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高等教育供给:利益相关者互动、诉求与制度创新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原创日期:2014-06-18人气:873
一、理论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背景与含义

利益相关者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一种理论,西方部分经济学家将其用于研究企业治理,后来又用于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其理论主张主要包括三点:首先,跟企业密切相关的利益主体有进行企业决策、作出意见表达的权利;其次,企业的直接管理者担负着对全体利益主体负责的义务;最后,企业不仅要保障股东的利益,而且要促进所有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学说的产生对企业的管理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促使我们拓展了看待企业组织的视野,将企业的利益主体扩展到了包含政府、社会、周边环境在内的许多边缘主体,使得整体利益最大化成为一种终极追求。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教育领域的较早应用,首先应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我国的一批教育管理专家从生态学的研究视野中得到启发,开始运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教育的相关现象与问题。生态学中的协同进化理论、生态平衡理论与教育发展的整体性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生态学中的发展规律移植到教育学中,对于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趋势有重大作用。但是,此时的研究也只是注意了此前较少提到的相关利益主体,还没有上升到利益相关者的整体高度,只是一个狭小的视角,但却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进入提供了重要的构思启发价值。

要提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我们就必须再次回到经济学范畴中。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多个相关利益者所构成的“契约联合体”[1]。如此一来,企业的利润和风险均不再只是股东的事情,企业内部相关的雇员、债权人甚至包括供应商等都是企业的所有人,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独立的,这就与企业的“股东至上”原则相冲突。在我看来,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确有许多合理的可资借鉴之处,但是,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万能的,至少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境。恰恰如此,在经济学中,企业并不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企业必须盈利,必须为股东的资金收益买单,股东的利益永远是其核心利益,而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到的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是促进企业更好的运转、盈利的有效手段,但绝非企业的核心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经济学中的最大贡献在于,提醒企业更多地关注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以确保实现企业价值长期的最大化[2]。

企业并不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论只是对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的补充和增删,绝非替代。但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进入教育学领域之后,研究者发现:与企业不同,大学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教育学领域中焕发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大学作为一种非盈利性组织,不把追求剩余价值作为终极追求,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股东。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人可以对大学独立行使控制权,大学只能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控制[3]。大学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责,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独立承担全部责任。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者被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4]”由这个比较权威的定义引申开来,高校利益相关者就是指那些受到高校发展的影响,同时自身行为又影响高校发展的个体或者群体。教师、学生、政府、学校行政管理和后勤人员、纳税人、捐资者等等都是大学的利益相关主体。大学的管理不能只考虑一类或者一种主体的需要,必须综合权衡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需要,绝不能顾此失彼。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建设切入,研究高等教育的相关问题,是具有可行性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本文的展开奠定了理论框架。

(二)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界定方法

在前文中我们粗略提过,师生、政府、学校行政管理和后勤人员、纳税人、捐资者等等都是大学的利益相关主体。那么具体这些利益主体的识别与界定又是如何执行的呢?

1.利益相关者的识别

首先参考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中的划分原则——米切尔(Mitchell)评分法(Score Based Approach)。此种理论从权力性、合法性和紧急性三个属性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评分,据此确定其是否为利益相关者,具体为哪一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其中具体阐述分为以下三点:首先,权力性是指是否拥有影响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其次,合法性是指是否被赋有法律和道义上的或者特定的职责;最后,紧急性指要求能否立即引起管理层的关注[5]。至少要符合其中之一,才能称其为利益相关者。有人把符合其中一条属性的称为潜在型的利益相关者,符合其中两条属性的称为预期型的利益相关者,同时符合三条属性的称为确定型的利益相关者。

2.高等教育中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为了在教育学视野中更加简便,我们采用与大学的密切程度这一原则进行界定,将大学利益相关者界定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以及边缘利益相关者[6]。具体看来如下:(ps)

第一,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教师、学生以及高校管理人员。在法律和道义上,他们的行为都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管理等活动的水平高低。

第二,重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财政拨款者以及校友资源。政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拨款者,始终是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方。而校友,作为已经跨出校门,并且拥有实际效益的资源方,对母校来讲,始终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着。

第三,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科研经费提供者、产学研合作者、贷款提供者等这一类与学校有契约关系的当事人。科学研究与产业合作是大学的生命线,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教育机构,承担着培育顶尖人才,发展前沿科学技术的重责,与这些契约关系合作者是合作进步的关系,一荣俱荣。

第四,边缘利益相关者包括当地社区、学生家长等社会公众以及媒体。大学的影响力不言自明,这些边缘利益参与者的意见对大学的品牌建设,声誉影响至关重要。

二 、问题呈现:高等教育供给的现状

高等教育供给问题属于高等教育中的一环,特别是自从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起来,这种社会现象引发了社会舆论对高校教育质量的众说纷纭。在此视角之下,人们更加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的供给问题,讨论如何运用体制创新突破问题症结,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与意义之所在。

(一)高等教育供给的含义与影响因素

高等教育供给笼统说来,就是指国家、社会以及个人所能提供给人们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具体包括高等教育机会供给、高等教育服务供给、高等教育产品供给三个方面[6]:

第一,高等教育机会供给。高等教育机会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和社会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愿意并且能够向人们提供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数量;第二,高等教育服务供给。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高校为履行其在教学、科研、为社会经济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而愿意并且能够向服务对象所能提供劳动服务的数量。高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均包含在内。第三,高等教育产品供给。高等教育产品供给是附着于高校毕业生身上的人力资本的供给,通过高校向社会或用人单位提供的人才最终表现出来。其中,这第三点受前两者的影响,尤其是第二点的影响。

影响高等教育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五点,分别是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现有规模、高等教育师资水平和数量、高等教育有效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7]。

(二)高等教育供给的问题危机

1.缺乏高等教育机会供给:高等教育资源、高校现有规模以及高校制度政策的制约

在当前社会现实下,虽然大学扩招已经使部分学生享受了较以往更多的教育资源,但是就我国的人口基数来说,享受高等教育资源的学生还是很少。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在我国大部分学生还是要经过高考这条独木桥千军万马厮杀过后才得以进入大学教育。大学经过扩建合并之后,招生能力已经有所提高,但是我国的大学招生数还是列入国家的计划招生范围之内,高校不可能任意确定,也就是说,国家的招生政策以及制度也在影响着高等教育机会的供给。

2.缺席高等教育服务供给:师资水平与办学数量所限

招生培养的硬件上去之后,相应的软件工程能否配套到位,也决定着高校投入的供给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正像梅贻琦先生所说“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乃谓有大师之谓也。[8]”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直接传播者,肩负着教学、科研的重任,索罗夫斯基曾经庄严的宣称:大学教师就是大学。大学的很大一部分使命掌握在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身上。在具体到高校教学中所提供的服务,在质量和数量上相应的都应该有所提高,保质保量。如果高校只负责招生,不管学生在校园里的可持续发展,就走向了一潭死水的境地。

3.缺少高等教育产品供给:教育有效需求的忽视

附着在大学生身上的人力资本,最终会通过学生的就业发展在社会验收这个终端体现出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是一个显性的痼疾。高等教育产品质量的优劣与就业有很大关联。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在其身上的显现主要表现为身心健康状况、思想道德素质、言语交际与表达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等一系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高等教育的服务供给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产品的质量。但值得一提的是,高等教育的产品——学生与工业产品迥然,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除了受教育服务的供给影响,还受主体自身努力程度以及天赋异禀等条件的影响。在就业市场上,不乏千金难得一人的工作岗位,但是无人问津,究其原因还是大学生自身素质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教育的有效需求被忽视,没有真正满足的现实。

4.总体表现:利益相关者意识淡漠的高等教育供给

将以上这些影响高等教育供给的问题,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高等教育的现有规模决定了高等教育供给的基数大小,是现实基础。而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师资水平和办学数量则意味着高等教育供给的可能增加量大小。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高等教育的有效需求则牵涉着高等教育供给该不该一味扩大的问题。

高等教育供给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整体考虑,我们的高等教育财政供给主体是政府,作为单一主体,最大的问题就是兼有管理越位与管理缺位。政府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与建议往往被渐渐弱化、边缘化,高等教育的决策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没有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化出发进行决策与供给,这就造成了很多供给变成了无效供给,不能满足现实的有效需求。具体看来,有以下两点问题呈现:一是高等教育口中的“以人为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忽视了部分利益相关者。以人为本要求以人的根本发展为出发点和生发点,这个人,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野中,并不只是目前仅指的高校教师和学生,它还包括一些相对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如家长、高校行政与后勤、校友群体、社会合作者等的需求和权利。二是高等教育供给中的利益相关者意识淡漠,意识不到自己的利益相关者地位。如身处其中的教师,直接参与教育教学,但是其意见的受重视程度很低,基本属于习惯性缄默群体。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做好教学和科研即可,发展建议与政策方针则不是分内之事。行政管理者的利益相关者意识也比较淡薄,基本不清楚自身工作对高等教育供给的影响。这反映出我国高校的治理理念还比较落后[9]。

三 、作用机制:利益相关者视阈下的高等教育供给

(一)高等教育供给中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

在前文中我们提及过,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包含教师学生、高校管理人员等核心利益相关者,拨款者以及校友等重要利益相关者、契约关系缔结者等间接利益相关者以及社区、学生家长、社会公众与媒体等边缘利益相关者。他们与高等教育供给的互动关系如何以及影响如何呢?在罗索夫斯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之下,他们的互动如下:

教师通过教学与科研影响高等教育及其利益相关者,教师会因为学校的品牌声誉而倍感荣耀,学校会因为高端的师资力量发展壮大;学生是高等教育产品质量的体现,学生会因为高校的教育而成长收益、升值文凭,学校会因为好的生源前提而提高教育水平、壮大声誉;高校管理人员是组织运行的组织协调者和服务者,高校发展会带给他们优渥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体验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拨款者、校友捐赠者在高校主要政策上影响很大,对大学品牌声誉的影响、政策观念的支持以及毕业生安置服务上影响深远,他们自身文凭的含金量也会大幅增加,而且是在不用支付额外成本的情况下;科研经费提供者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一流科研成果的产生,使科研经费提供者与高校双双获益,产学研合作对象的缔结企业一方也会产生潜在的利益,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直接利益;社会公众作为纳税人与学校有经济上的联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反之也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进而保护和增加公众利益;社区与高校生活往往融合在一起,高校发展还有助于扩大当地社区的社会影响,提高社区的知名度;网络媒体以及其它新兴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信息全球化,高校必须重视媒体影响,学会与各种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10]。在我国的教育现实中,作为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其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始终是政府。高校发展带来的是政府财政拨款的高效显现,并且会使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扩大,竞争力得以增强。否则,会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阻碍国家的发展进程。

总之,作为整体的高等教育与作为部分之一的利益相关者的发展是互动共生的。利益相关者的发展影响和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高等教育的的发展进步也保障了利益相关者的既得利益与期待利益。具体而言,利益相关者不仅可以为高等教育提供有形的物质资源,还可以提供情感投入与校园文化(师生、管理者)、管理技能(高校管理者)、政策制度(政府)、经营理念(企业)、学科知识(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人文环境(社区)等无形信息资源 [11]。

(二)高等教育供给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作为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的发展建设与参与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息息相关,那么置身其中与有荣焉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必须得到重视和满足,高等教育的决策必须权衡与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样才能促进整体利益最大化,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具有不同的理想期待和价值诉求,若把“满意”作为一种衡量尺度,就是探寻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或者换一种说法,即如何协调处理这些价值诉求之间的关系。

为了更加直观密切的反映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我们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还原为师生、院校、政府、企业等耳熟能详的群体。

1.师生——发展性需要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一所社会声誉良好、教学质量较高的高校,身处其中的教师享有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机会也相对较多,教师的发展得到了保障。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以及探求新知的能力源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知识视野。高校的教育教学所特有的活动,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直接途径。

2.院校——竞争性需要

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借鉴与互通有无,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了重视,随着民办高校的兴起以及国际教育机构的竞争对比,高校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和压力。压力也是机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竞争机制在高等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是显而易见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该是中国大学发展的核心目标。

3.政府——政治性需要

学而优则仕,大学培育出来的人才将广泛的参与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其中绝大部分是为政府所用的。政府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各国之间比拼的是人才,通过人才强国战略,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发挥无与伦比的人力资本优势,同时,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技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有良好的作用。

4.企业——资本性需要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在这些要素中,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趋显现。尤其是企业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时期,人力资本成为生产经营的关键资源。而这些人力资本,一部分来自与高校的管理人才,一部分来自于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毕业生的就业与企业的发展可谓休戚相关。对于众多企业来说,高校正渐渐成为合作者,在提供人力的基础上,高等教育的科研与企业的生产正在逐步接轨。

具体说来,大学的管理活动必然要受利益相关者的约束或控制,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必然因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而调整,教育理念、教育策略需因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而确定[12]。一以概之,高等教育供给决议会因众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存在而呈现出多方兼顾的特征。其中一条基本理念即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实现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需求和权利,培育和谐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应成为高校供给管理的思想基础和依据[12]。

四 、制度创新: 高等教育供给深层体制改革的路径与方向

高等教育供给面临诸多问题,限制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使得现有的高等教育供给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框架下,归根结底是利益相关者意识淡漠的表现,那么构建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高等教育供给体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多元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体制决定了高等教育不应由政府的单一主体承担,而是高校、政府、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共同的责任。

(一)政府——重构与高校关系,深挖现有教育资源潜力

高效的高等教育供给体系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尤其是建立在与高校需求良好互动的作为上。政府部门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深化与高校的良性互动、深化沟通关系,把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使高校与政府的办学理念相一致。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建立有关的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完善相关的沟通交流制度,充分了解各个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价值诉求,来指导高校调整、改进有关的管理政策与方法,双方建立起稳定合作、信任互利的良好关系,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办出人民满意的大学[13]。一定时期内的教育资源总量是有限的,高等教育的现有规模也是基于现实基础的,这都是国家针对社会经济状况和需求的现状作出的部署。这也决定了高等教育供给规模的扩大、结构的调整等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数量上的激增来满足教育需求是不现实的,同样,高等教育供给的结构调整也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挖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是必要的。教育领域的“节能减排”,可以有效地降低高等教育资源较高的消耗系数,降低高等教育供给增长的限制性。增强服务性是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需要扮演的另一种重要角色。

(二) 高校——努力建设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管理体系

高校的教育决策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输出的教育产品供给的质量。为了维护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终完善产品供给的质量,大学应当成立各方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评议监督机构或在大学的决策机构中吸纳部分利益相关者的代表[14],在其间寻求一种制约平衡。具体说来,在教学方面,要建立起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在教学质量决策、监督、质量评价机制上采纳多方意见与建议。在管理方面,有必要成立利益相关者委员会,使其成为学校的权力机构,吸收政府代表、师生代表、校友代表等利益相关者,重视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注重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制衡,同时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的监督[15]。在办学理念上,增强高校办学的民主意识,赋予利益相关者一定的话语权,使高校知识分子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将自己的思想和对学校的价值评价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学校政策制度设计以及日常管理,从而使大学的办学目标和理念能够充分体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16]。

(三)企业——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共生,双赢互利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发展完善阶段,还不够成熟。需要政府扮演高等教育供给中的核心主体这一角色。但是应该看到,政府对于日益专业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供给已显得力不从心,已无力独自担当起这一重任,这正是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供给中面临的两难选择[17]。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必须建立起一主多元的高等教育供给体制,即以政府供给为主,企业和第三部门多元参与。其中,股份合作也是一项多渠道筹措经费,政府、高校、企业多方获益的可行性选择,高校在此基础上通过股份制形式,筹措教育经费,建立董事会,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样,市场调节适度参与到了高等教育的供给体制之中,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力量集中显现,彼此制约,有助于教育系统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优势,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动力。

(四)社会——增强利益相关者意识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意味着每一个智力健全的公民都可以而且应该享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再局限于社会精英群体,广大人民群众都有权接受高等教育。这种高等教育的理念势必决定和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决策机制和教育办学。那么,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之下,社会大众的利益诉求就更应该得到满足。实证研究证明,社会大众、媒体舆论对高校的品牌声誉的影响不言而喻,国家的办学方针也正是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围绕高校的办学质量与产品服务,社会大众在社会贡献等主题方面理应有自己的发言权,因此,社会必须强化大众的利益相关者意识,增强自身的利益相关者共生理念,并把利益相关者共同认同的知识、信息、思想内化为大学的教育资源,从而促进利益相关者认同度、满意度的不断提高,培育各利益主体对于利益要求的直觉和洞察力。社会上更需要建立一种平台机制,彼此交换利益相关者思想资源的深度表达。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