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中国舞蹈的身体呈现和审美意境-大舞台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3-03-10人气:1923

摘要 :作为人类创作较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是以身体为媒介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世界众多的舞蹈中,中国舞蹈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形式美和审美意境。较西方的舞蹈,中国舞蹈更注重气与神韵,其舞蹈中的身体呈现也是从这一点出发的。表现出中国舞蹈独特的魅力,对世界舞蹈也影响深远。

关键字:中国舞蹈;形式美;气与神韵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肢体动作和语言符号一直对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情感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人类的成长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而人类初始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成为音乐,舞蹈等艺术的萌芽。《礼记.乐记》中说:“巫音之起,由人心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干戚羽族,谓之乐。”古人所谓“乐”通常情况下我们理解为“乐舞”。通过文献我们可以知道音乐和舞蹈与人的身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关于舞蹈的起源是否和音乐有关系,或者说舞蹈的起源是什么?学术界有许多的说法。其中我国学者比较认同的是“劳动说”, 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所以舞蹈的身体呈现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中国舞蹈的身体呈现-----形式美

舞蹈是在人类早期的生活劳动中产生的,但并不是简单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国著名舞蹈学家吴晓邦这样为舞蹈下定义:“舞蹈是一种人体动的艺术。凡是借助人体有组织和有规律的动作,通过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然后用精炼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地反映某些形象鲜明的人物和故事,表现个人或者多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都可以成为舞蹈”。[1]从这个定义中可见,舞蹈是借助身体这个媒介来实现。无论舞蹈的历史如何发展,都可以说它都离不开人体,所以我们要探寻舞蹈的本质,就必须对其媒介置于一定的高度进行审视。因而我们要真正了解中国舞蹈,就必须对其舞蹈身体呈现形式做深入研究。

(1)中国舞蹈形式美的特征

舞蹈的形式美一直被舞蹈者作为舞蹈的审美标准,受到广大舞蹈者特别是舞蹈家的重视。这主要是舞蹈形式美决定的。中国舞蹈和其他区域的舞蹈相比,在形式上有自己独特的特点:①风格独特,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舞蹈有着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如蒙古族人民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性格彪悍,勇猛,心胸开阔,感情质朴豪放,有着强悍,矫健的体魄。他们的舞蹈具有粗犷,热烈,开阔,奔放钢筋而又不失沉稳温柔的特点。而傣族,由于他们信奉小传佛教,崇拜大象和孔雀,所以在傣族舞中冠形的手型常在舞蹈中出现。他们食指和拇指弯曲相捏成圆形,其余三指呈扇面而张开,模仿孔雀冠子形状;他们大部分的舞蹈动作都是从大象和孔雀的形态或动作中提炼出来的,舞蹈特点柔美,轻婉。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就很具代表性。这些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的不同,而产生独特的风格,也正是因为着写独特的风格才能吸引世人的眼球。②是高超的的舞蹈技巧。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腾空跳跃,翻滚,旋转等一系列新颖的技巧动作,从形式上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舞蹈《无名花》,开始时一名女演员在半空中的竹竿上,下“横叉”并接“前空翻”下地,高超的技巧马上就得到观众的掌声。舞蹈《金山战鼓》一演员在鼓上打“前桥”,鼓下其他演员“串翻身”并击鼓,演员从鼓上下来还运用了“前空翻”,“后桥”等技巧,一个三人的舞蹈变现出了千军万马激战场面。这些高超的技巧直接向观众传递着舞蹈的美感。

(2)中国舞蹈的身体呈现的要素

1、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和我们生活中的动作不一样,它是经过艺术加工,美化了的生活动作。在这里的舞蹈动作,是一种“人体动作艺术,动作是构成舞蹈最基本的元素。”[2]舞蹈作品常是在特定的时空中,通过人体动作力度,节奏的变化和有规律的走向,以及音乐,服装,灯光,舞台背景的配合而成。在我国传统戏剧京剧中有唱念做打,其中“做”就是一种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演员们灵活运用那些程式化的舞蹈语言,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光辉。如在各种步法中,狼狈挣扎时走跪步,少女在欢乐时甩着辫梢走碎步,就不仅是纯技术性的表演,而能起到渲染气氛和描绘情态的作用。同样是翎子功,用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的表现英武,有的表现轻佻,有的表现急躁,有的表现愤怒。在髯口功中,弹须、理髯、甩髯口……各具特定的内涵与表象。卓越的演员表演时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而不流于形式。它们组合在戏中,成为最具表现力的舞蹈语言。

2、舞蹈技巧和情感

舞蹈动作之所以有别于生活中的一般动作,最重要的是它经过了艺术性的加工,融入了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舞中有技,技艺结合是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3]舞蹈技巧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翻、转、绷、跳、腾、腾空等高难度动作。另一类是准确的反映和把握特定舞蹈风格,有较高的模仿和创作舞蹈形象的能力。如著名艺术家杨丽萍的独舞《雀之灵》,通过运用人体各部分的柔软性对孔雀形态进行了精确模仿,通过运用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能动性,一开始就塑造了一直灵气四溢的孔雀形象;进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又运用了一系列的舞蹈语言组合方式展现了孔雀的生命激情和高贵的灵魂。在这支舞蹈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创作者和表演者杨丽萍对于身体的手、腕、臂、肩

胸、腰、髋的运用,她特别对手指的细腻表现力进行了充分挖掘,通过运用手指塑造孔雀头造型结合身体各部分的灵活呈现出了孔雀的展翅、跳跃、旋转、飞翔、觅食和戏水等舞蹈意象,充分展示了舞蹈的技巧性。舞蹈中的技巧都是为丰富舞蹈的表现力,提高审美价值而存在的。如若只论单纯的舞蹈动作和技巧并不能算是舞蹈,我们都知道,舞蹈是善于抒情而弱于叙事的艺术。舞蹈作品可以将喜怒哀乐的情感情绪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观众产生共鸣,但却无法将一件事情叙述明白。所以当我们在观看舞蹈时,就算没有任何音乐,从舞蹈者的眼睛,面部表情等方面可以感受到他们想要表达的感情。所谓“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舞蹈演员在舞蹈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不断流露,始终贯穿在舞蹈当中,他们用感情呼唤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感觉。正如《文心雕龙.知音》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舞蹈也是一样的,一个真正的舞者必是全身心地投入舞蹈表演当中,把握住舞蹈的风格特点,对角色有深刻的了解,并理解动作要领,将情感完全的流露出来。

舞蹈是情感的抒发,是抒情的艺术,是通过把具象的生活感情转化为一种情绪性或情感舞蹈形式而完成的。它是舞蹈者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人体情感形式的艺术。观众通过这些情感的舞蹈形式去感受舞蹈作品的内在涵义。

所以中国舞蹈不仅在身体呈现上注重形式美,而且舞蹈本身的审美上注重内在的神韵。

(二)中国舞蹈的审美意境

如果说西方的舞蹈是一种对人体美一种艺术的再现,是一种理性的思维。那么中国的舞蹈则具有含蓄之美,如中国的山水画善于留白以给人无限想象一样,中国的舞蹈也秉承了中华文化这一传统,注重舞蹈本身的神韵。“神韵”作为一个概念和训练要义,在动态过程中的要求,通常被人认为“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来说明它极富中国传统审美形态的精妙。而“神”又与“气”相贯通,在身法训练中常常涉及到“神韵”与“气质”的相互关系,理解并区分两者的内涵和不同效用,是十分重要的。《辞海》中对“气韵”的解释是:没有一定的形态、体积,能自由运动的物体。而神韵是人和动物体内传达知觉运动组织中的心力、心思。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就有对神韵的练习,每一个舞蹈者都要进行身法训练。以身法训练中对眼神的要求为例,“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在表现眼睛的“聚、放、凝、收、合”等艺术形式的时候,都是通过内涵支配和心里节奏变化而形成外在表现力,这种外在的风采与魅力,本质上就是神韵的体现。如敦煌莫高窟中的舞者,或端庄深沉、温婉飘逸,或洒脱娇媚、绚丽多姿,或轻盈自如、自由翱翔,或热烈欢快,矫健豪迈……但是“形”只是舞者的外部形态。“象”则是“形”的凝练与升华,是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敦煌舞十分注重“象”的表现。

敦煌舞不求模拟真实,不刻意追求形似,以形写神,形变而神似,着力表现生活本质生特点恰是这一传统审美的具体体现。创作者们根据历史悠久的敦煌壁画创作出了与其他舞蹈不同的肢体语言体系,编排了一系列风格独特的舞蹈。这些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姿势、服装、道具、布景等都凝结着唐朝风韵、佛教艺术、浪漫情调,充分展示了大唐王朝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唐乐舞迷人妖娆的风采。

再如丝绸之路中“霓裳羽衣舞”幽雅的伴奏乐曲奏响后,映入眼帘的是布满阳光白云的舞台场景,舞者们成圆形造形,着红裳、戴摇冠、挂缨珞、贴金花、披长纱,仿佛下凡仙女,在舞池中央舞步轻抬、翩翩起舞。它轻盈纤巧,绚丽华美,舞步飘逸,动姿柔曼,舞台瑰丽,缥缈如仙,仿佛走进了唐代宫殿,步入天宫琼楼,看到了唐代伎乐的精彩表演。这种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正是霓裳羽衣舞的魅力所在,通过美的形象,唤醒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及遐想。而从中国古代许多的“舞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舞蹈的审美意境。如白居易在观看《霓裳舞》之后就曾动情地写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霓裳舞》也称《霓裳羽衣舞》,是唐代表演性舞蹈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唐代舞蹈的最高成就。据说它的表演者就是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这个舞蹈优美且富有浪漫色彩,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轻盈飘逸﹑婀娜多姿的仙女形象。白诗描绘她:“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裳,虹裳霞怶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可见舞蹈之美,意蕴传神。

中国舞蹈对“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的历练和追求,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传统密不可分﹑血脉相连。对于中国舞蹈的审美意境的研究离不开中国大背景下的审美传统。

结语

中国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有着特有的身体呈现模式和审美意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的舞蹈之中一定能够独领风骚。

参考文献:

[1] 资华筠. 舞蹈艺术[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2

[2] 李增.舞蹈艺术中的形式美[J] 大众文艺. 2009,(15)

[3] 黄淑萍,任继祖.试论体育舞蹈的形式美[J] 社科纵横2006, (2)

[4] 陈东云.谈舞蹈形式美[J] 艺术论坛

[5] 洪艳.舞蹈艺术和身体的审美关系[J] 2007.4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