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乡村发展与治理研究

作者:唐夜红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日期:2018-08-08人气:775

乡村的发展与治理伴随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的乡村人口人数众多,乡村治理在我国社会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深,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乡村治理部署了一项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并在我国以往“三农”工作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创新,形成了习近平“三农”思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指导。桂林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不断推进乡村的城镇化进程,从各个环节完善乡村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城镇化进程随之不断深入,但是在不断的城镇化建设中,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2012年,党和国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近年来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论断,新时代下,我国需要继续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建设,同时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1.1  新型城镇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类,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发展为人的自我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我党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正好是对这一理念的充分贯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有序组织与科学管理,同时人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又能收到一定的利益。因此,城镇化的建设需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经济,完善乡村社会结构。

1.2  新型城镇化始终坚持城乡的协调

城镇化的建设进程需要注意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的协调,《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中对桂林市的土地总面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以及人口数量进行了统计,其中农业用地所占比重最大,占到了78.99%,而根据其城镇人口、城镇建设用地两个指标发现,全市总人口495.11万人,农业人口为381.46万人,所占比重为72.74%。[1]从中可以看出,农业人口仍然较多,桂林的乡村中农业用地及其占比仍然要大大高于建设用地。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明确不同规模的城市定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比如大城市负责研发高新技术,而小城镇则主要在与乡村的交流中发挥作用,并与大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衔接,从而以先进技术带动乡村地区的生产力与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3  新型城镇化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向来注重统筹兼顾以及城乡的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在以往城镇化发展理念中加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即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将以往以牺牲乡村为代价获取高速发展的模式摒弃,并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公共服务齐全的乡村而奋斗。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引了乡村发展与治理的方向,即生态、文明、绿色、健康。乡村的发展与治理离不开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为乡村科学合理的治理模式提供了方向,为乡村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乡村群众的自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乡村短期与长期利益结合在理论层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4  新型城镇化始终坚持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也较不均衡,这些特殊情况使得我国的城镇化绝不能遵循单一的发展路线。因此,在乡村治理中需要对每个地区的特色与特殊性进行深入调研与把握,从地区的实际出发,在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不同地区的独特优势,使其城镇化过程中充分体现其独具特色的地方元素,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多元化。如果忽视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全国各地均采用单一的发展路线,必然会导致各地矛盾迭生,不仅难以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同时可能给社会造成消极影响。

2  新型乡村治理及其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

乡村治理在众多相关的学术报告、文献资料中均有提及,张厚安认为,乡村治理为乡镇所管辖的下属各个农村的治理,其通过村委会进行各项治理活动,属于群众自治的范畴;贺雪峰对乡村治理的概念定义较为广泛,认为其实质上是我国乡村如何实现自主管理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由此可就看出乡村治理中主要对象为乡镇和乡村。乡村治理的主体为以政府为主的自治组织、合作组织等;其客体为包括乡村政治经济、医疗教育、文化发展等乡村各项事务;其治理方式为乡村治理的主要模式、方法等。

2.1  以城镇化带动乡村治理

新中国自成立之初,就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步伐,我国工业化的步伐相比城镇化要远远领先,因而能够利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秉承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项基本要求,构建科学的政策体系促进城乡之间的有效衔接,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这为解决我国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提供了良好的对策,是对我国当前乡村发展存在的各项矛盾的有效解决。以城镇化建设带动乡村治理对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乡镇的全面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2.2  城镇化建设有效保留了农村劳动力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农村人口纷纷外出务工,寻求更好的生活,这使得农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三农”问题进行了重点强调,要求全党将“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重点,对农业农村的经济进行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必然会使得乡镇企业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我国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进一步发展,而城镇化带来的经济增长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的实现带来了可能,这对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2.3  乡村治理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治理的模式也在相应的发生着变化,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乡村建设相关理论的诞生开始,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其显露出的治理难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这对乡村治理的模式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现象逐渐显露,城乡二元结构随之产生,我国将要在2020年决胜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需要与我国当前的实际形势相结合对其二元结构进行彻底的击碎。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农民生活有的仍较为贫困,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方式。新型城镇化对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同时城镇向乡村提供各项公共服务,改善了乡村的服务质量,推进了城镇与乡村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4  乡村治理能够更好的为城市提供农产品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我国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妥善解决的重点问题,我国的乡村为全国的城市源源不断的输送农产品。桂林市各个乡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生产特色农产品,比如雁山县以种植蔬菜为主、兴安县以种植葡萄为主,恭城被列为广西300万亩低产玉米增产项目示范县等。]乡村农业的发展为人们的食品供应提供了保障。同时乡村的农业生产中大量先进科技的应用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乡村治理与城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使传统乡村治理的格局发生重大转变,为乡村带去了更好的公共服务,同时乡村治理也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3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乡村发展与治理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

乡村治理需要切实对“三农”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不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这些均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国为改善乡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财政投入,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发展与建设,比如当前桂林乡村的电力设备的线路使用年限久远,未及时进行更新,极易发生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同时桂林农田的水利建设由于年久失修,经济效益未得到持续提升,农田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系数为0.45,在我国平均水平之下。并且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发展仍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改进。

3.2  大量劳动力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桂林大量农村人口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获取更高的收入,纷纷涌入城市,导致农村青壮年逐渐减少,村中老人、妇女、留守儿童占据了较大比例。劳动力的丧失必然导致乡村大量农业用地的闲置,同时外出打工的青年不乏优秀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的人才短缺,缺乏优秀人才与充足劳动力使得农业结构的优化进程受阻,乡村的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并且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使得管理混乱,腐败现象难以杜绝。青壮年的外出务工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乏,甚至有些儿童误入歧途,法律意识淡薄。

3.3  政府资金的投入仍有不足

我党对“三农”问题向来高度重视,每年针对“三农”问题的支出不断提升,据统计,2006-2016年,国家已经有十万亿元人民币投入“三农”问题的改进中,每年的增速为17%,尽管增速较高,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人口众多,相对而言总投入仍有所不足。桂林各个乡镇为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所开展的任何项目均需要巨大的投入,但是,由于政府财政的投入需要从宏观考虑,统筹各个领域的发展,因此,很难充分满足各个乡镇的资金需求。同时部分乡镇领导为提升政绩,盲目的将农业用地开发为建设用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4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桂林市农业用地与农村人口占据较大比重,由于当地农村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医疗服务、通讯服务等相比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对优秀教师形成充分的吸引力,因此教学资源短缺,与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也较落后。在此条件下,村民自小就难以充分接受优质教育,文化普遍较低,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并且由于文化水平的不足,其创业能力较差,无法通过自身能力脱贫致富。

4  城镇化视域下乡村发展与治理的改进对策

4.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由于每个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均有所不同,在早期的规划中须对各个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进行充分的掌握以及公共需求,基于宏观角度协调各个环节,分析各项建设的可行性,从而减少建设中的资源浪费。政府对一些电力、水利设施较陈旧的地区要及时进行更新,避免发生火险,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产品供应、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上,可以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机制,政府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公共服务的建设。

4.2  创新治理机制,优化主体间结构

新型城镇化在我国乡村与城市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乡村中的村民对外界缤纷多彩的生活更加迷恋,同时随着乡村治理的不断进行,乡村的发展成效也愈发显著。为切实推进乡村治理的进程,需要尽可能将本村内的人才保留,利用这些人群的经济能力、文化风采,为村落的经济增长、文化传播等发挥作用,为乡村的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对老人与妇女儿童等问题进行充分的关注,可以通过组织村民学习等方式来提升其法律意识、学习能力,并且深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乡村治理政务、党务、财务的公开,充分保障宪法赋予村民的基本权利。

4.3  加大乡村治理投入,创新经济发展形式

当前城市与乡镇之间仍有较大差距,为彻底将城乡二元结构打破,需要从乡村发展的现状出发,加大对乡村治理的投入力度,对偏远地区的交通、通讯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进行大量的投入,坚决抵制政府领导的政绩工程,将国家财政的资金切实落实到百姓民生中。同时乡村需要依托自身特色,大力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可以通过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使乡村的农业生产在有组织的指导下高效进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桂林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此,可以充分开发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4.4  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农民

乡村治理中的关键主体为农民,农民能力素质的高低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现代化农业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对农民的素质进行重点关注。对于儿童可以切实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减少辍学儿童数量,对于农民则可以在传输基本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传授脱贫致富的方法,将文化素质与农民的生产技能结合,培养一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掌握先进农业技能的新农民。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qk/2122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