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DH劳伦斯作品的无产阶级色彩

作者:中原工学院—周亚华来源:《河南工业大学学报》日期:2014-09-06人气:2388

摘要: DH 劳伦斯的作品具有无产阶级的色彩。劳伦斯的阶级出身是他始终对底层劳动阶级怀有深深的同情的根源;他在作品里揭示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体现了他对资产阶级的憎恶和仇恨及无产阶级阶级倾向;他的作品虽然呈现出无产阶级文学的色彩,但由于他本人思想的局限性,他终也称不上是一个无产阶级的作家。 

关键词: DH 劳伦斯;作品;无产阶级色彩

一、综述

自20世纪80年代劳伦斯作品在中国被大量翻译出版后,劳伦斯研究也随之在中国盛行起来。不同研究层面的劳伦斯爱好者们对其作品的述评可谓异彩纷呈,大胆新颖,这的确是一件可喜之事。因为历史的原因,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DH劳伦斯研究在中国文学界是一片空白。兴起于80年代的劳伦斯研究热在中国文坛吹起了自由之风。它昭示着劳伦斯研究在中国终于被广泛接纳,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之事。在各类劳伦斯研究文论中,有关劳伦斯作品的阶级性分析却少而又少。事实上,劳伦斯在文学创作中坚持社会批判,善于写下层和中间偏下层人民的生活。他作品中的上层知识分子角色也是要么脱颖于劳动阶级、要么与劳动阶级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作者认为,出身于无产阶级的劳伦斯本人及其作品都打上了他所属那个阶级的深深烙印。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其作品进行研究是有一定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二、阶级出身是DH劳伦斯作品阶级性的渊源。

劳伦斯作品阶级性的渊源首先在于他的矿工家庭出身。DH劳伦斯出身于英国伊斯特伍德镇一个矿工家庭。文盲工人的父亲莫瑞尔和来自家道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的母亲莉迪亚之间在短暂的激情后就处于矛盾对立中。他们之间的家庭矛盾主要是来自不同阶层的一对夫妇因文化教养、生活方式、人生理念上的差异引起的。另一方面贫困也是莫瑞尔夫妇之间争吵的原因之一。当安安静静、一派田园风光的伊斯特伍德镇被采矿机的轰鸣声震响之后,劳伦斯的父老乡亲们从此成了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下采煤的“黑鬼”。他们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生活从此彻底改变了,靠出卖苦力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被迫接受资本家对他们的剥削。劳伦斯的父亲莫瑞尔先生也概莫能外。贫困始终伴随着这个矿工家庭。童年时劳伦斯的家庭情况在《劳伦斯传》里多有记载。“圣诞节时他们买不起树,只好买一支有浆果的冬青树枝,用多年积蓄下来的 ‘财宝’装饰一下. ……晚饭吃鸭子——7个人分来吃,每人分享不多。” . [1] 当莫瑞尔夫人花上9便士为自己买一些花时,她会万分悔恨:“我是个十恶不赦的奢侈女人。”当莫瑞尔先生多花了几个先令在小酒馆里犒劳自己一天的辛苦后回到家里,得到的多是挖苦和责骂。劳伦斯的童年在伴随着争吵矛盾和贫困中度过的。童年生活给他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是劳伦斯本人对工人阶级有着特殊的感情并把他们写进作品进行赞美的原因之一。正如霍金斯所言,出身于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人是无论如何无法充分表达无产阶级文学这些新东西的。劳伦斯对故乡工人阶级的深入了解和生活在他们之中的感同身受是他创作不竭的源泉,也是他作品阶级性的渊源。

三、DH劳伦斯把对无产阶级的感情渗透在他的作品中。

出身于工人阶层的劳伦斯对工人的疾苦怀有深深的同情。劳伦斯在

其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中塑造了莫瑞尔—— 一个失败的父亲

的形象。莫瑞尔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矿工。由于和妻子阶级出身

的差异造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他在家庭中没有一点地位。在妻子眼

里,他只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工具。在矿上,莫瑞尔不停地超负荷工作,

受着矿主的剥削;回到家里,他像是一个多余的人,一个彻头彻尾的

失败者。这种看似普通的家庭矛盾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

根深蒂固的矛盾的一个方面。劳伦斯多次在他的作品中塑造这样一对

来自不同的阶层的男女组合的家庭,虽然作者意在揭示资产阶级文明

对现代人人性的扭曲,但其中潜在的阶级矛盾虽不那么尖锐,但确实

存在着。同时,作品中更为直观地揭示了阶级矛盾。莫瑞尔是一个不

觉醒的老一代产业工人的形象。他对现实不满,富于反抗精神,时常

顶撞上司,致使他的工资不断降低。尽管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机械牲畜

的阶级地位,更没有认识到自身不幸的根源是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

榨,但他的这种虽不觉悟但义无反顾的反叛精神正是早期没有觉醒的

无产阶级的典型特征。事实上,莫瑞尔一次又一次出工伤造成的身体

的伤痕和家庭矛盾带来的心灵的痛苦无不和阶级矛盾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而保罗,虽然深受出身中产阶级的母亲的影响,同当工人的

父亲日益疏远,他仍然深切地感到他同工人是血脉相连的。 在这里,

保罗的阶级认同感事实上正是劳伦斯的阶级意识在作品中的流露。劳

伦斯对自己所属的阶级在情感上是复杂的。一方面是来自中产阶级的

母亲望子成龙、鄙视矿工阶层给他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对矿工阶

层人们的爱和同情。工人阶级出身的劳伦斯创作之源泉来自他本人及

身边真实发生的人和事。他把描写自己所处阶层的人们的生存处境和

生存危机作为己任。在作品里,他赞美工人阶级,但他从没有对资产

阶级有过半点赞美之词。相反,他无情地批驳资本家对工人阶级身心

的摧残,这是他作品现实主义风格的一个突出表现。

在《恋爱中的女人》的第十七章《工业巨头》里,劳伦斯通过对老矿主克力奇的内心世界的描述来歌颂工人阶级。克里奇一直有这么一种未公开承认的信念:“他的工人,那些矿工的手中掌握着救世的工具。要想接近上帝,他就得接近他的矿工,他的生命必须向他们靠拢。他们无意中成了他的偶像,他的有形的上帝。他崇拜他们那种伟大的、富于同情心的无意识的崇高品德。” [2] 除了借老矿主之口对工人阶级极尽赞美之外,劳伦斯还对资本家克里奇的伪善及其儿子——新一代资本家杰拉尔德的残酷和利欲熏心的阶级本性进行无情的披露。克里奇的矿上曾发生过一次劳资纠纷。矿工们认为自己收入太少,要求增加工资。“为什么矿主的收入一定要比大家超出那么多呢?” 。[3]  当时属于矿主协会一员的克里奇不得不关闭矿井来对付他的工人。正如作品所言, “在慈爱的外衣下,却讽刺般地抽出了利剑,一柄机械需要的利剑。” 这是对资本家克里奇的伪善有力的揭露。此后引发的矿工骚乱导致矿井被烧,最后动用军队才得以平息。这次斗争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世上人人平等”的思想像一把火种在工人阶级中间燃烧起来。“从那以后,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一个新观念形成了:即便是机器内部,也应该是平等的,没有哪个部件从属于任何一个部件。一切都得平等。人们身上那种要打破秩序的本能开始冒出来了。” [4]  新一代矿主杰拉尔德在接替他父亲后一改他父亲以“慈爱”为指导力量的经营理念,使整个旧体系发生了毁灭性的震动。他丝毫不顾及老矿工们曾经的贡献,把那些白发苍苍的老管理员、老职员、那些步履蹒跚的领养老金的人们像一大堆破烂似地赶出了公司。而其他矿工的地位已降低到仅仅作为机械工具的地位。他们必须辛苦劳动,比以前更为辛苦。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嘴脸在杰拉尔德身上暴露无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无节制的压榨和剥削事实上是资产阶级最终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劳伦斯也在这部小说的结尾安排了新一代杰拉尔德冻死在沉寂冰冷的山谷中。这事实上是劳伦斯借他的作品为资产阶级敲响了丧钟。在作品中揭示的这种阶级观念是劳伦斯本人在阶级问题上一次质的飞跃。这也是他后来建立一个理想王国的思想基础。

1926年,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创作前夕,劳伦斯回到了英格兰,决心重新接触社会问题。一战结束后,英国社会分裂日趋恶化,政治经济结构突变,工业动乱和社会争端日渐显著。1926年的英国工人大罢工就是剧烈的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新的政治经济形势深深地触动了劳伦斯,他的思想认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煤矿工人们早已不是他孩提时代那些鲜活的“活人”了。罢工之后又不得不复工的工人们“步履蹒跚,沉默寡言。”劳伦斯自己不由得感叹:“他们变了,大概我也变了… 同时,他们大概和我一样,也由内心的隐痛和重压感….. 能深深打动我的心的只有他们, 我觉得命运把我们连接在一起。从某种特殊意义上说,他们才是我的归宿。” 此时此刻,劳伦斯觉得自己和矿工们血脉相连,愿意分担他们的绝望和痛苦。这一重要的认识促使他对民主的认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他说道:“我知道,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在英国逐步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可以将土地、工业和交通工具国有化。。。。 我知道我们正濒临阶级战争的边缘。” [5]这一重要的认识促使他对民主的认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他说道:“我知道,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在英国逐步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可以将土地、工业和交通工具国有化。。。。 我知道我们正濒临阶级战争的边缘。”[6] 这是劳伦斯阶级意识最清醒的论断。当时《英国评论》的编辑福特•马德克斯•福特会见了劳伦斯,在后者身上,他看到了一个新兴的阶级将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的预兆。

四、结语

纵观劳伦斯的多部作品,工人阶级始终是其作品中人物的主体。阶级斗争也时不时隐现在其作品中,成为其小说情节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怀有深深救世情结的劳伦斯虽然没有深入到无产阶级斗争中去,认识不到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唯一出路,但他几乎像无产阶级作家一样,对工人阶级怀有深深的同情并讴歌他们的高贵品质和斗争精神。他的作品从某种视角看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劳伦斯虽称不上一个纯粹的无产阶级作家,但他的作品闪现着无产阶级文学的色彩。时至今日,劳伦斯作品的社会进步意义仍不断被研究者发现和探讨,对这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仍具有借鉴意义。 

注释:

[1]理查德 奥尔丁顿著 黄永民 俞宝发译 《劳伦斯传》 东方出版中心,1999.4 第156页

[2][3] [4]  劳伦斯著 郑达华译《恋爱中的女人》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6.2 第123、221、222 页。

[5] [6]  蒋炳贤 选编 劳伦斯评论集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5 ,185、270页。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