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浅析初中生道德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李岚来源:原创日期:2013-02-21人气:741
 一、现状
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其道德素质是他们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从总体上看,当前初中生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礼貌诚恳、宽容待人、有正义感、遵纪守法、讲诚信、讲道义、有责任感、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创新意识较强等品质,这一切都表明当前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状况都是比较良好的。
但是,当前初中生身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首先,自理能力较差,过于依赖别人,任性妄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其次,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特别是部分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劳动意识缺乏、艰苦奋斗意识消退,进取精神弱化。第三,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即只会说不会做。第四,追求享乐主义。第五,一些青少年缺乏关爱意识、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常常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过分强调个人得失。最后,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冷,感觉天塌下来了一样,从而出现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严重偏差行为,有的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杀害生母的徐力、残害动物的刘海洋等都是如山铁证,上述这些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追因
初中生的道德行为问题是多个层面的原因造成的,家庭、学校、社会及网络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目前,很多家长都有着浓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心理,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想法和志向全部加注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分数高低是众家长评价与追逐的唯一标准和目标。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孩子只要成绩好,不会做家务、不懂得关心尊重他人等等都是次要的;只要成绩好,自己的孩子就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只要成绩好,就代表能力强,一切都是最棒的。为此,每到周末、假期,孩子们不是有时间充分释放孩子爱玩的天性,而是奔波于家长们给选报的各类补习班、培训班。另外,社会的飞速发展,单亲家庭的数量呈递增趋势,导致孩子成为不完整家庭的受害者。家庭的不完整、教育的不全面、社会的偏见也极易造成某些青少年对社会的仇视、对人类的怀疑。
其次,众学校虽然一直标榜推行素质教育,而实际上仍是应试教育之风盛行。“减负”与“新课改”的口号响彻云霄,但成绩、名次还是最重要的。为提高升学率,学校、老师给学生订购各种练习册、增加主课的上课时间,减少甚至取消在他们眼中无用的科目,如音乐、体育、美术等等,甚至于通过老师,委婉地暗示学生去参加各种培训班,以提高考试成绩。
再次,社会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中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如拜金主义泛滥、价值观颠倒、美丑是非混淆、急功近利盛行等等,都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致使其对正规的学校教育产生怀疑。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为了追逐市场的卖点牟取暴利,置社会责任于不顾,在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精神食粮中,掺入了很多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品,以粗俗取代文明,将无视道德规范美化为个性解放,将玩世不恭称颂为活得潇洒,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最后,网络的错误引导。网上冲浪是青少年追逐的热潮,许多中学生更是以当“网虫”为荣。网上的暴力信息、色情信息、网络游戏都对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青少年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弱的初中生有着致命的诱惑力,致使他们过多地沉迷于网络,旷课、逃学、成绩下降、不辨是非、不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严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而那些只求牟利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则想方设法诱惑未成年人,成为初中生成长道路上可怕的“网络陷阱”。
三、对策
道德是判断一个人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是评价一个人的尺度。对大多数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制约。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所谓“有言者不必有德”,口头上标榜仁义道德的不一定真的有仁义道德,因此人们往往“听其言而观其行”然后作出评判。
我国的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研究发现,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青少年个体在初中二年级时的道德判断较高年级或低年级都具有显著的差异,他们所认同的道德观念都具有独特性,说明这个阶段的个体在其道德品质的发展方面正处于一个转折期。学生不再“是一根灌输各项道德规范概念的‘香肠’”,德育不再是“人学空场”。德育也包含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交往中的伦理准则,包含依据社会文化、心理学、生物学等因素对人进行心理教育与引导,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
檀传宝博士接受访谈录《“德——美育”的建构》中认为“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这个概念是以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关系为指导,认为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方面不断自主建构是其德性形成的内因,是主导型的因素。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本哲学的理念,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面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其途径主要有:
首先,要摆正思想道德教育的位置。人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的教育。创新精神包括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哲学思辨品质;包括人的远大理想信念和科学世界观;包括开拓进取的观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等等,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认识了思想道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实践中,才能避免流于形式。
其次,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李启平在《中学德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中指出:当前,学校要自觉承担主要教育义务,营造校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科之间的互动。另外,学校和老师之间要达成共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不要在唯分数的大环境中迷失育人的根本任务,要使全部教育活动与培养学生远大的人生抱负、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密切结合起来,以保障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的紧密配合。家庭和学校信息沟通得好、 教育方法得当,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学校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参加的专题讲座、培训班;社会也应关注初中生的成长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通力合作,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初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会迈上新台阶,取得可喜的成绩。
学校、家庭、社会要关爱学生,注意经常为学生创造道德实践的机会,注重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善于跟学生交朋友。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心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的道德教育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
道德的升华是人类不断向文明进化的载体。加强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这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惟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无愧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伟大时代。
【参考文献】
[1]檀传宝.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99.
[2]谢国基. 现代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探索[M] . 科学出版社,1999.
[3]宋秀芬. 中学生家庭德育问题初探[D] . 山东师范大学,2006.
[4]吴晨映.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家庭教育的重点[J]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
[5]林崇德. 品德发展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364-366.
[6]武欣慧.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