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钟灵毓秀的黔中山川在郑珍诗中的独特呈现——与地方志记载相比较

作者:罗筱娟来源:日期:2014-01-12人气:1556

在贵州崇山峻岭中生长的诗人郑珍就是这样,他在山国里生活,汲取了山之灵性,他是写贵州山水诗最多而又较好的诗人。郑珍笔下的山数目众多,有娄山、黔灵山、飞云岩、子午山、芙峰山、桃源山、石头山、东山等等,不胜枚举。凡是游历过贵州山水而又读过郑诗的人,都会感到他的诗刻画入微。与地方志的记载相比较,更能发现郑珍笔力之神奇,这些黔地之山在郑珍笔下呈现出极为独特的风貌和更具艺术感染力的自然景观。

一、方志的客观记录与诗歌的个人化体验

地方志是为中国文献之大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实为百科全书式地情书。但其选材强调查考价值,学术价值,同时强调资料性、实用性、可读性,所以受体裁约制,只是进行客观记录,而不像文学作品一样抒发主观情志。

如贵阳黔灵山,地方志中有如下记载:

《贵州省志·名胜志》:“山名‘黔灵’,意指此山为贵州的灵秀所聚。山中峰回路转,乱云穿石,有清涧、溶洞、幽谷、怪石。”2廖廖数语,描述了黔灵山之灵秀,有蜿蜒盘旋石阶,有潺潺清流、幽幽山谷、奇绝溶洞、怪石林立。用语简炼,描述细致。

方志写实,采用记叙文体,述而不论,把是非褒贬寓于记述之中,据事直书,客观描绘事物。诗则不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作家主观的情志,因此写意。

试看郑珍诗《游黔灵山憩云栖亭》一诗:

去郭亦不远,及麓方见之。每上觉径穷,去途生转时。偶然入深处,却顾忘前巇。几年辟初地,亭小幽可憩。久坐绝声响,林影澹无际。松风回夕阳,苍然两峰翠。

同样写黔灵山上的路径幽深,峰回路转。方志为:“石径嶮仄,鸟道一线,盘旋而上”,“山中峰回路转,乱云穿石”,语言简洁清楚,据实直书,描绘黔灵山之山径盘旋迂回。郑珍诗道:“每上觉径穷,去途生转时。偶然入深处,却顾忘前巇。”前两句脱胎于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为“每当我感觉路就要到尽头时,却又忽逢柳暗花明之通途”。郑珍通过个人化的游历体验,把人们带入一种幽深莫名、充满变化、新奇刺激的情景,诗人情感的变化给山路涂抹上了特定的情感色彩,我们随同诗人一道辗转迂回。而在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亦是变动不居的。一首诗之中,既孕灵动变化之趣,又含静谧幽深之旨,将山丰富的灵气与意味悄然传达,使得诗人笔下之山苍翠生动,给人以身心交融之感。

此诗写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子尹二十六岁,“秋日,以试事至贵阳。是科,先生未获隽,莫友芝列乡荐。”3秋闱落第,诗人在屡次应考受挫后感觉自己的人生路途已然穷尽,正如诗中所写的“每上觉径穷”。他在给程恩泽的信中写道:“一再试于乡,皆无所得。而家益贫,计无复去处,始喟然叹曰:‘嗟呼!限之天限之人者既莫能强矣,莫阻我而不为,又繄谁怨哉!’”然而这种种的失落并没有让诗人放弃,而更激发了他研治经术的雄心。此后的七八年间,子尹贫居乡间,一边农耕,一边治学,悉心研究汉学。山路即人生路,行至深处即能探到更多更深层的东西。“偶然入深处,却顾忘前巇。”亦是在写自己,在潜心治学的道路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子尹像十岁蒙童那样,从识字开始,扎扎实实地钻研文字学,经过几年研读,由入门逐步升堂,开始有所创获,内心自然欣喜,亦是诗中表达的“去途生转时”,子尹的人生在穷尽无路地时获得了新的转机。做人和做学问一样,诗人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其间,从诗中显现出来,在其诗中有着个人化的生命体验。

将地方志记载与郑珍的诗相比较,可以看出,方志重在记录,而诗歌重在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方志按照事物真正存在的样子去写;而却在貌似客观的叙述中倾注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从而给人们展现一个高度个人化体验下的鲜活世界。

二、方志的表象描述与诗歌的深挖曲传

赵恺先生说:“平庸的地方志只记录事件,而优秀的地方志应当开掘心灵。”4地方实看似不抒情,实则有着饱满的情感。

如《遵义府志》卷四《山川》中 “湘山”一则写道:“在城东南二里,上有大德护国寺。山怪石垒坷,面湘一带,石尤苍瘦。古木千章,清阴夹径,幽风徐引,绿尘细霏,炎天坐卧其间,日影碎金,时闻鸟语,人境双寂,恍然尘世外也。”古木、清阴、幽风、绿尘,意境幽邃,描画出一个嚣然尘世外的清幽所在,字字句句都充溢着子尹对乡土的深情,只是方志抒情不似诗歌,它是就山川而山川的情感,诗歌则不同,诗人在诗歌中传达了一种深层的生命情志。子尹的《重醉湘山寺歌》一诗,既有对山路美景的描写:“晴风吹皱白练裙,春树翻杯摇绿云。流莺啼到最深处,落花如雨吹嫔纷。”,更是人生短暂、韶华易逝的嗟然:“湘山树逾碧,人又老七日”,亦有直抒胸臆的喟叹“掀髯枨触风火肠,仰天四顾心茫茫”,于是感悟出“谈以讲学仅写意,不及饮酒终日醉”的痴话,好在最终明白“醉生醉熟总可怜,心中了了无一事”。这是这种生命情感的抒发,地方志因其体裁的内在规定性而无法到达。诗歌则可以,它可以淋漓尽致地抒发,可以深入挖掘心理更深层的情感记忆。

又如飞云崖,在贵州名胜中,飞云崖是文献记载和游人题咏最多的一处,至今还保留着丰富的诗文、联语、摩崖、碑碣,故人们又将其誉为贵州的“文化富矿”。地方志记载如下:

《贵州省志·名胜志》:“飞云崖,又名‘飞云洞’。……崖间有一巨型奇特穹窿,壁立十数仞,檐垂百尺。覆如华盖,其上垂珠滴乳,状若飞云,因名‘飞云崖’。”5对飞云崖的状摹一句话就讲得清清楚楚,其覆如华盖、形如飞云,旨在描绘岩石之形貌,语言客观冷静,不掺杂个人情感,诗歌则进入其中,开掘其精神内涵。

郑珍有《飞云岩》一诗,诗中所描写的“飞云岩”即飞云崖:

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经巢居士鸾鹤群,一丝不净落世氛。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买宅径思傍云住,下视扰攘同飞蚊。犵童獠妇不雕琢,岁时鸡豆情殷殷。那能龌龊走尘状,过而识悔神当欣。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谢云中君。

天下山川,各具灵性,而贵州独拥一隅,诗人郑珍眼中的飞云崖是怎样的呢,他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是优美的,有“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绿树、碧水,相互映衬,格外幽深。“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他认为大自然的给予是公平的,灵秀佳气应该大家都有分,即使是贵州强劲的蛮风也改变不了其生命核心的美质,所以贵州拥有了飞云崖。诗人与这山水有着相通的情结,诗人借飞云崖,写出他对自己生命之美的自信,贵州有美景,诗人有才情,却都被湮没在这世间。他没有刻意雕琢文字,贵州山水本就如此灵秀,只是美好的事物是需要被发现,然后才得以闻名。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钱钟书《<宋诗选注>序》)于是诗人在原有存在的真实景象之上又辟一块新的天地,深入挖掘山水所蕴含的美学富矿,细致入微地传达对象的美妙品质。郑珍挖掘了飞云岩独秀“一朵云”的非凡气质,诗境开阔,情感得到升华,极尽“曲传”之功。诗人为观奇景,“纡行五日”,“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展开对层峦竞秀、古木叠翠、泉出幽壑、元气氤氲的飞云崖的多侧面书写,把美的景致和美的情感熔铸在一起,曲折有致。

对飞云岩的描写,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不但充满想象,也因其朗朗上口而让人回味深长。由此可见,方志追求的是真与善,诗歌追求的是美与善;方志偏向真,诗歌偏向美。

三、诗人之笔妙生花,凿破南荒千古閟

夜郎地多瘴病、弥远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印记为人们对贵州的印象,我们可以在存世不多的几首诗中窥见一斑,唐代诗人李嘉祐《送上官侍御赴黔中》一诗道“莫向黔中路,令人到欲迷。”刘长卿《送侯御赴黔中充判官》一诗描写得更为荒凉:

  不识黔中路,今看遣使臣。

猿啼万里客,鸟似五湖人。

地远官无法,山深俗岂淳。

须令荒徼外,亦解惧埋轮。

    全然一幅蛮荒的景象。山路曲折盘旋难以辨识,荒凉的环境只有凄清的猿啼,连天空中的飞鸟也似流落此间的游子,地远,山深,在这荒远的边域,更能理解为什么人们都害怕在此停留。

实质上黔中山水是美丽而独特的,却因交通闭塞,一向被视为“蛮瘴之地”,骚人墨客绝少吟咏,直到有了郑珍的山水诗,才填补了这一空白。生长在这奇峭瑰丽山水之中的郑珍,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写下两百多首山水诗,发现其美之特质,把这块新奇美艳的璞玉,呈现于近代诗坛。在郑珍的诗中有清奇秀美的溶洞,如《两洞诗》,北洞玲珑剔透,洞穴苍崖绿树间,形如蜂房,布置精妙,确是“神仙好居处,倒垂绿芙蓉。面面开窗牖,剔透凌烟空”(《北洞》)。意境空灵幽缈。南洞更为奇绝:洞中楼阁建在高峻的悬崖上,曲折盘结,如张云端,台榭画檐巍峨飞出,历历如画。诗人惊叹道:“南洞更奇极,壁立千丈崖。谁将顾陆画,挂向苍江隈。崭崭丹翠间,错落金银台。石扇敞云顶,画檐飞嵬嵬”(《南洞》)。拾级而上,眼看已到绝顶,忽又路转峰回,打开更奇异的天地:“五步一小峰,峰峰瘦皱排。石林夹幽径,绿蓊掌大苔。沉沉静白日,花深鸟无喈。浑忘在壁上,竹影摇尊罍。”如此的奇丽清幽,句句流露出诗人的挚爱之情。不论是“路若壁挂百盘肠”(《自郎岱宿毛口》)“上如刀山立”(《清浪滩》)的凶山恶水,还是“山平趋落地,江远欲吞空”(《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的平远江景,都饱含着诗人对这方土地的无限热爱。贵州这块灵秀的土地孕育着纯朴仁厚的乡民,人们吮吸着山川精华,承载着山的坚实与伟岸。黔中山水给予诗人郑珍以生命,以灵气,他又将自己的生命情感深深镌刻在这一片奇美山水中,山水与诗人紧紧相连,同生共长。郑珍以自家笔墨写自家感受,他将生生不息于这片土地上乡民们的生命体验融于其间,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去捕捉,去精心描绘,使别具一格的贵州山水得到了诗情画意的再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郑珍的山水诗,黔中山水才得以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黔中诗人聂树楷有“凿破南荒千古閟,经巢诗与柳州文”之句,可见郑珍在开拓南荒山水之美方面的贡献。山水与人文相熏陶,蕴藉极为丰富的内涵。自然的山水鸟兽草木,已成为诗人情感中悲欢离合的象征。因此,我们在方志中看到了贵州奇峭瑰丽的山水物象,而钟灵毓秀又在诗人郑珍的笔下得以生动再现。

 

参考文献:

[1] 郑珍.莫友芝.遵义府志[M].遵义:遵义市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出版,1986:109.

[2]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名胜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4.

[3] 凌惕安.郑子尹年谱[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53

[4] 江苏地方志编辑部. 赵恺先生谈文学与方志[J].江苏: 江苏地方志,2004(1):4

[5]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名胜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104.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