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艺术论文 > 正文

由无意识顺从到意识觉醒的转变——《拾穗者》与《反抗》为例

作者:李莉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8-14人气:2153

一、“美丽”与“丑陋”的表现

   女性在画家的笔下常常表现的如水般柔美、大自然般亲和,画面柔和,色彩和谐,让视觉得到美的享受。但有时却被描绘的疯狂、有力、凶暴等整体让人感觉到丑陋。同样性别的人物,被表现出来的却是天壤之别的视觉效果。

    十九世纪法国的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让·佛朗索瓦·米勒在1857年完成的以农村生劳动活为主题的《拾穗者》。阳光灿烂,金黄色的麦场,三个农妇正在低着头、弯着腰捡拾着田里被抛弃的麦穗,她们分别带着红、黄、蓝色的帽子,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美丽,画面中麦田延伸的尽头是高高的谷堆和美丽的村庄。围绕拾麦穗这一话题米勒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丰收的场景,整幅画面色彩美丽、温暖。

    而德国著名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在1903年刻画的 “农民战争” 一系列作品之中的一幅同在大地上,同样是女性为主要人物的《反抗》画面动荡,挥舞着双臂有力的指挥着运动的是妇女,妇女形象丑陋就像张牙舞爪的恶魔一样,让视觉、心灵震撼。粗拙的女性人物,双手向上挥起的姿态,引导着她背后的革命群众的反抗运动。充满力量、引导的能力,丑陋身影。

   同样刻画的是妇女、大地,而形象却是如此的反差之大,画面的对比如此鲜明,手法如此粗细不一。在这些艺术中,将她们的“美丽”与“丑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这种“美”与“丑”是无思想的、是形式的、是表面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们所含的意义。

二、“美丽”与“丑陋”的背后

在十九世纪父权型社会中,女性被定义为男性背后的人物,脆弱而无主见,被动而无力量;是软弱到无力面对发生的事,在这样的夫权型社会中,女性的“美丽”被定义在脆弱、无知、归顺、育养、无真正自保能力的“淑女”形象,当她具有了自我的、斗争的思想、意识,表现出不属于“本该呈现”的行为时,她便是魔鬼,使人们引以为耻的,是丑陋的。而在这样的“美丽”与“丑陋”的背后隐藏着得是什么。

《拾穗者》中,温暖的画面中是三个身着粗布破衣,体态健壮正在劳动的妇女正谦卑的躬着身、低着头在大地里被别人丢弃的麦穗,虽然她们的脸已因低着头而不能被人看到脸上的表情,但她们的姿势不禁让人想到,她们的疲劳。红、黄、蓝三色的应用和金黄色的光泽下她们圆润、健硕的体形使的贫穷的她们成了圣经式的和古典式呈现的形象,自然、美丽。“美丽”的背后是顺从、是自我意识的沉睡。米勒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绘画,但也因为写实的绘画手法,使得画面里隐含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是米勒本人当时并未意识到的。视觉上表现出来了女性的谦卑、顺从、劳累,但却毫无一丝女性是被迫的感觉。也说明这种图像掩盖了社会中的某一现象,使之显示为一种自然的、永恒的秩序,人们接受着它的指引,将其放入思想。

珂勒惠支刻画的版画《反抗》用粗旷的手法,单一沉重的颜色,充满力量的妇女形象,双手上举,挥手顿足,充满力量,指挥着运动,呼号、奋起,充满革命力量。画中的妇女少了柔弱,多了力量;少了“低头”对了“扬起”;少了归顺,多了革命。画面少了色彩的美丽,却多了震撼。这位女性艺术家,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发泄着自己的不满、愤怒,也许还有唤醒着女性意识的觉醒,表现出女性拥有的力量、精神、行动。画中隐含着“丑陋”的身影后盘桓着革命、力量、反抗甚至是女权和女性的自我肯定。是一幅反拾穗者的作品,是抵抗当时的性别观念及对女性的定义。

米勒的拾穗者象形在当时是秩序的社会的情景,而珂勒惠支的这种女性形象打破了这种秩序社会,呈现的是一种社会失序的情景,是女性新形象的浮出。

三、社会“秩序”与“失序”

一些属于中性的词汇,却在“秩序”的社会中被赋予了太多的性别差异。马克思主义中人被认为人的产自是客观的,那性别自然也是客观,性别看法应该有生产力做决定的,而不应由于人们的宗教政治所决定,对女性做有“色”的定义。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秩序”社会,生活在今天的人类应该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对于《拾穗者》的侧面的体现和《反抗》的正面体现,对比的说明女性对生活、认知的不同态度。对待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权主义的产生,应该打破“秩序”社会,抛开性别、抛开“性别假相”,站在同一个角度去评论、去认识,得出的也许才是正真的“秩序”。

由无意识的接受不平等,到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女性的顺从与反抗在画面中“美丽”与“丑陋”的背后隐藏着的传统思想在破裂,人的意识在前进。一直演变到今天,“反抗”中的女人不再是“丑陋”的而是被社会尊敬着,女性用自己力量、才能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显示着她们的卓越成绩,“美”与“丑”已不再是她们的限定。社会达到了新的一个“秩序”。虽然有的地方,仍存在这种“秩序”的错误认识,但在人类仍在不断的觉醒与认识。


本文来源:《文学教育》:http://www.zzqklm.com/w/wy/6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