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移动终端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

作者:孙旭涛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8-07-25人气:857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四个现代化的强力推进,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的经济风貌,公共文化建设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进入21世纪后,人类已悄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发展,众多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面临了许多不同程度的疲软问题,例如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劳动力流失、信息化文化水平较低[1]。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和微信等社会化软件逐渐在农村推广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公共文化不断像多元化、信息化发展,在各个发面影响着农村公共文化向健康的道路发展,使得农村公共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越来越成为可能。

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名词,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首次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领域, 是对我国广大农村传统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以及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社会服务功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即是说,通过文化服务,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并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功能; 承担着弘杨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承担着文明传承和确立文化自信心、 自豪感, 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的功能; 承担着提供文化场所、 阵地和产品; 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文化活动与实践, 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创造力,培育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通过文化产品的创作,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创力等[2]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

2.1移动终端在农民业余文化中的组成

根据财政部教科文司组织的全国农村文化调查结果显示,从1995年到2007年电子信息移动终端在农村家庭的文化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2017年农民家庭一年平均消费在电子移动终端的的平均文化消费支出仅为1421 .77 元,约占全年所有的文化支出(12311 .46元)的11 .54 %,而这一比例在所有的开支项目中排名为倒数第一[2]。到2017年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农民的最大的文化娱乐项目从单纯看电视转变为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APP代表等移动终端的阅读,约占总量的31.35%,其次娱乐电视等的22.35%,再次为棋牌等娱乐活动约占总量的17.15%,然后是下棋等娱乐活动约为9.5%。从这一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农民的业余文化跟经济发展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其娱乐形式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总体是以电视、打牌等传统文化形式居多,受制于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移动终端的发展水平,新型的文化移动终端在农村中普及率与之前相比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总体普及率相对亦然偏低。

通过对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3],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传统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正逐渐丧失统治地位,农民们对信息文化终端的欢迎度在逐渐上升。受制于文化形式的经济性以及移动终端的便利性和可获取性,电视是目前最被农民所接受的文化移动终端,人均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约为2 .26 小时。同时约90.5%的农民家中拥有一台或多台电视机,近年来随着国家广播电视及网络的“村村通”工程深入普及发展,调查结果显示,网络电视在农民中普及率约占74 .0 %并逐年增高。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农村中占有率逐年增高,特别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微信朋友圈及群组的信息阅读量的信息传播速度也呈现井喷之势。

2.2移动终端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信息革命开始,全世界各地越来越重视信息化问题,一场规模空前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正不断的被世界各国政党所提及推广。与此同时,随着农业信息化不断的向深部发展,电子产品终端不断小型化和集成化。在这场规模巨大的信息化浪潮中当中,我国各级农村政府和全体农业积极的加入到其中。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信息技术小型化智能化的移动终端也不可避免的在不断的出现在到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民主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方针,未来新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方向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信息化,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更高阶段的表现,移动终端的出现将会加速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速度,极大的促进农业的是个现代化进度。农村信息诞生的标志性事件为上世纪年60代初的美国应用计算机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其发展至今大致归纳为经历了以下4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上文所提的上世纪60年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终端开始应用于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当中;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通过大型计算机为计算的各种大数据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农业数据处理和农业生产开发的过程当中;第三个阶段为上世纪末,有线电话、电视机等信息移动终端逐渐开始在农村普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农民开始有一定的了解;第四个阶段为2010年至今,新型智能化小型化的各种移动智能电话(手机)、个人笔记本电脑、网络光纤等以人工智能系统开始被广泛出现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网络直播、通讯互联、物联网、互联网等大数据移动终端开始服务农村公共文化。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始终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同时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绩,这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以至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很早的就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农村信息化的帮助下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和农业生产都在世界农业发展中形成了显著的优势。

回顾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农业公共文化建设的信息化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实战经验。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信息化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步骤:(1)“三网”(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为主体的信息化开始在农村推广普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中网络宽带占有率达到了55.8%,同时手机等移动终端,在我国农村持有人总数以达到2.3亿;农村电视广播的综合覆盖率达到80%。(2)文化部在全国农村建设了众多文化信息化输出终端,通过建立电子阅览室,运营计算机网络终端进行远程联网教学、报送农业农村各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开展各种三下乡活动采用电影的投放等娱乐移动终端设备在农业定期定点播放电影、科教、培训等方面影片极大了丰富了农村公共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同时各级农村政府也积极的建立健全运营互联网网站终端,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覆盖绝大多数的部、省、地、县四级政府的农村、农业网站群,利用这个网络终端系统,各地区农民大大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互动,极大的丰富了各种文化活动同时通过各种比赛形式的活动也很大的加强了农民的积极性。(3)随着人工智能化的发展目前农村公共文化的信息化有了极大的发展,以轻型化智能化的智能手机为代表,目前农村的公共文化的信息化建设朝着更加智能、轻便以及信息更加的具有时效性发展。通过手机移动终端构建起的各种网络媒体,也极大的丰富了农村公共文化的宣传方式,使得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的输入型转变为输出型,这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对本地明风明俗的自豪感,也为农民的经济收入带了极大的改善。

3  移动终端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3.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信息资源已经日益成为农村生产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助推动力。而这种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主要是移动终端,目前移动终端已经深入有效的和农村的文化的建设、传播、创新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融合,极大的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例如,众所周知我国是个极度缺水的国家,利用滴水灌溉等终端技术,每年可以为农村生产节约35%的生产劳动成本;3G、物联网、互联网等移动终端在农村畜牧水产、大棚种植、土特产养殖的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使得农民从此不再担心销售问题,真正做到了自产自销实现了经济收入的倍增;以网络直播的形式的新媒体网络终端,使得农村特色文化开始转变为经济收入,例如苏州古镇周庄、湖南的凤凰古城等传统特色农村再也不怕“酒香也怕箱子深”的问题,旅游经济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发展。

3.2  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首先移动终端的普及极大的降低了农民的学习成本,也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方式,有了更多的外界接触机会。信息化深度发展的今天,农民可以运用移动终端,快捷、便利地获得自身所需要的文化信息资源,不断加深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丰富拓展了自己的科技文化水平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朝着更加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其次,移动终端的出现使得农村民风民俗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播,促进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走出去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形成新时代的公共文化。最后,由于移动终端的时效性使得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为文化传播在时间、空间和方式上实现无限的拓展。这正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所急需的,也加强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让更多人了解农村、认识农村和进入农村。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移动终端不可避免的在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各种高度信息化、集成化的移动终端不仅在经济生产方面对农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