公主大婚之前,都要进行庄重繁复的沐浴熏香仪式.并且沐浴的澡堂无比的富丽堂皇。从中作者注意到,这种庄重繁复的沐浴熏香仪式带有浓厚的阿拉伯色彩。穆斯林人民喜爱洁净,有淋浴的习惯.除了生活中时常沐浴外,伊斯兰教还规定一些时日必须沐浴,诸如皈依、扎拜、斋戒、朝觐,节日、归真等等,都要举行沐浴仪式,并成为固定的制度,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伊斯兰教沫浴习俗。身为中国人的阿拉丁,却有着与一个穆斯林毫无二致的生活环境与宗教习俗,不得不说这样的中国形象带有浓厚的阿拉伯色彩,这样的他者在注视者的眼光下,不仅仅是他者在注视者服中的反映.甚至可说是注视者想象的产物和结果。
《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辛伯达又被称为“中国的女婿”,在辛伯达第七次航海旅行中,他乘坐的船一帆风顺的到达中国境内,却突然遭遇三条凶猛的臣鲸包围、袭击,波涛汹涌、孤舟触礁,砸得粉碎律运脱险的辛伯达独自流落荒岛,努力收集木头、细枝和甘草扎成小船,顺河漂流来到中国一个大城市,一个慈祥善良的老人带他回家、照顾他,并帮助他重新起家经商,最后把自己美丽、活泼的女儿嫁给了他,后来,辛伯达带着财物和妻室启航返回了巴格达。结束了探险的历程,从此和中国妻子过着安静的田园生活,与家人共叙天伦之乐。辛伯达航海探险的故事上承古代埃及的著名旅行记‘遭难水手的故事》,下启冒险发财类小说之先河。反映了阿拉伯人经商远航、冒险发财的经历。这种将有关中国的人或事及地域作为故事背景的叙事的方法,显然是一般民间故事经常使用的手法.为了使故事增加审美情趣。这些民间故事中的事物、人物、情节.有些在现实中存在,有些不存在,其明显特点都是幻想的超自然的境界。但这些幻想的境界,追根到底,又大多具有真实的生活基础。从《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民所具有的冒险意识、平等意识和宗教意识。辛伯达七次航海旅行经商.次次遇到身临绝境的情况,经常陷入孤立无援、濒临死亡的境地,每次他都以他的生命作为赌注。面对千难万险,辛伯达也曾经动摇过,但还是一次又一次以生命的代价来冒险,这与中世纪阿拉伯社会有关。出于政治、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阿拉伯帝国的统治集团和平民百姓倡导勇敢精神和冒险意识,为追求最大财富而不惜生命。虽然帝国当时仍然处于封建社会,但商品交换、商业活动已十分兴盛,对利润的追逐进一步推动了阿拉伯人的冒险行动。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积极发展与印度、中国、东南亚和欧洲的贸易。‘一千零一夜》产生的公元八九世纪之交到十六世纪这一历史时期,阿拉伯和中国之间逐步确立了诺多令人*奋的历史性联系。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他们渴望和中国这个大国加强沟通和了解。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大批的阿拉伯商人,包括波斯商人经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这块他们向往已久的神奇土地。他们由阿拉伯蒙昧时期的那种对中国充满神秘的想象,变为具体可触摸的新奇感受。《一千零~夜》中大量有关中国的词语、叙述的出现,正是那个时代广大阿拉伯人渴望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心理和感情的~种反映。因此。在几乎所有涉及中国的人和事中,两国人民都是和平友好的、善意和解的,让人们从心底产生一种喜悦。在《一千零一夜》成书期间,中国和阿拉伯之间有大量的商人、海员、工匠、使节、伊斯兰神职人员、旅行家、学者等频繁往来.促进了双方的物资交流和文化传播。
《一千零一夜》虽然是传说故事集,但其中的构想也并非完全虚幻,例如故事中对箕近邻的基督教徒的记载就不像中国那样离奇。因此它可以说反映了当时伊斯兰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程度。显然,在他们印象中的中国,类似于中世纪欧洲人所说的“下印度”某地,或中国人常说的“爪哇国”一样,并非一个具体意义上的处于遥远东方的一个国度,更是穆斯林世界里对于未知世界,或极远无法到达之地的一种代称。因此,有些故事中说中东的君主征服中国,可能本意仅仅是想夸示这位君王的势力范围极为广大而已。这样一来,也更容易理解先知穆罕默德的一句名言:“努力求知吧,哪怕远在中国”。可想而知,在穆罕默德所处的7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对中国的了解更比《一千零一夜》故事的讲述人少得多.因此,穆罕默德的本意无非是鼓励人们努力寻求真知,哪怕路途遥远、历尽苦辛。
《一千零一夜》中的对于中国形象的描写,已将“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化、具体化了。以活生生的人、活灵活现的事,生动地绘制出阿拉伯人在中国生活的一幅五色斑斓的画卷。将中世纪生活在中国的各族人民的思想情趣、理想追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善恶好恶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为读者自U造一种中国文化氛围。一种中国历史的退想,一种中国情结的反映,变为一种广阔的生活背景,一种清晰的时代特征,一种异域生活的写生画面。虽然这其中不乏想象与虚构,不乏主观与片面,也不乏偶然与特殊,但它毕竟有现实做基础,因而卜千零一夜》中有关中国的人或事的直接描写,尽管有些与常理中的“中国”两相背离,但自然也很容易被理解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形象进入外国文学作品中近十个世纪,且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参与构建了异质异族的文明观念。它一方面证明世界现代化是一个多元发展、相互作用的系统,不仅异国形象推进和参与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国形象也作为文化“他者”参与塑造了外国文明文化。另一方面,它也说明中国的文化形象蕴藏着巨大的“软实力”,其知识体系、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显示出的优势,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力.不论在文化、历史,还是社会、民俗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