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宋代女性词中的“月”意象-文学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谢穑日期:2012-11-20人气:1144

  一、相思离愁的寄托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月缺的时候等待月圆,是一种美好而必然的期待。因此,月亮意象成了古代离别诗中关乎离情、期待团聚心理的最理想的意象,月亮成为天涯相隔的人们最好的传情“信使”,苏东坡的词作《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所以千古传颂,正在于揭示了月亮意象的这种超越空间的玄妙。

  宋代女词人以独有的女性视角和人生体验感知月象,情感显得特别细腻和丰富,其中用明月寄托相思的意蕴最为常见,无论“月圆”“月缺”都是她们相思离愁的载体。月圆即寓人圆,宋代女词人也希望在月圆之夜能与情人或丈夫双宿双栖,让相思的情怀有个落处。但往往“月满”而人不“圆”,花好月圆只能是词人美好的愿望,“圆月”或“满月”反倒衬出词人内心的幽怨,更显女子期待与丈夫或情人团聚的浓浓的思念。如: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在月满西楼的静寂之夜,女词人夜不成眠,伫立西楼,推窗望月,词人的牵挂与思念随着明月飘飞到丈夫的身边,希望大雁传书,带来丈夫平安的信息。“月满西楼弦索静,云蔽昆城阆府。便恁地、一帆轻举。”(平江妓女《贺新郎·送太守》)月儿高高照亮了西楼,女子倚在西楼上抬头望月,静听四周,天地呈现出一幅幽淡与空灵的美景图。在这样的月夜,太守竟离自己乘船而去,月下女子的离情感人肺腑。“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湿。”(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元宵之夜,圆圆的明月和辉煌的灯火都与去年一样,但去年相约的人却不见踪影,借月写出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抒发相思惆怅之情。“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在词人的眼里,月亮仿佛富有灵性,深通人意。因为月亮也特别怜悯自己不见爱人的寂寞孤苦的情怀,不忍独圆,以免触动自己的伤心。“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朱淑真《菩萨蛮·秋声乍起梧桐落》)朱淑真希望能与昔日的恋人重续旧情,希望这段感情能和月色一样完美无缺。而阮逸女的《花心动》:“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李清照的《怨王孙·帝里春晚》:“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这两句中的月则是以“残月”“斜月”的意象出现,与自己孤寂的现实处境产生了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表现了思妇的丝丝哀愁、缕缕离恨,衬托出女主人离情的幽深与绵绵,更有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在宋代女词人的笔下,“月”意象经常与特定的居所“西楼”相随相依。因为古人常按风水的原理和天人合一的原则,让年轻女性住在西楼,所以使用“西楼”意象的词,大多和男女之情相关。而人在西楼又最方便见到深夜之月,故写月夜思人也常用“西楼”,渐渐的“西楼”在古诗词中演变成了一种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如“明月西楼,一曲栏干一倍愁。”(魏夫人《减字木兰花·落花飞絮》)明月映照西楼,更触动妇人的怀念之情。“西楼明月。掩映梨花千树雪。楼上人归。愁听孤城一雁飞。”(魏夫人《减字木兰花·西楼明月》)虽然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明月辉映下西楼四周盛开的如雪的梨花,但女主人独自忧愁,生怕丈夫又像雁鸟一样飞去,还没分离心底已溢满离愁。“肠欲断、泪偷垂。月明还到小窗西。”(魏夫人《系裙腰·灯火耿耿漏迟迟》)窗前西移的孤冷的月色正映衬着妇人愁苦的心情。“薄春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朱淑真《阿那曲》)独处闺中的女子因为春愁而彻夜难眠,“西楼月”更加重了这种孤寂。

  除此之外,宋代女词人笔下寄托相思离愁的“月”意象仍比比皆是,表达出特定情境下女主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如:“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阑久。”(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夫妇间常年来总是聚散匆匆,刚与丈夫离别后的妇人因为离愁月下独酌的形象更显形单影只。“到此月想精神,花生秀质。待与不清狂,如何得?”(韩玉父《番枪子·莫把团扇双鸾隔》)词人刻意渲染春月融融的自然景象,并将自己的精神灵气附在春月身上,抒写对丈夫的刻骨相思。 “弄清影,月明中。”(孙道绚《醉思仙·寓居妙湛悼亡作此》)暗用苏东坡《水调歌头》的意境,但苏与弟弟尚为生离之情,而词人追悼亡夫,实为死别之恨。此处通过月下起舞,表现其浓重的孤寂之感。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描写黄昏春景的美好:花影压着重重房门,疏帘铺满淡淡月光。但因为缺少了丈夫的陪伴,美好的景色反倒引发了词人强烈的思念之情。“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云淡月孤的夜空,透露出女主人公缕缕的离情。

  二、纯真爱情的象征

  爱情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在唐诗宋词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些表达爱情的唐宋词作中,“月”的意象除了用来烘托渲染幽会时那种恬静温

  馨的氛围之外,也是借月亮的皎洁无瑕来象征青年男女间爱情的纯真。在这类词中,特别注重月与花的意象组合,借此写出男女相会时在花光月影中卿卿我我、情意绵绵的情态,给人以温馨旖旎的印象。如晏几道的“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六么令》),就为读者点明了情人幽会的地点、环境,云中之月,月下之花,共同构成了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呈现出一种令人心醉的独特的月亮意境。李端的“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拜新月》)写出了一位少女拜新月祈求爱情时娇柔含羞的情态。新月的皎洁与少女优美的身姿、亭亭玉立的倩影与一片虔诚的恋情融为一体。

  在宋代女词人的笔下,男女爱情的铺展也多借助于月。如“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相恋男女相约在明月斜、花影现的时候再来约会,既点明了约会的时间,又暗指了约会的环境。女子的柔情蜜意和“月移花影”的温馨恬静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爱情画卷。“空忆当前月色:小窗外,情话绸缪。”(王娇红《满庭芳·帘影摇花》)花前月下,一对情侣,倚在小窗外,互诉衷肠,昔日情话绵绵的热恋情景令人陶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元夕》)以“月”光的朦胧、“柳”丝的摇曳生姿,把情人相约的场景烘托得令人心驰神往、春意盎然,让人在恬静中领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缕缕情丝;一个“约”字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两心相印、两情相悦的清纯和期待;“黄昏后”中的“后”字则彰显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敢于叛逆习俗的勇敢精神。“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朱淑真《鹊桥仙·七夕》)用西下的月亮和蒙蒙的细雨为牛郎织女的相会营造出一份夜深秋凉时的美好氛围。“寻思陪宴,把月湖边。”(僧儿《满庭芳·团菊苞金》)离别之际,与太守把月湖边侍宴的风流韵事涌上心头,这样的良辰美景令人恋恋不舍。“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一轮明月刚刚露出在庭园的上空,它像玉盘那样洁明,从高空泻下银光,为牛郎织女的相会营造一种清幽的环境,营造温馨的氛围。

  三、乡情乡愁的驿站

  古代诗人异乡怀故时,明月往往成了乡愁的驿站,月光中盛满了浓浓的乡情。大诗人李白《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浩叹曾经触动过无数游子的神经。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的月亮成为诗人乡愁最无言的见证。白居易《望月有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中的月亮则成了诗人在战乱中怀想亲人故乡的桥梁。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月亮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多的是只能一辈子固守在家庭,因此她们思乡怀国的作品相对较少,但宋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让很多人家破人亡,女性也被迫离开自己热爱熟悉的家乡,被命运抛向遥远的未知的地方。只有月亮与故乡是一样的,于是月亮架起了她们向往故乡的一根丝线,怀乡之情从意识深处汩汩流出。如:“塞门桂月,蔡琰琴心切。”(吴淑贞《霜天晓角·塞门桂月》)“桂月”因相传月中有桂树而得名。“塞门桂月”的景物描写,既勾画出蔡琰被迫留胡地的特定环境,同时又写出了词人被金所掳在异国他乡怀乡思亲的情景。“缺月疏桐,淡烟衰草,对此如何不泪垂。君知否,我生于何处,死亦魂归。”(刘氏《沁园春·我生不辰》)用夜深人静“缺月疏桐”的凄凉荒芜之景来抒思念家国的伤痛之情。“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在被俘途中,晓行夜宿,疲于奔驰,向北的车轮,碾碎了如水的月光,也碾碎了词人的回归梦。家国之痛,何以为怀,于是询问月亮:月儿,月儿,你可愿意让我伴你生活,度过余生?表达出词人在国亡家破中希望不致受到元军的胁迫侮辱,在异国他乡能有一份平安清静生活的向往。 “秋夜永,月影上栏杆。客枕梦回燕塞冷,角声吹彻五更寒。”(陶明淑《望江南·秋夜永》)用寒冷凄清的月夜,烘托悲伤、哀婉的氛围,展示出作者凄苦的情怀:只能梦魂飘回那鸟语花香、温暖宜人的江南故土。“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李清照《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月亮缓缓移动,似含情脉脉,“悄悄”又似让人感觉主人公的凝思冥想之状。月亮作为思乡的引线,让词人在孤寂的环境里执著地怀念着故土乡情。在宋代女词人借月怀乡的词作中,也有表达一种喜悦欢畅的,如延安夫人《踏莎行·寄姊妹》中的“暗香浮动月黄昏,落梅风送沾衣袂”。月下黄昏时有时无飘来的香气营造着早春黄昏时节的境界,也暗寓着词人回家的欢快心情。

  四、高雅品格的寄寓

  月亮具有皎洁、纯净、冰清玉洁的特点,诗人常借此象征人的高洁品质。如屈原《涉江》中的诗句,表明了诗人坚守节操的信念如天地一样长久,高洁的品质如日月一般永远散发着光辉。李白“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借月写人清净淡泊的高远情怀和孤高出尘的高洁心灵。在宋代女词人的笔下,这种象征意义也时有体现,如:“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词人卧看月影映上纱窗,月亮宽慰着词人重病之后的心灵,正表明词人病后闲静的心绪,反映了词人刚毅、乐观的性格。因为宋人往往把梅花与冰清玉洁、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等意象联系起来,成为人们高洁志趣和傲岸品格的寄托和象征,这种意蕴与月亮有着异质同构的共同因子,因此宋代女词人在月亮高洁品质的寄寓上常与梅花意象合用,作为自己人格精神的理想形态。如:“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用明月映照雪地,营造一个冰清玉洁的赏梅环境,烘托梅花的圣洁。“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用淡淡月光来映衬梅花的稀疏身影,更显梅花的雅洁。 “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朱淑真《卜算子·咏梅》)月色构成一种清幽的环境,表现梅花高洁的品质。“可便相宜,烟藏修竹,月在寒溪。”(朱淑真《柳梢青·冻合疏篱》)烟波笼罩下的竹林及月光映照的寒溪与梅花飘落的景象共同创造出一种凄清幽深的意境,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梅花的欣赏赞叹之情。但宋代女词人写梅即写己,因此梅花的雅洁寄寓的往往是词人高洁的品格,坚贞不屈的操守。在“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李清照《新荷叶·薄露初零》)中,李清照则是借月歌颂寿者,称颂寿者的思想智慧与明亮的秋月争辉。

  此外,朱淑真的《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则是对月表达着一种纯粹的喜爱之情:“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此词写初六夜新月的可爱,说新月弯弯曲曲,像一钩清凉的寒玉。这弯钩的寒玉,既像姑娘的绣鞋般小巧玲珑,又像少女的柳眉标致俏丽。甚至她说,即使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比不上初六月夜的可爱和有趣。

文章来源于《名作欣赏》杂志2012年中旬刊第10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