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高职学生人文教育现状及策略

作者:张灵来源:《现代企业教育》日期:2014-07-13人气:748

摘要:目前高职的教育现状堪忧,重知识技能轻人文,这势必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隐患。本文就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人文教育 现状 策略

一、 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高职高专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快的发展趋势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有关大学生冲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屡屡出现在各大媒体上。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大学生缺少人文精神,家庭、社会、学校缺乏人文教育的土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人文教育是一种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自我体验与心灵感悟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造就健全的人格,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能量和内驱力。人的品德、价值观不肯能靠科学技术去解决,只有靠人文教育才能完成这项使命。而人文教育的完善将更进一步的优化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规模扩张转化到内涵提升的关键时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的竞争力和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文教育是关键之一。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和紧迫。

二、 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1、 缺乏文化修养,言行举止不文明。

由于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不少学生文化修养较低,缺乏社会公德,不爱护公共环境,不讲卫生,宿舍垃圾成堆,垃圾随意乱扔,不尊重老师、不尊重长辈。语言粗俗,关注各种网络用语,但传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弱,甚至连常用的日常文书都表达不清,口头表达能力较为欠缺。

2.缺乏集体荣誉感,思想浮躁。

当今的社会主流影响,让学生在校接受的专业教育中带有复杂的实用主义色彩。重物质、轻精神的心态在高职院校较为盛行,急功近利的意识较强。学生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在这个目的的驱动下,学生的行为导向注重物质利益、缺乏人文精神。表现在:不热心学校班级的集体活动,对家庭、学校、国家的感情淡薄,无利可图的事不做,只讲索取、不讲奉献。

3、 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不和谐。

个人主义倾向较强,不愿接纳异己。在道德的评价上存在着双重标准,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谈论他人多,针对自己少。与人交往中表现出傲慢自私,不够尊重他人,缺乏宽容与谅解意识,不能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特别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自己应尽的义务。因此在集体生活中极易因为一些细小的事情寸步不让、针锋相对,宿舍矛盾不断,而产生了矛盾一味责怪他人,很少对自身进行反省。这些导致了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和谐。

4、缺乏自律意识和自觉性

高职学生道德生活中普遍存在知而不行、知而错行的现象。课堂上随意迟到旷课,无视教室和其他学生的存在,玩手机、说话。考场上作弊,公共场所乱扔垃圾,餐厅长流水、教室长明灯,毫无顾忌地当众接吻。这一些列行为不是他们没有道德理念,而是他们缺少对自己的约束和自律,自由散漫。

5、对人生、生命的认识残缺,人格不健全。

高职学生文化底蕴相对于本科以上学生更为薄弱,对人文知识了解甚少。文化底蕴的淡薄导致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把握贫乏甚至扭曲。岳家鑫事件就是大学生漠视生命的极端表现。其他诸如打架斗殴、使用凶器、不顺心就轻生、对他人冷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生命的权利和尊严的轻视和践踏。对人生、生命认识的残缺势必带来个人感情经验的缺乏、理想和信念的缺失,甚至造成人格的缺陷和人性的扭曲。

三、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1、社会主流因素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此而产生大量科技人才需求使得人才市场中的专业技术人才紧俏,技术型人才在竞争中的优势日趋明显。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大,人们普遍关注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强者,社会上掀起了“文凭热、证书热”,大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凭,把它作为改变命运的跳板。如此培养科技人才的高等教育成为工业发展的附庸。高等教育的功利主义增长了,而人文精神减弱了。在中国,悠久的重文化、重修养的人文传统逐渐淡化。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这样的定位使高职院校比本科院校面临更大的招生和就压压力。在这个巨大的压力面前,高职院校不可避免地把注意力放在了专业技能方面,几乎所有开设的课程、设置的专业都围绕市场转动,从而忽视了人文教育。而高职学生的招生生源决定了学生普遍成绩差,素质偏低,因此在人文素质方面比其他的院校问题更为严重。

四、高职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改变以往只注重技能训练的技术教育,而转向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高职教育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职业技能培训与技巧训练。

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说:“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材,而非制造高档器材。”从我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来看,“职业技术人才不禁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起点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观念、较强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职业教育既要给予学生“谋生之术”——职业知识和技术,也要给予学生“立世之本”——职业道德;既要给予他们“处世之道”——做事方法、办事能力,还要给予他们“成业之策”——开拓和创新能力。

2、 合理设置课程,融入人文教育

鉴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在保障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上,加强现有课程的整合,融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方面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道德情操,鼓励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并从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方面加强人文课程建设,多开展选修课、讲座、报告等形式辅助进行人文教育。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建构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文环境是一个无形的教育资源,人文教育是知识内化、养成的过程。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不可替代的人文教育资源。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建构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包括人文景观建筑、举办社科讲座、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演讲赛、辩论赛、读书活动、人文教育网站论坛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参加社区服务、献爱心、青年志愿者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敬岗爱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及协调组织能力。这些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人文知识和理论内化、升华、集结成社会需要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4、关注区域文化和工业文化,彰显职业教育的文化特色

高职院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与区域经济有着密切关系。在校园景观上融入区域文化的山水人文景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区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有区域文化的课程,对学生尽快融入地方文化大有裨益。

另外工业文化是优秀企业文化的集成和结晶,应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培养全过程,优化教学硬件设施、营造鲜明的工业文化空间和职业人文环境,引进先进企业的优秀精神文化,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是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为顺利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5、加强辅导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思想教育的重要工作者,肩负起“人生导师”的重要职责,所以辅导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于大学生的人文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在工作中不禁要顾及自己的工作目标实现,更要关注学生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营造一个亦师亦友、亲近而又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便是如此。

(1)重视入学教育。新生刚入学,对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好奇而又向往,因为陌生所以迷茫,因为向往所以求知欲强,此时的辅导员要担负起学生的领路人,在大学生活这张空白纸上为学生指明生活学习的目标和理想,激励起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明确大学生应有的文明言行。

(2)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入学生,多与学生谈话,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思想状况、未来预期以及性格特征,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对于学生重出现的矛盾和不良情绪才能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并很快抓住症结,对症下药。在于学生谈话中,尊重学生人格,多站在学生立场思考,让学生沐浴爱的阳光,对老师产生认同感。严慈相济、恩威并重,在语言表达上要言浅意深,有针对性、逻辑性、启发性、警策性,把人文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心中。

(3)营造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首先重视班级学风建设,学风不单是学生上好课,而是以此为前提,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未来职业理想,积极主动地自学。学风是一个班级班风的灵魂,只有一个班级的学风好,才能引领学生积极上进,有进取心,才能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

其次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潜移默化的濡染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可以采取主题班会活动、宿舍文化活动,以多种形式的文化主题,人人参与,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在活动中受教益、手熏陶,达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五、结论

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其真正的目的在于“育人”。如果不扭转人文素质缺失状况,发展下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有知识五文明”、“重个人成功而不讲社会责任”的问题青年,而不是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更要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培养有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属性人才,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主力军。

参考书目

⑴.邓树生,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少现状、原因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3(26)

⑵.冯丽芳,用健康的人格培养健全的人,科技资讯,2011(23)

⑶.陆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11(22)

⑷.蒋琳,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策略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1(25)

⑸.骆文炎,何瑶伟,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1(6)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