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模块化”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原创日期:2014-06-21人气:893
设计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基础课,课程的设置旨在使一年级学生对建筑进行初步的了解,掌握基本的表现技法,并建立起初步的建筑空间感,在整个建筑学教育中起到启蒙作用。作为整个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体系的基石,与其他几个年级相比,一年级的课程教学不仅要保持设计课程的延续性,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具有其特殊性。从学生角度来看,新生由于未系统的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不受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思想活跃时期特点;同时又普遍存在“眼高手低”、设计思维不够连贯等缺点;另外从教师角度来看,一年级课程教学以大量基础知识训练和小型设计为主,与实际项目和单独大中型设计相比,较为简单而容易轻视;受一年级专业要求较浅所限,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等能够参与竞赛和交流较其他年级较少,课题的改革和实验也常缺乏足够的力度和深度。为了能改善上述现状,我们对设计初步课程进行了一些探索。

1  传统教学思路

传统教学体系注重基础训练,强调制图、速写练习、色彩渲染等,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表达技能为主。这种教学思路深受源自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布扎”建筑教育体系的影响。“布扎”教育体系对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已在中国建筑学教育体系中成功实践了几十年,为我国培养出一了大批优秀的建筑设计师。这种传统教学思路也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建筑素养,通过大量的技法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建筑基本功。

然而,随着建筑领域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种教学思路的一些弊端。低年级学生的对建筑的认知较为感性,思维主要受具体形象支配,缺乏抽象化的建筑思维和建筑空间想象,而这正是设计初步课程的培养重点。但传统的教学思路过分侧重于技法训练,对于建筑思维和空间意识的培养着力不足,也缺少系统的建筑理论讲解,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后期的设计课程中不会运用建筑的形态构成规律,甚至所设计的建筑形式是对一些具体形象的模仿,有些学生则片面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对建筑空间及功能上的组织理解不深。另一方面,当今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理论和表现方法与以往相比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日益完善,打破了徒手绘图的垄断地位,在绘制施工图和效果图方面已经成为一个主要手段。综合分析其他院校的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安排,重点也正有由绘图基本功的练习转移向建筑设计基础培养的趋势。

2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架

2.1  模块的整合与生成

为了顺应建筑领域新发展,弥补传统教学体系的漏洞,我们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在分析研究国内外优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模块化教学方法。所谓模块化就是将有一定关联性的教学内容整合成独立的多个模块,并且针对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展开专项训练。通过对各模块教学的引导和控制,阶段成果的合理评价,使教学中的建筑思维透明化,这个透明化的过程是学习建筑表达的过程,也是训练理性设计思维方法的过程。

依照模块化的教学理念,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新梳理并加以归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内涵这样一个阶段性训练过程,将课程整合为相辅相成的四个模块,即:、“技法训练”、“形态构成”、“空间限定”、 “小品设计”等模块。这四个模块以“形态”和“空间”两部分作为主要内容,前后具有连续性,每一部分都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另外在每个训练模块中,又包含有多样化的“研究性”的训练单元,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思考,并且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正确的建筑认识,以及建筑理性思维方法。

具体的模块内容及课时安排如表格1所示:

学期

模块

模块内容

学时

教学内容

训练题目

上学期

 

1.

技法

训练

铅笔线条绘制

12学时

铅笔线条绘制方法

●铅笔线条练习

墨线线条绘制

12学时

墨线线条绘制方法

●墨线图练习

水墨渲染

 

水墨渲染的绘制与技巧

●水墨渲染练习

人体尺度调研

16学时

讨论人的行为模式与空间的关系,建立起正确的空间尺度感

●人体工程学调研报告

●我的理想空间设计

2

.形态

构成

形态构成原理

16学时

形态构成原理,思维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空间转变,建立初步的建筑形体构成意识。

●形态构成模型制作

 

下学期

 

3.

空间

限定

外部空间体验

8学时

感受建筑外部空间,并探索外部空间与建筑的关系

●校园外部空间认识

空间与界面限定

8学时

探讨如何用界面限定出建筑空间。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空间是完全实体被围合的概念。

●50平米小空间空间限定设

4.

小品

设计

小品设计

16学时

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

●茶社、小商店设计

 

实体模型建造

16学时

学生分组完成实体模型的建造

●景观凉亭设计

2.2  模块内容的可行性

模块化教学思路并非摒弃了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优势与不足加以分析改进,

融入更加符合建筑设计规律的形态构成、空间限定等新内容,突出强调了建筑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并将这些课程按关联性,条理性整合成模块,专题化教学。重新整编的课程内容更适合当今建筑学的新发展,旨在培养出基本技法与建筑思维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其后的设计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清晰的脉络也更易于使学生逐步的学习、理解。

模块化教学思路并非摒弃了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对传统教学内容的优势与不足加以分析改进,

融入更加符合建筑设计规律的形态构成、空间限定等新内容,突出强调了建筑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并将这些课程按关联性,条理性整合成模块,专题化教学。重新整编的课程内容更适合当今建筑学的新发展,旨在培养出基本技法与建筑思维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其后的设计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清晰的脉络也更易于使学生逐步的学习、理解。

(1)技法训练模块

在课程安排上,传统的“技法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力,是基础教学的重点。但是这种单纯临摹性的技法训练模式与设计基本能力的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常有学生作业做的不错,但是到后期却无法将其灵活的运用到设计的图纸中。因此在新的技法训练模块中,将原有的基本技能训练——仿宋字、钢笔速写等作为课下作业,贯穿课程始终;而对于一些贴近工艺美术部分的色彩训练,如水彩渲染等放到与之联系更紧密的美术课的教学课程中去;同时减少了临摹性的课题数量,将单纯临摹性的技法训练改为具有综合性、“半设计性”的课题,从而达到既训练基本功,又加深建筑认识的目的。

(2)形态构成模块

传统“三大构成”系列中,各内容是独立分开太宽,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因此在新的“形态构成”模块中,将突出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之间的逻辑联系,强调形态构成主要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

清晰明了的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方式,体会形式美的基本原则。调整后的新内容可以逐渐有序的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空间想象力、关联性分析和逻辑推导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空间认识、形态创新与意蕴塑造的综合能力。

(3)空间限定模块

“空间限定”模块作为培养学生建筑空间认知的重点内容,在模块化教学思路中比重将大大增加。该模块以类似建筑的空间形态为训练对象,训练重点不是具象实体形态的创造,而是对空间形态等建筑固有特性的把握;同时在讲解与练习之中,强化学生对主次空间、流动空间、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以及均质空间的认识和体验,掌握空间限定的基本手法(分割、围合、抬起、下沉、顶盖、设立等),认识局部空间之间存在的多种关系(包含、穿插、临接、间接、主次、对位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构成手法创造不同空间形态的无限可能性,并且逐渐培养其对空间形态美的感受与把握能力。

(4)小品设计模块

在“小品设计”模块中,考了到学生在初次接触建筑设计时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下手的问题,应挑选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建筑设计任务如茶社、小商店设计等,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身的需求来安排功能、组织流线、塑造形体,同时要求在设计中运用前面所学的“形态构成”与“空间限定”等相关知识,强调学习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为了能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建筑素养,我们加入了“实体建造”这一环节,一方面能让学生认识尺度、材料、建构等相关知识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沟通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2  模块之间的逻辑性

模块化教学思路中各模块并非是单一、孤立的,它的设置与认知规律本身高度吻合,即模块之间的承接递进关系反映着“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内涵”的认知规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连续性。整个建筑初步教学体系内容按照建筑认知的逻辑性又可分为“基础模块”“思维模块”“ 设计模块”三大部分。各

部分内容的设置符合学生对建筑学专业的从无到有,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的思维过程,具有清晰合理的教学脉络,可以使教学进程顺理成章的步步推进。

(1)基础模块

低年级学生对建筑的认识仅停留在感性阶段,“基础模块”的设置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理性启发的过程,它使学生们认知建筑的内涵,发现建筑的魅力并培养对建筑的兴趣。在这一阶段中,表现技法的练习及人体尺度的研究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通过正确的引导与练习,让学生逐渐了解建筑,具备基本的图纸表现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思维模块

“思维模块”做为整个建筑初步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应建立在基础模块之上。首先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认知能力与图面表达能力,有利于建筑思维训练的展开;其次前期所学的知识与技法,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得到运用与巩固。在“思维模块”中,选择用“形态构成”“空间限定”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构成主要研究的是形态元素的组组合规律,空间则是建筑最本质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建筑的本质,加深对形态的理解、并且逐渐由形态的认知上升到对空间的理解,掌握空间限定的手法,培养对空间形式美的感受与把我能力。

(3)设计模块

“设计模块”的设置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通过设计实践来带动表现技法和思维能力的综合应用,是对前期学习的一个综合运用;启下是指通过建筑设计实践,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和流程、设计的方法和表达、设计方案的品评标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建筑观,为下阶段的建筑设计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  作业评价设计

合理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是理性教学思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评价方法一般只是针对学生最终成果给予分数,这一方面会让教师的主观因素影响到最终成绩的评判,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学生往往为了获得高的分数,而谨慎行事,思想中庸,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建筑设计本来就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不能仅仅依靠最终的设计图纸,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专业素质,而应该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去衡量。为能改变上述状况,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尝试中,我们引入了新的评价体系:由单一的任课老师在期末依据作业质量给出成绩,改为展评结合、讲评结合、督导教师审定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更为多元化,更具包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筑设计思维的发展。 

在“展评结合”的环节中,需要学生将阶段性的作品成果集体展出,并由学生给自己的作品评分、解释评分理由。这样学生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梳理设计思路,讲解手法运用的合理性,明确作品的特色。“讲评结合”环节则由学生自我评价转变为老师评价,两者能够共同组成学生的设计经验。这样每一次设计都能收获一份经验,再用这些经验来指导下一次设计。最终再由专业老师与督导教师共同商议评定,给出最后的意见和评分。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打破了过去成绩是学生的“命”,老师的“事”的惯式,学生开始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也逐渐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4  结  语

设计初步课程模块化教学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按照类型掌握各个模块的知识要点,在练习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结合形态构成和空间限定的重点训练,奠定坚实全面的建筑设计基础。当然,模块化教学思路也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形态构成内容的设置深度不够,建造实践也因缺乏相关的木工车间、模型车间、数字模型等教学基地而无法快速全面完成。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完善还需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也许一个完美的设计基础训练模式根本就不存在。真正有意义的应该是教学研究改革的过程,教师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成长。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