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创新性素质教育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

作者:黄河科技学院—张永洁来源:《大舞台》日期:2012-07-21人气:979

摘要:创新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播音主持艺术是现今非常热门的艺术类专业,它迅猛地发展壮大,务必要求与创新性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性素质人才。

关键词:创新性素质  播音主持艺术  人才培养

创新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人类文明的历史,每一步都需要创新性来铺就。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与进步,又通过创新使自己不断的完善、丰富与发展。创新素质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明确、逐步形成的。在当下社会教育活动中,高校学生创新性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现今一个十分热门而又频频扩招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性素质的培养对于这样一个专业显得尤其重要。

1.创新性素质教育的内容及目的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及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位与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地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

1.1创新性素质教育的内涵

创新性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性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念、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素质,是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有层次的,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着重研究与解决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1.2创新性素质教育的内容

根据创新性素质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 创新性素质教育应包含以下内容:

1.2.1创新意识

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指出,创新是产生于激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新思维是产生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产生的精神境界的高度集中,沉浸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本护照”中的“事业心与开拓精神”或彼德•圣吉“五项修炼”中的“自我超越”境界。

1.2.2创新思维

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可以说,创新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1.2.3.创新技能

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一般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位。

1.2.4.创新人格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的创新才能才有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创新人格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勇敢、富有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说,教育对象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与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1.3创新性素质教育的目的

现今创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弘扬“创新”为主旨,实现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素质教育。力求培育创新的正面力量,谋求“创新”功能的最大发挥。

2.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现状

近年来,播音与主持艺术成为国内高校争相开办的热门专业,而且近几年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乃至博士生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2.1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概况

从1963年北京广播学院的建立到上世纪90年代,全国这个专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但在之后仅仅十几年的时间里,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发展迅猛,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2001年教育部批准 7家高校设立本专业,2002年批准 11家,2003年 9家,2004年 2家,2005年 14家,2006年 12家,至今已有近两百所高校开办了这个专业。以前这个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不足百人,现在全国每年的招生规模在一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成人和远程教育人数的话,招生规模大约在两万人以上。也就是说,招生规模比十年前扩大了数十倍,膨胀速度之快可见一斑。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不仅有综合大学、艺术院校,甚至还有工科类院校。更有甚者有的大学不同学院、不同系分别办起这个专业,造成一个大学有几个播音主持专业的状况。

谨以河南省为例,1993年河南大学第一个开办了这个专业,当时一届的招生人数为30人左右。现在开办这个专业的学校已经扩展到了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南阳师院、信阳师院、平顶山学院,民办本科高校黄河科技学院,还有专科的中州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达到了500人左右,另外再加上外省一些高校在河南省投放的招生计划,河南省一年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达到千人以上。发展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招生人数之多已经大大超乎很多人的预料。

2.2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2.1生源质量良莠不齐

以前招收播音主持专业的学校不多,对于学生的挑选可谓严格,而近几年在大幅度的扩招中,就很难再过多的顾忌生源质量。故而在招生人数大规模增加的同时,总体上的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文化知识、专业条件等都明显降低。

2.2.2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不规范

近十年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中大体存在两种师资:一是外聘播音员主持人兼职任教。他们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经验和知识,但自身缺乏理论的积累和探索,在教学教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二是来自相关专业出身的专职教师,他们有很强的教学意识与方法,但对于播音主持一线工作接触不多,教学难免有脱离实际的状态。这两类师资都不能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实际指导,导致日常教学不太规范,教学质量便难以保证。

2.2.3教育方式僵化,教学不符合用人要求。

二十多年来中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变化是突飞猛进的,从技巧运用、语态到形象塑造、节目形态,每三五年都会有明显变化,播音主持专业的理论总是大大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课程设置与播音主持的实际发展明显脱节。

3. 培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创新性素质人才的措施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自然而然地会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它的创新性素质培养应立足于现有条件和满足社会当前需求为创新发展方向。

3.1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需要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通常采取大小课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大课遵循专业教学规律,坚持专业培养规格以理论讲述为主。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应采用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即兴发挥等思维发散训练教学模式。专业小课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实践性的教学,人数相对少,可以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最为直接的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心理动向,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可以以一种最为平等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专业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交流,体现播音主持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特色。教学内容要紧密关注媒体的发展动向并与其社会需求紧密相结合,让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应用性。要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洞察和认知社会的能力,用所学知识与创新思维去分析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自我发挥个人潜力、发挥学生创造力的一个学习环境。

3.2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创新性的课程整合模式

播音主持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形式、模式,但还是缺乏整体的整合研究,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则显得单一,缺乏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尤其是缺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有效平台;软件资源开发和利用率不高,在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着重视硬件环境建设而忽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缺乏全面规划和理论指导等等。因此,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迫切需要在巩固规模与量的基础上,凭借设备与技术条件的支持,结合课程特点,构建易于实现整合的教学模式,探讨各种教学方式的合理选择和综合运用,以培养一线需要和欢迎的优秀复合型人才。把课程结构、传授内容、教学资源及实施过程有机融为一体,结合课程特点构建易于提高学生学识及能力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3.3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很多院校要么是属于新闻传媒专业的一个分支,要么和新闻传播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毕业后的主体就业方向是广播、电视等众多的新闻媒体,或是与大众传播媒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工作岗位。所以它的教学环境就更加需要一种和当代社会更为紧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氛围。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具体、真实的创作环境,设计出贴近实际的新课型,丰富小课形式,使他们真切体会话筒前与镜头前的状态,提高有声语言和形态的综合表现力、心理自控能力。通过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作品创作过程的全程仿真模拟,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不同节目样态、语体及风格特点的播音、主持创作方法和手段,以体现播音主持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特色。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延伸第二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3.4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创新性的教学模块的实现

在教学模块中将基础理论课、专业方向课模块化。尝试以栏目化方式开展教学,从基础部分的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分析性课程到应用部分的实务性课程、创作性课程。打破课堂的壁垒,把教室、演播室、实验室和资料室融为一体。

在专业基础训练模块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播音主持课程进行模块分解。根据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按照不同阶段的技能训练要求提出“硬技能”指标:学生需根据计划要求,分阶段完成规定练习篇目。创意策划、采写编评、摄录制作、播音主持乃至制片管理,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在节目主持技能模块中,调整优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中专业应用环节的课程教学,注重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完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结构。在节目主持技能的综合创作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同研究探索,根据信息源搜索选材,从选题探讨到主题提炼策划设计再到采编播录制等,都按照既定主题共同确定创作内容、选择创作方案、完成创作过程。

3.5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创新性的成绩评判模式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实践能力对于播音主持的学生来讲有着异于寻常的要求。学校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成绩评定模式,改革专业课考试方式,将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一项重要的成绩评定标准,改变以单纯的笔试考试为评定考试成绩的模式,可以把专业展演作为专业课成绩的评判依据。根据播音主持专业不同的课程内容,把专业课考试设计成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展演,以此来判定学生此门专业课的成绩。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大赛,将其成绩作为衡量其专业课成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大赛历练是一种最好的挑战自我的方式,他们可以在这样的比赛当中,通过激烈角逐,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激励他们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梯队效应,而且为自己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加强创新性素质培养的同时,也不能放松专业基础的学习,创新性素质的培养必须与专业教育紧密的相结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且人的创新性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应该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他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我们要努力为大学营造和谐的氛围,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扶植,让创新性人才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梁晓宁. 刍议高等艺术院校创新型教育模式的建立[J]. 中国高等教育,2009(21)

[2] 龚超. 浅论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听力训练的实施[J].  艺术教育,2009 (7)

[3]方芳.试论现行高等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今日教育,2004(1)

[4]朱宗顺.现代学校教育导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