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中高职一体化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作者:柳霁倩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8-06-22人气:956

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模式从2010年全国各职业院校试点启动以来,已逐步正式开放。如今“三二分段”的中高职一体化模式已然成为了中高职院校发展的主流趋势。“一体化”简言之,就是将中职的教育和高职教育衔接起来,使得中职毕业生也可以有机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一体化培养的教育模式。所谓的“三二分段制”、“五年一贯制”等等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中高职一体化的实现为中职院校的升学和其毕业生未来的发展无疑带来了良好的机会,与此同时也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因此,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而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和落实也显得尤为紧迫。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工作不仅仅是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学形式的组合,也不是单一的教学任务的衔接。它是中职与高职两方面多维度的合作与共融,因此构建一体化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相当重大。

所谓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综合,笔者认为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除了高职业技能,也是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的教育有较强的的就业导向,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然而既然是高等教育,高素养必然成为培养的关键目标,而高素养却不仅仅包括就业能力。它也包括文化素养,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等综合品质。能够用自己所学为社会做更多贡献为更多人谋福利,树立正面的榜样,这无疑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

中职毕业生是该项目针对的主要人群,中高职一体化给予了中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通过“三二分段”等形式使得中职毕业生能够从技能型人才提升成为高技能型人才,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体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特色。由于中高职两方面的对接需要多方位的合作和共融,因而为了推进一体化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优化需要在中高职两个方面着手深入,共同解决在衔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发挥两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培养更具复合性、开拓性的人才,也为打开其未来的发展空间打下基础。

二、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问题

1、 人才培养方案脱节

虽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展开数年,而许多中高职的衔接依然存在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脱节与断层。中高职各自办学制定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的开展也各自为政,虽然已经架起了沟通合作的桥梁,中职毕业生也通过各种考核而升学继续深造,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依然相对孤立,没有真正贯通。中职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适应高职的培养方式,从刚要方案上是否存在冲突和脱节,很显然已成为一体化衔接培养模式推进的主要矛盾之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脱节,是从管理和策划上的脱节,方案不能有机结合便不能良好的发挥共融机制的优势,相反造成了教学具体推行时的诸多困难。由此可见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也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体现出目前我国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意识的薄弱。

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中高职的教育在两个不同的层次,自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有着不同的定位。然而中高职衔接以后,新模式的实施需要共同统一的目标定位,而既要满足共同的终极目标,又要兼顾到阶段的差异性,介于培养方案脱节的前提,定位不明确依然难于推进。事实上各中高职合作院校之间并非没有就此展开会议和探讨,然而衔接问题的磨合需要长期大量的实战和改良,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依然是该项目落实的重难点。

3、 人才培养教学内容重复

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重复的问题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内容安排设置的问题。中职院校的教学以就业为导向本身也是符合职业教育的共同要求,然而过分强调就业导向,大力发展技能熟练的教育使之与高职的教学实施产生冲突。一方面教学内容重复,另一方面文化素养、综合素质的严重欠缺,导致中职毕业生在接受高职教育的过程中难于适应。教师在教学任务落实的过程中也面临各种考验。让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到相应的阶段,并重新整合内容设置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所在。

因而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从目标到方案再到内容的全方位考量,问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一个问题也是多个问题。因此一套周全而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顺应了这个时代的需求,现代化职业教育需要新的质量保障体系来引领发展,从而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创造新模式下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大势所趋。

三、解析中高职一体化模式推进问题的原因

综合整个中高职一体化发展问题的概况,结合实际教学实施,笔者认为一体化培养模式实施以来所反映出的系列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本科学历的普及影响生源素质

本科学历的普及严重影响到了中职院校的生源,因而也就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一体化渠道的中职生源质量。高职院校在面向中职招生时有出现报考人数少于招生名额的现象,这使得生源素质很难达到预期的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础是人才培养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固然有更多优势的资源而生源的限制则不可避免地干扰到一体化模式推进的成效。

2、 中高职院校合作缺乏沟通

从培养方案到教学任务,从课程结构到教学内容,中高职院校一体化进程中衔接合作沟通的问题普遍存在,深入解决落实也一直是该项目要攻克的重点难点。无论是“三二分段”还是“五年一贯”等形式,都需要对中高职这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做大量的沟通和对接的改进。例如人才培养方案就不应各自为政,应该两个层次的院校共同商议一套适合贯穿始终的培养方案。教学任务的制定应根据具体情况为中职学生量身打造,例如在中职阶段就应该增加文化素养与综合品质的培养,并设置一定的考核标准,要获得升学的资格需要先达到一定水平。减轻对就业的过分侧重,将高职的教学任务与之明确分工。

3、 招考质量保障的落实

   招考是否合理规划会影响到生源的素质,严格把关筛选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招考不仅仅只是考试的安排,招生的来源与是否有对口院校的合作与支持是关键。而对口院校的学生也涉及到各种专业需要对口,如果专业难对口,数量难保障,无疑为高职阶段的教育带来各种困难。因而一体化的推进必须要在起点也就是中职院校的培养和输出的系列问题上做出全面的整改,而高职也需要与之衔接配合,在共同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担当好各自的角色。

四、深入推进一体化质量保障体系的教改措施

   除了以上所述的问题及成因的探析,笔者认为深入推进有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才是解决目前整个中高职一体化模式问题的答案所在。是怎样一个质量保障体系才更可能成为切实有效的呢,笔者认为可以体现在如下几点。

1、 在课程内容选择和教学任务的设定方面应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及使命。这一点需要两个阶段院校的合理分段合作,为同一个目标设置一套贯通始终的人才培养方略,从而贯彻落实职业能力的各阶段培养,共同实现高素质职业能力的人才孵化。

2、 课程的建设也应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模块化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反映了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构架,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建设,其每一个课程单元都有相应的针对性,而多个单元之间的有机组合也要适应整个主线的要求,如此一来,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建设为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

3、 加强校企合作,将实习与实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既然职业能力是人才输出的核心实力,那么中高职一体化教育衔接的模式也同样需要以此为主要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在实习与实训中引入更多社会资源,能够全方位资源调动,促使一体化的实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并充分体现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优势。

五、教改中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特点体现

1、 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共同的人才培养,共同的协作管理,共同的资源互通,成效的相互影响打造了实现的平台,这无疑体现着现代化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中高职一体化的优势所在。

2、 事实上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中职毕业生,其中也包括政府的管理、两个阶段培养的院校、学生的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多方支持。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呼唤多元化的主体发挥其力量共同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创造更多方便,一同实现对高技术高素质人才输出的期待。

3、 当代的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各种优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更方便更高效的管理,也实现了优势资源的共享。新技术新平台为中高职一体化的衔接也带来了强有力的影响,在中高职乃至企业之间能够构建信息资源互通的平台,打破空间和条件的限制,从而使衔接工作更高效率的展开。这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优势体现,也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创造了强有力的优越条件。

总的来讲,针对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反思和实践,教改措施的优化也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与时俱进,输出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是众望所归,一体化衔接的模式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