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从孔子的饮食观看儒家文化

作者:吴世用来源:原创日期:2012-07-08人气:2228
孔子最鄙夷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这些人耽于物质享受而不行先王之道,迷于耳目口鼻之乐而不修君子之仪,为人所不齿。尽管孔子认为“学也,禄在其中矣。”但在对待道与食的关系上,孔子坚持“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标准,将“谋道”超然凌驾于“谋食”之上。因此,孔子除在食礼上严格要求外,对于食物的好坏并没有过高的期望。即使是过捉襟见肘的拮据生活也有滋有味。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对于同样具有苦中求乐作风的颜回,孔子也是不遗余力地大加称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种精神道德超越肉体感官进而达到的超道德的境界,在孔子看来是完全摆脱了躯壳束缚、礼法羁绊的一种纯道德心理,是修为的最高境界。以致于孔子也自叹弗如!
内心个人道德修养上这样,为政待民亦当如此。“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要先竭尽全力干好本职工作再计较报酬。说禹虽然自己吃的很差,但祭品却办得很丰盛。敬畏祖先其实也是一种情感的归属,推之君主、人民亦然。孔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于是日哭,则不歌。”这种遇他人罹难则食不甘味的恻隐之心和民本思想正是出于他仁政爱民的主张。
在为学创就事业上更是要抵挡得住各种物欲的考验。他告诫弟子不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应“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他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以至于“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要把全付心思放在为学求道之上,而疏于食色声味,安于清贫,“君子忧道不忧贫,”能过粗茶淡饭的艰苦生活。“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言奠定中国千百年来君子坦荡磊落的高洁形象。但他并不反对正当的、应得的富与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于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总之,君子要洁身自爱,进退有度,“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三、不知礼,无以立
其实,孔子对食物的要求以及行食礼的执著和其甘于清贫是不矛盾的。恰恰相反,对什么时候吃,吃什么,怎么吃以及吃的规格的苛刻的要求正折射出孔子对于周礼的绝对推崇;而闲居散处时的精爽寡淡则影衬出其心性豁达、不流污俗的“文质彬彬”型君子风仪。那种整天酒肉无度又标榜自己求学为道的君子不是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君子应该是生活志趣上追求高洁雅致,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也;侍人接物上“入则孝,出则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为政治国上“其养民也惠,”“修文德以来之”以收“四方之民则襁负其子而至矣”之效。如此方可谓“君子儒”,而非“小人儒”。而礼在整个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氏族部落中起着一种衔接和约束作用,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礼、知礼、行礼,“不学礼,无以立也。”纵观整篇《论语》,“孔子之大,学周礼一言可以蔽其全体。”孔子重视礼的日常性、普适性和内化性可窥一斑。
孔子生活在“天下失道”、“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维护氏族宗法统治的礼仪制度规范已土崩瓦解,王公大夫沉溺于权势利益之争,不行王道德政,追求骄奢淫秽的物质生活,不关心国计民瘼。平民百姓也苦于战乱、灾荒,为生计而奔波忙碌。仁义道德已从人们心中消失得荡然无存。面对世风不古,以复兴三代特别是周公时期治世风尚为已任的孔子大声疾呼要“从周”,重建以宗法血缘关系为核心的伦理纲常制度,号召人民提高内心道德修养,满怀信心地告诉人民“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了推己及人,孔子躬亲实践,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以周礼为滥觞,谨小慎微,“无终食之间违仁,”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意图通过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挽回日渐不继的政治伦理结构。所以说,孔子的仁学“具有极端重视现实实用的特点。”孔子在饮食的态度上也是这样“不逾矩”。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一丝不苟地将周礼贯彻得淋漓尽致,一代仁者风范彰显无遗。“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态度令学生们钦佩不已,“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起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饮食思想与观念可以说是古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它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儒家所追求的平和的社会秩序,也毫不含糊地体现在饮食生活中,这也就是他们所倡导的礼乐的重要内涵所在。《史记·郦食其列传》说:“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从中,我们也可窥见食(中间寓有礼)—民(通过教化能将礼内化为情感道德)—王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之间的逻辑辩证关系。而孔子则将这三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并以身作则予以践阼,形成了其独特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内心情感为原则和纽带,以发本人道为宗旨,高扬个体人格,具有理性实用性的“仁、礼”学说。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