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以制度建设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社科纵横

作者:赵明霞来源:原创日期:2013-04-11人气:941
 一、制度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制度(institution)是为一个社会系统内的成员所认可或遵守,反映了人们一定社会行为模式的规范系统和结构安排,既包括了以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性权利义务体系为形式的正式制度,也包括了以村规民约、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为表现形式的非正式制度。制度不仅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规范、激励,更是促成人与自然、社会理性发展的润滑剂。
(一)制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规范
人类的互动和对未来的不可知性而导致的行为的不确定性和无序性,增加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风险,而制度作为一种规则,可以降低社会和个人行为的不确定性,并防止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制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可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规范,把社会主体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相应地抑制可能发生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机会主义倾向。二是制度为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各种有关的技术规范、框架以及行为与活动的尺度等提供标准,从而使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行为度量的尺度。
(二)制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激励
在市场和法制的条件下,合理有效的激励是推进和改善人们行为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的主要方法。制度为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有效激励,可以使社会主体在从事各项活动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付出努力所得到的个人收益,接近于或至少正比于社会从这种努力中得到的社会收益,实际上也就使得经济主体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优,使二者形成正相关关系,如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推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在实现环保和提高企业效益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制度可以降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技术的进步是人们为减低生产的直接成本而做的努力,而制度的演变则被认为是人们为了减低生产的交易成本而做的努力。制度可以通过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抑制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提供稳定的预期等而降低交易费用。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在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和管理者之间通过建立和完善交易合作和管理制度,有效降低和减少了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付出的交易费用。
(四)制度是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的润滑剂
制度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直接功能是协调经济、环境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利益的需求,但只有在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而人口、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又直接作用与经济和环境,只有社会因素与经济、环境相协调时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系统之间建立起一套弹力膜,协调融合三者之间的冲突,发挥规范、激励、约束作用,防止和减少不协调因素的出现。
二、制度建设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中国21世纪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中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的诸多问题。以制度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克服以下困境:
(一)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善
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代际、区际和人际之间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实践层面,也涉及公平、正义等价值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国家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首先不能脱离原有制度框架,需要完成对原有制度的调整,其次是在社会各阶层之间建立关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事务的沟通、协调的机制,在充分进行信息交流、利益协调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制度。2011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标志着我国正式制度框架的诞生,但就体系内各法律部门之间以及法律部门内部而言,仍遗留了大量计划经济影响下的内容,不符合科学和法治的要求。同时,制度决策缺乏综合性沟通协调,尤其是地区、部门利益本位的问题阻碍着可持续发展步伐的统一性。
(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执行力还需加强
徒法不足以自行。执行力是决定制度实效的核心因素。制度执行力是一种综合的、系统的能力,执行者的态度、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和制度执行的外部环境都是制度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制度没有执行力,会损害国家公信力和政府权威性,更何谈保障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大量事例说明,制度并未完全产生预期的积极效果,究其原因,无非是制度自身不完善,操作性、协调性上存在障碍,制度执行人员和执行环境还不完善。
(三)可持续发展的非正式制度还未完全形成
非正式制度是指人类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的总和,是直接影响人们行为的隐形根源。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思想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如“天人合一”、“仁爱万物”等,都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是,小农思想的残留与当下追求物质享受的文化冲击相结合,就会产生许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如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搭便车”倾向等,都阻隔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但尚未真正普及并深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在大多数公众眼里,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的事情”,“地大物博”、“资源无价”等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三、以制度建设为依托继续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
制度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按照社会发展现实要求、发展规律和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的形式——制度的自觉的理论创新、实践改造活动,是对制度的优化、创新和完善活动,对主体的制度意识培育活动。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审视制度需求,培育制度意识,进行制度设计、制度构建、制度实践等活动中得到实现。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对于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一是努力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是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其关键在于制度建设,重点在于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而制度建设必须体现科学理性、人文关怀、创新思维和法治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要能够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长远、整体利益,照顾、调整各个方面的权益,以民主法治为依托、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构建完善的正式制度,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
(二)提高可持续发展制度的执行力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应积极营造具有良好执行意识的文化,健全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强化刚性约束的执行监督机制,培育具有制度意识的社会氛围,从而实现社会的善治。首先制度本身,必须有明确而清晰的内涵,不能太过于原则;具有可操作性,能针对性的反应现实情况,与相关体制机制的契合;相互之间具有协调性和配套性,消除结构上的症结,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体系;明确责任归属,促进其整合互动绩效的提升。其次是政府要作出表率,依法执政,构建法治政府。最后是促成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觉醒和制度规则文化的形成,从外部增强制度执行力,这些都是提高可持续发展执行力的重要方面。
(三)加强可持续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建设
非正式制度是通过伦理道德的软约束,良好的非正式制度不仅对正式制度的执行有推动作用,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文化体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非正式制度,要解决三个层面上的问题,一是改变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以人的需求和征服自然为中心的文化,在全社会培育“绿色文化”,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二是克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惯性,拓宽社会主体参与规划人类共同未来的途径,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通过社会各层次的管理,使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行为得到宣扬和传承,营造各社会主体共同承担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的氛围。
总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变革和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国家制度和基层自治制度的创新和完善,都将深刻记录可持续发展的历程。
参考文献:
[1]宋冬林,郭砚莉.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与制度安排—依据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双重补偿原理[J].北方论丛,2008(3).
[2]任保平.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制度分析[J].求是学刊,2005(3).
[3]郝贵生,李俊赴.论制度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兼评“制度万能论”思想[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4).
[4]曲明哲.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创新[J].党政干部学刊,2008(4).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