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语文教学需要模式吗

作者:王玲英来源:原创日期:2012-08-13人气:574
自2003年新课程目标颁布后,“教学模式”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了“普通高中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出“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性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由此打破了语文课“一部教材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单维评价机制。那么,课改之后还需要教学模式吗?传统的教学模式被突破了之后语文课堂情境如何塑造?
某种意义上说,无模亦即模,而无为而治的课堂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关涉到课堂的生命力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模式”的规范是学科教学落到实处的必要保证。所以,对于课改之后的语文课堂来说,“模式”的有无,并不是关键,关键是怎样将模式更新到最佳状态,即最适宜课改之后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新语文课的状态。由此,课改后语文教学模式的塑造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模式”的塑造当因“课”制宜。不同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所对应的课堂应形成不同的课堂品质,切不可千课一面。因为不同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性质不同。譬如必修课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那么传统课堂的字、词、句、段的识记、剖析便不应荒废,不能因为新课程“人文性”的提出便一味欹倾于“审美性、思想文化性”的绍介,而视“工具性”于不顾。选修课的目标是“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据此,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堂的开放性、综合性、选择性的特点便应被充分重视;而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式的室内教学模式及“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课堂结构形式就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要求。学科内部的课堂模式细分若此,更毋论学科问的差异而势必带来的课堂品质的差异,不同的教学目标带来的实践模式的差异。
其二,“模式”的形成当因人而异。对于教学个性的提倡社会上广有争议,近年来对此终于形成一个较有力的声音。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任何问题的提出总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形。为避免个性教学走向教学效果的负面,我们当强调以下两个方面:一、不同的教师应在总教学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可因过于强调个性的突出而置教学目标于不顾,不能让课堂成为教师随意创新的试验品,使学生成为试验的牺牲品;更不能让课堂沦为张扬教师个人性格的个性秀场。我们当理性地看到,尝试创新并不等于创新本身,教学个性的提倡的根本宗旨还是在于多方面尝试教改,尝试更新更科学更符合教育规律更适合于孩子成长的教学方式。二、教师当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努力由古老的“广种薄收型”教师角色向“一专多能型”教师角色转变。不是仅仅死守着一堂课深挖痛掘,而是要能适应新形势下教师的要求,力求能立足根本多向拓展;不光要懂得课本,还要懂得更多更立体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关注传统意义的知识领域的划分,还需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认识到第三种文化的诞生的时代性意义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以使语文课堂的建构具备更高层次的完整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三,反对“模式”制造的刻意性和随意性。“模式”的有无,并不是决定教育成果的唯一因素,所以刻意制造模式是没有必要的;而且若果不顾教育教学规律刻意地生产模式,反而会贻患无穷。但是,也不应一时形不成模式而放弃教育创新的实践,模式的形成本非一蹴而就的事,求索模式的过程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批判、求证、重构的过程,势必有迂回曲折。模式又有其相对的凝固性和相对的灵活性。形成一课一模式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在同一教学领域、目标、模块内,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化教学是教学科学化、规律化的表现;“朝三薯四”的教学方式、瞬息万变的课堂模式非但无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更让学生无所适从,亦不能使模式形成规范:反之,永久不变亦是不可行的,模式并不是僵化的代名词。综上而论,在寻求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在操作规范的前提下设立模式论证的步骤,以区别有效模式与无效模式。
其四,在模式的推广和引进的过程中,不宜带上盲目求同的意味。“模式”尽管是一种标准,而且也许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成功的标准,但教育毕竟是一塘“活水”,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活生生的人,而非经过同一流程锻造的机械思维,因而不可抹煞教育时间、空间、对象、目标等具体因素的差异而盲目仿效。又因为教学模式是同时较多地综合了教师个化因素的特殊的“模式”种类,更不宜生搬硬套他人的既有模式;若非如此,模式的引进就成了教师的克隆,教育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针对课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解构,但新的模式还有待重建。不管有招或无招,如何做到“个性出招”恐怕是新课程后语文教学模式突破性发展的一个切入口。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