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困境分析

作者:郭珊珊来源:《视听》日期:2019-08-02人气:2202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不受国家的干涉,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尽管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和广告业的兴起,本身并没有模糊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界限,阻碍公共领域的功能发挥,但借助大众媒和广告的操作模式,大型企业和现代政党都发展出一套公关技术,将私人利益包装成具有普遍性的公共利益加以“宣传”,进而左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广告、利益集团、政党三方面共同作用,造就了在西方竞选期间定期出现的、受操纵的公共领域。这样一来,“随时准备欢呼的情绪”和舆论“氛围”就取代了公众舆论本身。

大众传媒是现代公共领域建构的重要部分,公共领域的建构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实践。网络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微博的出现,似乎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公共话语平台。公共领域是一个不受国家和利益集团干涉的公共空间,而微博在技术层面上为公民的公共舆论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交互、自由的平台。特别是近几年来,微博反腐、微博打假、微博问责等形式的公民参与伴随着“表哥”、“房叔”的纷纷落马似乎印证了当前的网络公共领域的重构已经卓有成效,然而公共领域的本质特性是公共性与批判性,围绕着这两个特性的微博语境下,公共空间的形成仍然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困境。

传媒公共领域形成的条件除了形成一个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不受干涉的公共空间,更重要的公民之间基于理性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进而形成公共舆论以维护集体利益。当前微博语境下的公共空间还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理性舆论的形成仍然存在许多现实的困境。以下本文将从微博的代表性存疑、精英统治下的独立性、公共性异化、理性批判精神缺失四个方面来分析微博在重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一)公共代表性存疑

微博自2014年上市以来,活跃用户已经保持10个季度30%以上的增长。然而囿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较晚,微博的用户结构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地域化的特征。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微博在公共代表性在不具有普遍意义。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基于公众对公共事务的讨论,而就微博的用户构成上无法代表“公众”一词。公共应该广泛包括整个中国的各个阶级构成,包括老中青以及由于社会分工造成的社会阶层分化。另外,就公共事务上,中国最弱势的群体是工人与农民这一阶层,但是微博的社会阶级构成上,这一群体是缺失的,所以反映这一个阶层的公共事务的诉求也是缺失的。年轻化、低龄化的用户偏好娱乐化、碎片化的接收方式,而反映这类底层的严肃信息很难以议题设置的形式通过微博进入用户的视野。并且不具备新媒体素养的工农阶层也很难通过微博这一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被排除在公共议题之外。

以 “冰花男孩”为例,男孩因为一张头发和眉毛结满冰霜的照片被学校老师随手用手机拍了下来,流传到网上,随后微博、朋友圈、各大新闻网站争相报道,很快冰花男孩”及其学校因此受到关注并收到大批捐款,连一直在外务工的父亲在本地的工作也得以落实。然而,我们不得不反思的是如果没有那张特殊上学照,又有谁会去关注这个贫困好学的孩子?还有多少这样的贫困家庭泯灭在舆论的喧嚣之后?“冰花男孩”式的解救不能依靠偶然的新闻报道或者自媒体时代网友的“随手拍解救儿童”的善举,根本的是依赖于全体社会的关注以及政府高效有力的扶贫行动。 

(二)精英统治下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内在要求之一,“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和社会之外,不受权力和利益的支配的公共空间。微博作为一个商业平台,对公共领域的实践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利益驱动与商业竞争容易抵消和对抗公权力对微博的控制,促进微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资本可以演变为另一种强大的力量侵入公共领域,操控公共舆论破坏微博公共领域的独立性。微博上碎片化、异质化的信息可以促进舆论的多元性,但是很多时候,出现在微博热搜上的内容并不是民意筛选的结果,而是资本或者意识形态支配下的技术操作。在见证了微博的强大的影响力之后,社会力量开始认识到这个平台的强大价值并加以利用,微博作为一个商业化的平台,在其商业化的过程中难保不受到利益集团的操纵,其第三方平台的定位不总是独立的,换句话,是精英统治下的独立。

(三)公共性异化

公共领域的构建是为形成公共舆论以维护公共利益。微博作为网络公共领域构建的重要载体必须具备这样两个因素:一是所讨论的话题具有公共性;二是形成公共舆论维护公共利益。在网络视野中,公众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意味着涉及公共利益的话题要占据一定的空间才能形成公共舆论。公共空间理应为公共利益服务,一旦个人化、娱乐化的信息充斥着公共空间,挤占了公共资源,公共性将被异化。特别是在微博商业化的环境下,“三xing”信息、猎奇猎艳信息更能引发流量关注,于是各大主流媒体为了争取流量,也开始不惜降格加入娱乐化新闻的报道,助长了泛娱乐化的不良风气。铺天盖地的表层娱乐麻痹着公众的神经,全民陷入虚无的精神狂欢,真正有用的信息被埋没在垃圾信息中,无法形成公共议程,最终只能娱乐至死。而这所谓的精神狂欢其实就是披着公共利益外衣的个人利益的营销活动,最后的结果就是精神泡沫,草率收场。

(四)理性精神缺失

网络的匿名性、身体不在场性一方面使被认出的可能性减少,用户可以自由的发表一些合理但是不受欢迎的言论,具有积极性的一面;另一方面,匿名性使网民社会责任感减少,造成失范行为。微博的低门槛、缺少把关以及网络自身的匿名性往往使得微博上的言论带有批判性但是缺乏理性,快餐式的语言和情绪化的宣泄多于理性化的思考。此外,网民个体容易受群体心理的影响,在公共事件的讨论中,缺乏理性思考,未经了解全部事实真相,就发布具有攻击性、煽动性的情绪化言论。值得一提的微博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存在。微博作为一个广传播的社会化网络,形成了一个星状网络关系,碎片化的信息经由所谓的大V转发之后可以引发强大的关注度,最终形成一个事件。而所谓的大V并不是完全理性化的代表,却经常在重大事件中以“公知”的角色发表一些言论,然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不加鉴别争相转发以响应偶像的号召,殊不知这是一场利益驱动下的营销活动或者他们所谓的“公知”也只不过是传谣链上被欺骗的一环。

微博作为一个一种技术工具,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承担起重建公共领域的责任还是有待商榷的。微博的产生与发展重新界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公共事务参与形式。然而,一系列的事件表明,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过程中无法以完全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态度出现,新的公共领域的形成还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境。其中夹着着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因素还有社会结构上的难题。市民社会的发展要依靠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民主政治的完善,微博为网络民主政治搭建了一个技术平台,是网络公共领域建设的一次伟大的尝试,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最终形成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