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对历史课程用教材教的研究与思考——以史学研究成果应用为例

作者:杨连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日期:2014-09-04人气:1548

历史课程应该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历史学成果,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的课程体系。因此,没有历史学的专业功底,空谈历史教育,于事无补;只有史学功底,不懂课程理论,则不能与时俱进。在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上,运用课程论进行系统研究,才能产生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有实际意义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1】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是教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这也对突破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会”向“会学”有重要作用。如何实现这一方式的转变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史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视角来化解这一难题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研究这一课题,主要基于实现用教材教的紧迫性所决定的

(一) 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放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彻底否定了“教材就等于资源”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讲求各种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如果高中历史教师不关心史学研究动态,史学观念严重滞后于学术研究成果,就会成为制约历史新课程发展的瓶颈。

(二)基于历史教科书中学术研究成果应用落后的问题

面向21世纪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吸纳史学研究成果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以及各版本的新课标教材中都有明显体现。然而,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往往和史学界的研究有一定的隔膜。教材是一个时期整体研究水平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教材的水平反映学术界的研究水平,一部好的历史教材必须科学地吸收史学界相对稳定的研究成果。教材的活力和生机来自学术界。【2】所以,教材与学术研究成果的落差必须引起重视,教师要利用资源的开发来弥补教材的不足,以体现“用教材教转化为用教材学”的理念。

 (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教师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范围和程度。教师必须摆脱“知识点”的教学思维,否则选择课程内容就有一个解不开的“死结”。这迫切需要教师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作为一个革新者的教师应该接受新事物,并根据需要来改变自己,以适应教学的发展。一个富有成效的教师能够实际地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们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相同的,并且能够通过使用不同的策略和行为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他们还能够通过激励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解决者和思考者来创设一个学习者团体。【3】这就要求教师要拓展自身的专业,其中关注学术研究的潮流、把握学术主流观点是提高自身专业化的发展的能力之一,做到有“变”方能“通”。 

(四)基于学情困惑的追问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人们经常说现在的学生缺乏探究精神、盲听盲从,我们有没有反思是什么导致这种现状?例如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启蒙运动等历史事件的评价与分析,史学界分歧很大,然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只有一种观点,谈什么让学生去理解历史和反思历史呢?我们的学生习惯于在书本中找答案,在太多历史定论的束缚下,学生只知接受,不懂也不会历史思维,进而形成一种分析问题鲁莽,盲目崇拜权威的怪异心理。如果当学生知道所有事件都可能有不同的结论,他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时,他们就会主动思索、探究,从而思维活跃。【4】教师挖掘出有益的教学资源,来更有效地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把学习知识文化的课堂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场所。

(五)基于考试形势的探索

课改以来,历史高考命题不同程度的吸纳了史学研究新成果。从2009年起,在江苏高考历史学科的考试说明中把“学术标准”写进命题指导思想,作为考查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在高考命题操作实践中多有体现。因为,高考命题成员主要人员由高校教师组成,命题会渗透自己的学术思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他们平时的研究成果。如江苏省特级教师王生在评价2013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第23题(“罗斯福新政题”)时指出,其“亮点”是突出考查学生历史研究的能力和方法,该题引入了心理史学和计量史学的研究视角,考生要从“罗斯福的乐观主义情绪能够平复百姓心中的恐慌”这个心理学的意义层面分析促使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要运用数据分析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影响,该题进一步强化了拓宽史学研究视野的重要意义。

二、史学研究成果的引入是实现用教材教的重要途径

课程内容选择的时代性原则,要求反映学科发展的趋势,史学研究的成果具体体现了历史学的发展。因此,从学术角度实现用教材教是最有效的途径,没有其他捷径。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我们必须重视史学研究成果开发和应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吸收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角度入手。

 (一)理论前沿——及时吸纳新理论

学者姜义华指出“当代中国史学正是在全面反思与新的探索中实现了自身的升级与发展。”国内学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批判地审视当代国际史学观点,丰富、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相继提出了现代化理论、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为科学全面地认识历史进程奠定了理论基础。生活史学、形象史学、气候和环境史学、推测史学、心态史学、风俗史学等研究方法相继涌现,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相信这也定会进入到高考命题者的视线中。教学中要吸收、理解、运用这些新成果,尤其在史观上要与时俱进,及时运用到教学当中去。如运用多元史观重新解读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文明史观:促进了人类文明交流

2.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

3.现代化史观:引起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壮大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史学健康的发展方向,顺应时代潮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理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教学的革新。

(二)教学实践——及时应用史学研究新成果

例一: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

人民版必修一第52至53页解读为: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学术界对此有了新的研究,并提出新观点:

其一,《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岳麓书社2011年8月版)的作者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胜利迅速,代价很小,辛亥革命的结果是和平转移政权,社会基本稳定,没有革命通常所不可避免的大规模的流血、牺牲、破坏和杀戮。

其二,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也在淡化“革命史观”: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不再突出使用“反帝反封建”等概念即是明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可以说,国内外对辛亥革命的研究都有了新的卓有成效的新研究和新观点。

例二:关于袁世凯告密导致戊戌政变的发生问题。过去的观点常常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

而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戊戌政变大事记指出: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 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9月20日(八月初五日) 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9月21日(八月初六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从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的研究中关于过去的观点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不成立的,袁世凯告密是在戊戌政变发生后,袁世凯告密只是加了戊戌政变的进程。

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补充新观点,必然会引起学生的质疑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素质和独立精神无疑会逐渐得到提高。历史课程的公民教育不是教会学生记忆知识点,学会思考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价值。也会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知识框架,弥补教科书相对滞后的缺点。

三、 用教材教与学术研究成果开发应的思考

(一)把握用教材教与学术研究成果的契合点

学术研究成果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即“课程目标”、“课题类别”、课堂“动态” 的制约等方面。这些因素会影响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历史教师利用史学研究新成果的“度”即角度、深度、信度来把握。角度就是要从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标;深度就是引用学术研究新成果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信度就是对于学术新成果不会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基调相违背,可以被主流意识所包容和接纳。【5】

(二)把握高中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与学术研究的主流意识结合点

教师还要从公民教育的角度确定课程内容。这有别于学术角度。有些问题从学术角度解释可能有道理,用现代公民意识衡量可能就是荒谬的。在历史课程强调公民教育具有其他课程补课替代的作用。【6】历史学科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历史教育的特殊性功能和历史教师的特殊使命。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课堂不排斥学术新成果,但是也不能被学术研究新成果所主宰,中学历史课堂不能成为自由论坛,不能背离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推销个人片面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根本利益的价值教育。并及时把这些主流媒体中新观点作为历史课堂中进行价值引导的最新素材,自觉地使历史课堂与国家的舆论宣传相一致,从而构建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与史学研究新成果之间的良性联系。

 (三)把握用教材教与学术研究成果应用的盲点

史学研究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从道理上说大多数教师都明白。中学教师也不是不想了解学术动态,有些教师不知从何下手,有些教师是专业功底不够,大多数教师是囿于工作负担太重。如何改变学术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相对落后的局面呢?从自身来讲,应建立个人知识库,注意学术研究成果的整理,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从社会条件来讲,应把史学观念培训纳入新课程的培训体系,改变史学观念培训的偏废问题。教研活动可组织相应的专题研讨活动,通过聘请高校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借助高校学者的学术优势,拓宽向中学教师普及史学理论的渠道,帮助教师转变史学观念,了解史学研究动态。出版部门也应组织专人,出版发行符合新课标和中学历史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读物,介绍相关的史学理论知识和学术动态。学校应把学习和研讨史学理论,纳入校本教研的内容,通过校本研究这一形式,加强史学理论的学习。【7】在提高史学专业水准的基础上,善于积累重要的史学资源,建设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优质史学资源库。

总之,“历史研究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用和推广史学研究成果的过程。”以学术标准解析教材的专题及其结构,注重实证基础上的历史发展逻辑,揭示因果关系;以学术标准解析课程内容符合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从而推动课程改革,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