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公民教育-教育论文

作者:鲁婷来源:原创日期:2012-06-21人气:1074
公民的思想教育,包括公民意识教育、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部分。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可见其意义重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这些方面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的政治性阶级性。
(二)公民的民主、法律和政治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公民的民主素质包括公民的民主意识、民主习惯、民主作风、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等等:公民的法律素质包括公民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和自觉遵守法律以及共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和法律权威和尊严的自觉思想和行动:公民的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其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
(三)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智能素质的培养。前者是一个“实体”,后者相对而言是一个“虚体”。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知识性教育,是自然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统一:后者是智力和能力的综合,也可以认为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非智力因素既包括心理素质层面的: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乐观向上的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承受挫折力。也包括公民品质的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非智力因素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在国际竞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公民教育作为社会的基础教育,对于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公民教育事业,其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现代思想观念、现代知识和能力的劳动者。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社会基础教育,二者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二者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互为借鉴的。
(一)公民教育包含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从内容上看,公民教育涉及面更为宽泛。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公民的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主要研究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问题,解决的是公民的思想领域的政治问题和政治领域的思想问题。而公民教育涉及面很广,凡是涉及公民的问题,都属于它的研究领域。它包括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政治、法律、经济、职业、生活、社会、能力、智慧、心理、身体等等十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解决的是个体公民的全面素质和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问题。可以说,从“大教育”的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公民思想素质教育范畴,而公民思想素质教育是从属于公民教育这个“大教育”的范畴。
第二,从教育的对象上看,公民教育具有广泛性。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对象仅是普通公民,是阶级属性对应下的公民。公民教育的对象除了本阶级属性的公民,还包括其他阶级。从这一点而言,公民教育某种程度上包含思想政治教育。
(二)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
第一,从二者的目标的务实性来看。公民教育目标既包括造就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民众的一般要求,又包括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要求。这种目标更容易和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显而易见,易被人们认同。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较高层次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社会意识形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逐步深入,而不是立杆见影的教育。
第二,从二者的阶级属性上来看。公民教育面向的是大众,隐蔽的是阶级属性。在公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到各个阶级,阶层中,从而被各个社会阶级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阶级性很强的教育。其特点是在战乱和动荡时期对社会和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号召群众”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有利于促使人民走向革命,参加运动。正因为公民教育的阶级隐性特征,它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就更容易发挥社会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鲜明的阶级性,在和平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又搞得过于呆板,因此收效甚微。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阶级性的表现逐渐示弱,而“阶层性”日益显现。公民教育的隐性特征也适用于“阶层性”。对于现在处于和平与发展大前提下,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团结我们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是至关重要的。公民教育的“模糊”“阶层性”,正是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公民教育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是我国现行社会所要求。
(三)公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深受国家的倚重,取得了很大成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现,但是也有惨痛的教训。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成了群众性运动,发动了“文革”,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也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受到严重破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人权”自我标榜,在每年发表的《“年国别人权报告》中都会无一例外的指责中国是没有人权的国家,以此来诋毁中国,进行和平演变。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行方式,手段。程度有着密切关系。虽然西方言论中的“一言堂”“人性的禁锢”是言过其实,但是也值得我们反思。而公民教育,一方面可以避免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的种种“误解”和“偏见”;另一方面可以补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有效扩大教育对象,改变教育呆板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公民教育虽然是资产阶级文明的产物,但是作为一种文明模式,文化产物,我们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而且应该吸取采纳。在当代中国,阶级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公民教育的内容和属性更适合于中国国情,也更能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今天应该为公民教育服务,实现向公民教育的转轨。
三、公民教育的当代困境与任务
从历史来看,我国的公民教育本来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民国肇始,才开始有了以“公民”二字为名称的教育。屈指算来,自清末以来,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不过二三十年,其间还夹杂了过多的政治和党化成分,并且没有形成全国上下统一的公民教育体系。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这片被专制浸染了几千年的土地上,真正的国家化公民教育还没有实现过。
从现实来看,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副产品如封建迷信、“官本位”意识、极为重视公共事务中的人际关系、淡漠公共事业等等依然存在,都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公民教育的实行。同时,由于社会变革与转型必然引发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得此种情形更为复杂,某些方面更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公民教育必须和现阶段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加速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换,真正确立公民的主体地位。至于怎样才能确立公民的主体地位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显然,公民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公民存在,而公民存在就是个人的公民实践状态,其实质就是公民个人主体地位的实现状态。为此,制定有关专门法,使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规范化法制化是必须的。
其次,建立实现公民主体地位的教育机制。公民的主体地位本质上是意识的和自觉的,人们没有对自己公民主体性的认识,就谈不上实现公民的主体地位。人们的自觉意识来源是自我觉悟和他我教育。前者需要漫长的时间,后者则是快捷之道。为了尽快实现公民的主体地位,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除了开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外,要着重使学校的公民教育制度化。在我国的教育目的中,融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明确目标,明确公民教育在教育内容中的相对独立的地位,变”法制”教育为”法治”教育。并且处理好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促进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任重而道远,必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并为我国社会建设所用,培养适应于社会需要的公民。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