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王光宇来源:原创日期:2012-12-08人气:52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成了教学界越来越重视的 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目的是“用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基 于此,2007年8、9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掀起了“什么才是有效的 历史教育”及“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育评价”的讨论和征文比赛。同 年,“历史课程网”也在全国历史课程研修活动中展开如何认识历史 教学的有效性的在线研讨,由此引发全国历史教学界对有效教学的大 讨论。作为一线历史教师,追求有效的历史教学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本文基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试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角度来 探讨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何谓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说:“有 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2]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历史教育硕士黄蝉芳认为:“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历史教 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自主进行历史学习 ,以最优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 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与有效地开发生成性历史课程 资源,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3]余文森教授对此有过这样通俗的解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 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 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4]由此可见,有效的历史教学是高效的教学,是促进教师和学生 共同成长的教学,是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教学。
二、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看历史课堂的缺失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 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当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 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教材整合不够,教学的过程单纯体现为解读教材,完全被教材 牵着鼻子走,不敢越教材半步,也就是所谓的“教教材”。
二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形式比较单一,完全依赖教材,忽视了课程资源 的多样性,如历史遗存、社区、家庭等资源在教学中很少使用。对人 力资源的开发也缺乏应有的关注。
三是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单一,主要靠教师口头传授,给人“满堂灌 ”的感觉,易使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到乏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甚微。
四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很少从宏观上加以把握,使用时目的 性不强,缺乏系统性,难以产生宏观效应。
导致以上现象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缺乏良好的 历史专业素养。英国著名学者劳伦斯·斯滕豪斯说过,“没有教师发 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教师是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与利用者,如 果教师因自身专业素养缺失,对课程资源价值的认识缺乏深刻性,对 课程资源的开发缺少主动性,对课程资源的驾驭没有灵活性,那么势 必会制约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造成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另外,以上现象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我们目前评价很 高的高考题,以传统的画书、背书再加上大强度训练,只要不考虑学 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还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而按照新课程改 革的要求,将课设计得活一些、生动一些,学生固然喜欢,但未必又 能够有好的考试成绩。”[5]基于此,教师缺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的有效动力。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够 ,比如培训过于注重教材培训,一些新课改培训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 新教材培训。
三、基于有效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指导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平庸与优秀的分水岭。“教教材”只有 知识与教参,只知告诫与训练,只会灌输与说教;“用教材教”则要 求理念上解放思想,设计上因材施教,操作中灵活选择。历史教学的 过程不该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 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 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地开 发与利用以促成有效的历史教学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愚见,试与同人 共同探讨。
1.合理使用历史教材,使教材功能最优化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6]依据新课程标准 编写的四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和大象 版),向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教材观迈出了可贵的一步。如何使 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成为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笔者认 为,合理使用教材,使教材功能最优化,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足功 夫:
(1)深度挖掘教材。正文是教材的核心部分,教师要善于借助教材 正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历史因情景而生动,因细节而 完美”,要重视正文中对细节描写的处理,从细节中挖掘出隐含的历 史知识。如人教版新课程历史教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中 讲述“二月革命”时,教材没有明确说明这次革命是哪个阶级领导的 ,但用了一个细节叙述“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 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段细节叙述中去 发现,这场革命是由后来出现的两个政权的领导力量共同领导的。
另外,成熟的教材所传达的信息是丰富而多元的,有很多独特的部分 不仅可以辅助教学,而且能深化学生的历史学习。以人教版新课程历 史教材为例,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都有单元导入,其中包 括本单元的主干内容和学习建议,这里面包含了编者对新课程标准的 理解,对历史的认识,对教师教学的希望,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因此 ,在进入相应模块学习时,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一起看一看“单元导 入”,以提高学生对该模块的整体认识水平和宏观把握能力。每篇课 文前有“导入框”,这是导入本课教学的主要素材,在教学中,可以 引导学生自学与思考,进行历史联想。此外,教材的注释和插图也是 重要的历史信息资源,有些注释可以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而且很有 可能成为教学中的一个亮点。插图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直观的图像帮 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相关信息,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对插图进行深 度开发,使学习意义、教育意义最大化。
(2)灵活整合教材。研究表明,通过对授课内容进行精心安排,所 呈现的内容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 学中,教师可以将所教内容线索化、结构化、图示化、专题化,以帮 助学生记忆与理解历史知识,总结和归纳历史规律。整合教材关键要 以适合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常用的方法主要有:①单篇课文 教学上的调整。如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课内子目录调换顺序讲述。② 专题课文内容的整合。如以“全球化”为主题整合人教版新课程教材 必修二中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和“近代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两个专题,将近代中国的经济 变迁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潮流中去分析,拓宽学生的世界视野。 ③必修、选修之间的整合。如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专题, 将必修和选修模块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 、改革、人物等视野全方位学习春秋战国史,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 研究历史的素养。
2.综合利用物质资源,使学生兴趣最大化
相比其他学科,历史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而这些特性都涵盖于历史的多样性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三维 目标”,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灵活利用视频、实物、文学作品、互 联网等不同类型的物质资源,以历史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 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的效果。以我校特级教师唐琴老师讲授的《欧 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课为例。
视频以其音像并存的特点,有助于实现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唐老 师截取了美国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的一段视频,生动地展现了美国民 主制度的现实张力。奥巴马激情澎湃而又不失沉稳的演讲感染了在座 的每一位学生,即使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依然迟迟不愿离开课堂,这 是有效课堂的最真实体现。
实物给人的震撼在于它自身所凝聚的历史穿透力,所以当唐老师用幻 灯片展示美国“总统山”照片时,历史穿透力便直观而有效地释放出 来了。
文学作品是现实的反映,当真实的历史无法复原和再现时,我们从文 学作品中可见一斑。唐老师让学生借助德意志诗人海涅在《德国一个 冬天的童话》中的描写来概述当时德国的政治现状,这就将文学作品 的情感性和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起了学生的极大 兴趣。
互联网是一种基于高端科技的新型课程资源,信息量大,速度快,使 用便捷,功能齐全,有助于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历史 ,在更大的范围内共享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唐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展示了史学界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引导学 生借助史学家的观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对史料的辨别和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体 验。
与历史相关的物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它们生动地展示着历史本身的 多样性——而它们又往往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联,基于生活的历史总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全方位挖掘物质资源,引 导学生进入历史现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产生感悟, 为内化为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3.恰当运用人力资源,使历史教学最活化
(1)提高教师素养,展现人格魅力
“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 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7]可是,长期以来,教师的专业素 质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新课程 改革的步伐,这也成为制约历史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 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要取得教学的有 效性,历史教师的自身素养亟待提高。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自身素 养呢?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苦功:“第一,相关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 育知识;第二,敬业精神和师德修养;第三,教育能力素质;第四, 自我进步意识和开发意识。”[8]
(2)激活学生思维,力促智慧生成
“学生不是按照成人的意图和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他们 与课程接触时,时时刻刻都在用儿童的眼光去理解、去体验,创造出 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会给课程带来新鲜血液,成为课 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9]。那么,怎样开发学生资源呢?激活学 生的思维兴奋点是切口。可以从以下几处入手:“第一,情境创设要 别开生面,疑窦丛生;第二,问题要引人入胜,沉缄深邃;第三,诱 导要启而有法,开而弗达;第四,教学过程要随机调控,形散而神聚 。”[10]
4.以课标为基准点,发挥课程资源的宏观效应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课 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 评价等诸多功能,决定着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向,能使课程资源的利用 更加准确、到位,从而促成有效的历史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 时刻刻接触课程资源,但是没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没有明确地进行 分类,使用时目的性不强,缺乏系统化……难以产生宏观效应”[11] 。问题主要在于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时,偏离了课程标准 的要求,形散神也散,教学内容庞杂、冗繁,主题不明朗,重难点不 突出,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对课程资源进行选择与整合时,始 终要以课标为出发点和归宿,适当补充,合理精简,主题分明,详略 得当,从而发挥课程资源的宏观效应,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朱熹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程资源是课程 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有效历史教学的“源头活水”。开发和 利用课程资源是一个崭新而重要的课题,笔者限于阅历浅,以上寥寥 数语远不足以解开历史课程资源发挥效用的奥妙,期待与诸历史教育 同人齐心协力,孜孜以求,以期取得更大突破。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