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研究——以简·奥斯丁文学作品为例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日期:2014-07-09人气:4216

摘要:文学和电影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但二者之间并非是泾渭分明的。文学名著有成熟的叙述策略,塑造的形象立体典型,有大量优秀的创作素材,是电影的重要创作源泉。从名著中汲取灵感的电影不胜枚举,其中简·奥斯丁的六部主要作品均被搬上银幕。在电影对小说的成功借鉴方面,简·奥斯丁作品的电影改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以往对简·奥斯丁的文学作品研究多集中于主题内涵、人物形象、女性主义、叙事学、比较研究等角度的研究。对于简·奥斯丁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问题的研究国内外比较少见。对简·奥斯丁作品的电影改编研究不仅拓宽了对简·奥斯丁文学作品研究的广度,更延伸了对文学的电影改编的深度。

本文写作共分为四部分,包括绪论、正文两章和结论。

绪论部分主要简述简·奥斯丁文学作品的研究现状、文学的电影改编研究现状,指出以简·奥斯丁文学作品为例研究文学的电影改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第一部分从影视美学、叙事学的角度出发,以简·奥斯丁的六部主要作品为例,从文学形象、叙事时间、情节结构、叙述语言、思想内容、商业价值等方面分析文学名著为何一再被改编成电影。利于改编成电影的名著应该从艺术层面上具有突出的“电影化”特点,思想层面上具有时代特色,名著本身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简·奥斯丁的小说本身符合电影改编的条件,因此才具有很大的改编价值。正文第二部分以简·奥斯丁的六部主要作品为例,从人物形象、叙事策略、叙述语言、主题内涵等方面探讨小说如何被成功改编为电影。要改编成电影,就必须遵循电影的美学规律。从文字转换为声画,必须要进行新的艺术创作。电影改编取得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新艺术创造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能够被观众接受。简·奥斯丁的作品中成功的电影改编范例对于其他电影改编者而言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本论文的结论是,电影与文学具有艺术上的共通性。优秀的电影改编无不在再现原著精彩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声画语言努力创造文字无法描述的视觉冲击。这些是电影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改编本身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小说叙事  电影改编  简·奥斯丁 

第一章  绪论

  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女性小说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中产阶级的世态人情和婚姻爱情。她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被英国文学大师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最近调查统计,《傲慢与偏见》在英国人最喜爱的小说中,名列第二。简·奥斯汀一生留下了六部主要作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次要作品有未在我国内翻译出版过的两部短篇《苏珊夫人》(Lady Susan,1794,1871死后出版) 和《爱情和友谊》(Love and Friendship,1790,14岁时写)。她的作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巧妙的故事结构及朴素的艺术风格著称,自问世以来被翻译成了多国语言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

上世纪末,电影这种新生事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电影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音乐、美术、文学、摄影等融于一体,为人们展现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电影使观赏者更加直观的享受艺术,对新时代人们的审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电影的创作史上,电影工作者们看到了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他们不断地将文学作品搬上荧屏。简·奥斯丁的六部主要作品均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其中《傲慢与偏见》先后被改编成四部电视剧和六部电影,《诺桑觉寺》被改编成一部电影,《爱玛》被改编成一部电视剧和两部电影,《劝导》和《曼斯菲尔德庄园》均被改编成两部电影,《理智与情感》被改编成两部电视剧和两部电影,这些影视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试以简·奥斯丁的六部主要作品为例,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不断被改编成电影的原因,从叙事学等角度比较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差异性,从而对简·奥斯丁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这一现象进行深度的全面分析,以期拓展对简·奥斯丁文学作品的研究广度,为文学的电影改编方面的研究添砖加瓦。

1.1研究现状

1.1.1文学的电影改编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就开始关注电影改编现象。八十年代,对电影改编的论争达到高潮,这一时期相关专著、论文大量涌现,形成了“忠实观”、“创造观”“戏说观”三种改编观念。“忠实派”论争者如张俊祥、李振潼、李玉铭等认为,电影应该忠于原著,要受到原著的制约,不得任意改动原著的情节和细节。“创造派”论争者如韦草、蒋子龙等认为改编者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创作个性。九十年代以来,围绕“戏说”电影理论工作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人认为戏说是艺术的大胆尝试。戏说脱离了原作,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改编,但它与原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可以视为是一种改编范式。

关于改编方面的专著,比较有影响力的如D·G·温斯顿的《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乔治·布鲁斯东的《从小说到电影》、赵凤翔与房莉合著的《名著的影视改编》、张宗伟的《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夏衍的《电影论文集》等等。

 

1.1.2简·奥斯丁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简·奥斯丁研究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1985年,朱虹女士组织编译了《奥斯丁研究》,这是中国第一本研究简·奥斯丁的专著,对简·奥斯丁作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80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奥斯丁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等方面。90年代的中国学者深化了对奥斯丁的研究,这一时期共发表了相关论文四十多篇,主要集中于研究作品的思想艺术。近年来,人们对简·奥斯丁的研究热度并没有消减。随着作品被搬上荧屏,对简·奥斯丁的研究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主要包括女性主义、叙事学、比较研究、婚姻观等角度的研究。其中,国内关于简·奥斯丁作品的学位论文有18篇,图书296种,期刊282种;国外学位论文有94篇,图书2001种,期刊2924种。

简·奥斯丁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问题是一种新型研究方向。如今,在全世界电影总量中,由文学名著或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比例约占三分之一,其产生的影响和观众量往往远大于小说的读者量。对于简·奥斯丁文学作品的改编,国内外相关的著作及论文比较少见。

(1)国外的著作与论文

    马克·狄·保罗的专著《<爱玛>的改编:电影中简·奥斯丁的女主人公们》分析了《爱玛》被改编成电影后人物形象的重塑问题;学位论文《一个多层面的历史:英国经典小说在美国的电影改编》从一个章节分析了简·奥斯丁的小说被美国导演改编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学位论文《简·奥斯丁的作品在改编的电影音乐中的叙事功能》从电影学的角度分析了音乐对文学作品诠释的作用;期刊论文《简·奥斯丁的影视:一个批判性研究的适应化改编》、《在屏幕上跳舞——简·奥斯丁的小说改编》、《荧屏改编:文本与电影的关系——以<傲慢与偏见>为例》,简单分析了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这一文化现象。

(2)见于国内的著作与论文

赵凤翔与房莉合著的著作《名著的影视改编》的第九章论述影视创作对古典名著的改编,其中列举了简·奥斯丁文学作品被改编的成功范例,文章简单分析了20世纪末英国荧屏掀起“奥斯丁热”的原因。作者指出,名著被当代影视圈青睐的原因在于,名著的主题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所以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这为他人研究简奥斯丁文学改编现象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

研究简·奥斯丁文学电影改编的学位论文一共有8篇,其中6篇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论文均是分析《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改编问题。

复旦大学王师的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从<傲慢与偏见>看文学电影改编之文化意义》、南京师范大学蒋丹的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电影改编的文化意义研究以<傲慢与偏见>为个案》均通过比较《傲慢与偏见》1940年版、2005年好莱坞版、2005年印度版三个改编电影版本,探究文学电影改编蕴含的文化内涵,指出了文学对电影发展的推动作用。

南昌大学李玲爱的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傲慢与偏见>文本和电影版本的审美比较研究》、四川外语学院杨琴的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影像版的<傲慢与偏见>》均通过比较2005年好莱坞版电影版本和文学文本,比较电影和文学两种艺术形式之间审美的异同。

湖南师范大学郭丽萍的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电影改编视域下的<傲慢与偏见>》以1940年版和1995年版为蓝本,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不断被改编成电影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浙江大学邓淑峥的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的叙事策略》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独特叙事艺术与电影的叙事方式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电影如何利用小说的叙事实现艺术的超越。

复旦大学章恬的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作为文学批评的电影改编》以《爱玛》及其三个电影版本的蓝本,对文学艺术与电影艺术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得出了电影改编是文学解读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一结论。

    研究简·奥斯丁文学电影改编的期刊论文有20余篇,其中有5篇论文对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进行了比较欣赏,但论述不够充分;多数论文重点关注《傲慢与偏见》的电影改编问题,但对于简·奥斯丁的其他作品的影视改编如《爱玛》、《诺桑觉寺》等缺乏文学批评的自觉性。

以上论文及著作中的章节,或就简·奥斯丁的某部作品的电影改编进行探微,或简单论述简·奥斯丁小说的电影改编现象及文化意义,但都未能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且探讨的主题基本上是文化意义、改编原因、叙事方式等某一个方面,而不是把简·奥斯丁文学电影改编现象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专门研究。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结合文本的方法,选取简·奥斯丁小说的电影改编较为成功的版本,分析小说文本的可改编性,从人物重塑、叙述语言、叙述策略、叙述风格、主题内涵等方面探讨小说与电影的差异性,探讨电影改编对文学经典的传承、取得的文化意义,对简·奥斯丁文学电影改编做进一步较为全面的研究。

1.2研究意义

    文学和电影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美学原则,但艺术的本质与精神是相通的。文学为电影提供素材,电影为文学提供视觉,二者的完美结合生成了艺术的经典。文学改编成电影,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给受众提供了新的渠道去理解、接受文学作品。很多改编自文学经典的电影在原著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还引起了重读文学经典的热潮,使文学作品在新时期重新焕发魅力。20世纪30年代以来,简·奥斯丁作品被搬上荧屏,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简·奥斯丁”热。国内外以往对简·奥斯丁作品的研究或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等方向出发,或对作品直接进行文体分析、文本比较,或探寻其文化价值、写作风格、艺术手法等。但对简·奥斯丁文学作品电影改变问题的研究存在很大空白,国内外相关的论著比较少见,且大部分是以某部作品为例进行的分析,或仅仅从某个方面进行分析,缺乏系统性,对简·奥斯丁作品在电影中的文学改编的系统研究有其必要性。

文学电影改编是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影改编中解读简·奥斯丁的文学作品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从影响研究的角度上看,该研究涉及到文学的接受问题,有助于重新审视经典,重构文学经典的价值。对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将文学搬到荧屏中,打破文学与影视的文化壁垒,开创文化多元化的新局面。从世界文学的发展潮流上看,此研究与文学影视化的总体趋势相吻合。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