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新经济时期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之实证分析——基于2002~2012年进出口贸易数据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日期:2014-09-07人气:3768

提要:本文在综述2002~2012年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运用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 & Mc 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计算分析了2002~2012年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结果表明:两国农产品贸易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内贸易水平还比较低,仍以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概况  产业内贸易   指数

一、引言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的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的美国,中美农产品贸易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贸易作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深化中美合作的重要领域,一直是学者的关注点。自20世纪60年代产业内贸易概念提出以来,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就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该理论研究的深入,将此应用于农产品贸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王晶(2008)对中国农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增量的主要来源等进行了分析[1]。吴学君、易法海(2010)实证分析了中日总体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各大类农产品及主要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2]。闫小芳、胡品(2011)对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3]。在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方面,吴宏、胡春叶(2009)的研究显示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在分类和总体层面均呈现较低水平,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4]。周萍(2010)分析了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从而提出改善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5]。马翠萍、肖海峰、王金凤(2012)研究了加入WTO十年中美农产品贸易演变,研究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紧密程度加大,大宗农产品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产业间贸易趋势,高附加值农产品向产业内贸易发展[6]。张娜、蒋智华等(2012)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分析[7]。陈军(2013)对中美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美双边农产品贸易符合各自的要素禀赋特征[8]。上述文献中,选取近11年间贸易数据,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全面分析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文献还较少。

本文拟运用G-L产业内贸易指数等,选取2002~2012年间(UN Comtrade)按HS2002分类的24章农产品贸易数据,在综述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贸易增量的主要来源、农产品竞争力状况以及产业内贸易结构等进行实证分析。

二、选取数据的说明及中美农产品贸易概况

(一)选取数据的说明

对于农产品的统计范围,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ATED)及世界各国的统计机构都有不同的分类。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采用《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的分类统计,中国也于1992 年1月1日起按该制度进行关税税则分类。为此,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数据获取和处理的便利,本文将农产品统计范围界定在联合国统计署(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提供的数据库(UN Comtrade)《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HS) 2002版,海关编码为HS01~HS24。

(二)中美农产品贸易概况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的农产品交流合作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中美农产品贸易额超过3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同年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农产品最大的进口国。其基本特征如下:

1.中美农产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伴随中国加入WTO关税消减承诺的兑现,极大地推进了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2002年以来,我国与美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攀升,发展迅速。(如表1所示)在2002~2012年间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额由43.47亿美元迅速增长至359.10亿美元,11年间增长了7倍多,年均增速22.8%,超过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其中,2002~2012年间中美农产品进出口额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4.3%增加到20.4%,占比不断提升。

表1  2002~2012年中美农产品进出口额占当年全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年份

中美农产品进出口额(亿美元)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比重(%)

2002

43.47

304.3

14.3%

2003

70.62

401.3

17.6%

2004

100.08

510.6

19.6%

2005

95.59

558.3

17.1%

2006

113.65

630.1

18.0%

2007

135.1

775.9

17.4%

2008

195.14

985.5

19.8%

2009

186.96

913.8

20.5%

2010

243.92

1207.9

20.2%

2011

299.57

1556.2

19.3%

2012

359.10

1757.7

20.4%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数据中心)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2.中美农产品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

我国在与美国农产品贸易总量增长的同时,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如表2所示)在2002~2012年的11年间, 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从16.27 亿美元增加到了71.76亿美元, 出口额增长了4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18.1%;同期,美国农产品向中国的出口额也由2002年的27.2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287.34亿美元,增幅达1056%,从原来中国第七大农产品进口国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逆差额由2002年的10.93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215.58亿美元,占201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1021.773亿美元的21.1%。

表2    2002~2012年中美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一览表    

年度

进出口额

(亿美元)

向美国出口

(亿美元)

同比增减

(%)

从美国进口

(亿美元)

同比增减

(%)

差额

(亿美元)

2002

43.47

16.27

33.6

27.2

-10.93

2003

70.62

20.52

26.1

50.1

45.7

-29.58

2004

100.08

23.18

13.0

76.90

34.9

-53.72

2005

95.59

28.39

22.5

67.20

-12.6

-38.81

2006

113.65

37.76

33.0

75.89

12.9

-38.13

2007

135.1

43.84

16.1

91.26

20.2

-47.42

2008

195.14

51.17

16.7

143.97

57.8

-92.8

2009

186.96

47.00

-8.2

139.96

-2.8

-92.96

2010

243.92

57.80

23.0

186.12

33.0

-128.32

2011

299.57

66.99

15.9

232.58

25.0

-165.59

2012

359.10

71.76

7.1

287.34

23.5

-215.58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数据中心)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

3.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相对单一

在2002到2012年间的中美农产品贸易中,以2009年为例,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所有农产品中,仅仅是排名前五位的农产品(HS03、HS20、HS16、HS07、HS23)为36090 万美元。而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仅仅是排名前五位的农产品(HS12、HS02、HS03、HS23、HS08) 总额就达到114790 万美元,占从美国进口农产品总额的82.02%①。另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11年数据,中国农产品进口仅限制于一小部分产品,棉花和大豆就几乎占据了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一半。

因此,研究新经济时期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有利于深化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思路,促进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缩小中美农产品贸易的逆差,保持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实证分析

(一)产业内贸易衡量指标的选取

关于产业内贸易测度及分解的方法,当前国际上常用的有:G-L指数、Bruelhart指数、MII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 & Mc Dowell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AE法、进出口单位价值指数(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组

①廖东声,吴晓丽.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比较分析[J].江苏商论.2012(10):96-99.

成)、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出口产品分散度等。为了数据选取的便利,本文参考吴宏、胡春叶(2009)——“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和闫小芳、胡品(2011)——“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选取G-L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 & Mc Dowell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采用(UN Comtrade)按HS2002分类的24章农产品数据,对中美2002~2012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研究。

(二)实证分析

1.G-L指数分析——静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

G-L指数是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最常用的指数,1975年由格鲁贝尔—洛伊德( Grubel-Lloyd,G-L) 提出。测度产业内贸易水平是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也是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的基础。

其计算公式为:GLi= 1-      (1)

其中,GLi代表i类产业或者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Mi分别代表第i 产业或者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G-L指数变动范围为0~1,当G-L指数为0时,代表完全产业间贸易,当指数为1时,代表完全产业内贸易。如果G-L指数在0.5以上,产业内贸易占优势;反之,则表明产业间贸易占优势。而衡量全部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G-L指数可以用下式计算:

GLj=          (2)

式中GLj表示一定时期第j类农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指数,Wij为第i章农产品在第j类农产品中的比重,即(Xi+Mi)/(X+M),X和M分别是j类农产品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GLj> 0.5表明在农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占优势,反之则表明产业间贸易占优势。

测算结果(见表3)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农产品贸易结构发生了转变。近11年来,就各章而言,中美农产品贸易中(HS02、HS07、HS09、HS12、HS16、HS20)这6章农产品完全是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因其历年的GL值都在0.5以下。而剩下的18章农产品都是某些年份产业内贸易占主导,某些年份产业间贸易占主导。虽然在这11年里,没有某一章农产品的G-L指数每年都在0.5以上,即没有某一章农产品在中美农产品贸易中始终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其(HS01、HS03、HS08、HS11、HS13、HS21)等章农产品至少有6年的G-L指数都大于0.5,说明,这几章不仅产业内贸易占主导的年份比较多,产业内贸易的程度也是比较高的。而从各章农产品在这11年的均值来看,G-L指数在0.5以上的有13章,说明在中美农产品贸易中,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农产品种类还是比较多的。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平均

HS01

0.5431

0.4224

0.5581

0.9391

0.9976

0.9769

0.6381

0.872

0.7391

0.5228

0.3868

0.6905

HS02

0.0182

0.015

0.0631

0.0588

0.0503

0.0322

0.0421

0.0096

0.0263

0.0056

0.0063

0.0298

HS03

0.3688

0.354

0.5324

0.5643

0.6224

0.6963

0.5829

0.6722

0.5972

0.7748

0.8053

0.5973

HS04

0.6543

0.8515

0.9172

0.6322

0.545

0.3162

0.1382

0.0973

0.0894

0.0799

0.0743

0.3996

HS05

0.6685

0.6749

0.4128

0.4168

0.4089

0.4959

0.5328

0.6127

0.7338

0.6412

0.6906

0.5717

HS06

0.3063

0.2055

0.37

0.6139

0.7039

0.2614

0.3827

0.4189

0.5512

0.4565

0.6062

0.4433

HS07

0.1695

0.1903

0.1684

0.1507

0.1382

0.1248

0.136

0.1735

0.1392

0.0985

0.124

0.1466

HS08

0.7442

0.7616

0.7699

0.7165

0.9153

0.9425

0.5328

0.4861

0.4398

0.3908

0.4276

0.6479

HS09

0.0956

0.1212

0.0936

0.1299

0.2229

0.2423

0.1824

0.1263

0.1175

0.1384

0.2253

0.1541

HS10

0.028

0.6343

0.0371

0.0137

0.9099

0.2079

0.1028

0.0314

0.0024

0.0017

0.0009

0.1791

HS11

0.6586

0.7493

0.9145

0.4046

0.8366

0.916

0.7627

0.832

0.6466

0.9883

0.6105

0.7563

HS12

0.0624

0.0346

0.033

0.0414

0.0546

0.0372

0.0418

0.0326

0.0145

0.0167

0.0266

0.036

HS13

0.6802

0.9749

0.9648

0.8285

0.7515

0.758

0.6582

0.5216

0.4216

0.4188

0.2792

0.6598

HS14

0.9008

0.9135

0.3967

0.6781

0.7233

0.743

0.683

0.5728

0.6054

0.3209

0.9447

0.6802

HS15

0.2835

0.1879

0.8455

0.8423

0.8009

0.3139

0.4264

0.3925

0.3366

0.3822

0.622

0.494

HS16

0.0406

0.0347

0.0165

0.0123

0.0115

0.0064

0.0215

0.011

0.0091

0.0126

0.0109

0.017

HS17

0.4629

0.5268

0.5605

0.4104

0.4167

0.5738

0.4389

0.5237

0.4212

0.5518

0.9051

0.5265

HS18

0.6788

0.955

0.7109

0.4214

0.4849

0.5851

0.4859

0.4136

0.4019

0.2401

0.3026

0.5164

HS19

0.6363

0.6266

0.5024

0.4919

0.4536

0.385

0.399

0.4362

0.446

0.6448

0.8564

0.5344

HS20

0.3788

0.2624

0.2329

0.1844

0.2006

0.1528

0.1942

0.2094

0.2962

0.2623

0.2615

0.2396

HS21

0.9188

0.4972

0.4695

0.915

0.9936

0.8469

0.9316

0.9672

0.9836

0.973

0.9113

0.8552

HS22

0.3131

0.424

0.6324

0.9549

0.3305

0.9701

0.738

0.6812

0.6299

0.6041

0.624

0.6275

HS23

0.3166

0.258

0.2553

0.6543

0.8595

0.8302

0.7329

0.635

0.6238

0.7596

0.7138

0.6035

HS24

0.4038

0.8129

0.5186

0.7065

0.2016

0.3924

0.1826

0.0954

0.0832

0.0973

0.1377

0.3302

表3     2002~2011年中美农产品G-L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经笔者计算整理而得。

通过前文公式(2),根据(UN Comtrade)数据计算得出:

表4  2002~2011年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GLj

排序

0.253

0

0.207

7

0.196

3

0.239

0

0.284

2

0.242

1

0.278

2

0.256

8

0.286

4

0.264

3

0.249

7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计算整理而得

由表4可得:2002~2012年的11内,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在0.2附近波动,说明我国一直以传统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在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也说明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空间较大。

虽然G-L指数是衡量产业内贸易最常用的指数,但由于G-L指数是一个静态概念,且恒为正数,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一国某类商品处于顺差还是逆差,而Bruelhart指数克服了这一缺点,动态的衡量了产业内贸易水平。

2. 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是从动态的角度衡量一定时间跨度内产业内贸易的水平。该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Bi= 1-

其中Bi表示第i类农产品一定时间跨度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Xi表示两个时期间第i类农产品的出口额的变化量,△Mi表示两个时期间第i类农产品的进口额的变化量。Bi的取值范围是0≤Bi≤1,Bi越接近1表示该类农产品贸易中的增量主要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越接近0表示该类农产品贸易的增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

表5   2002~2011年间中美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

07-08

08-09

09-10

10-11

11-12

HS01

0.0159

0

0.7327

0.5123

0.7495

0.6183

0

0.1793

0.1035

0.1716

HS02

0

0

0.047

0.0309

0.0161

0.0182

0.0237

0

0.0308

0.0411

HS03

0.3076

0.6447

0.6617

0.625

0

0

0.5782

0.4563

0.6467

0.5452

HS04

0.2894

0

0

0.2643

0

0.2343

0.1986

0

0.7346

0.6427

HS05

0.8349

0

0.3203

0.4653

0.8641

0.6747

0.7356

0.7543

0

0

HS06

0

0

0.3289

0.9231

0.3084

0.5648

0

0.3724

0.5637

0

HS07

0.2316

0.058

0.0729

0.1159

0

0.2653

0.1353

0

0.3387

0.2783

HS08

0.7914

0.8006

0

0.1929

0.3983

0.3285

0

0.7634

0.6856

0.6578

HS09

0.2151

0.0424

0.3796

0

0.3616

0.2735

0

0

0.7332

0.6354

HS10

0.7628

0

0.0415

0

0

0.7643

0.7385

0.6563

0

0

HS11

0

0

0

0.1725

0

0

0.3432

0.4234

0.2263

0

HS12

0.0123

0.0297

0

0

0.0046

0.0241

0

0.0154

0.0023

0.0235

HS13

0

0.4992

0

0.6298

0.8044

0.7633

0

0

0.2635

0.3536

HS14

0.5853

0.0245

0

0.2863

0.2627

0.3094

0.4353

0.3625

0.6345

0.3645

HS15

0.0969

0

0

0.2537

0.1275

0.2765

0.2143

0.1124

0

0.4757

HS16

0

0.095

0.0029

0.0108

0

0.2433

0.1735

0.3321

0

0

HS17

0.9334

0.6438

0

0.4657

0.7975

0.7864

0.6532

0

0

0.2735

HS18

0.3705

0

0.0165

0.814

0

0.3562

0.5332

0.2342

0

0.8576

HS19

0.5343

0

0.4522

0.3181

0

0.5643

0.4264

0.3522

0.6364

0

HS20

0.0231

0.1449

0

0.2741

0.0862

0.1452

0.0926

0

0.2341

0.1365

HS21

0.0749

0.3669

0

0.7684

0

0

0.5732

0.6532

0.2364

0.3242

HS22

0

0.8693

0

0.0534

0

0.7853

0.6342

0

0.2643

0.1345

HS23

0

0.2799

0

0.7525

0.3356

0.3226

0

0

0.7354

0.7853

HS24

0

0

0.3833

0.0256

0.7858

0

0.3653

0.1242

0

0.5432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经笔者计算整理而得。

根据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的特点,将2002~2012年分为十个时期(见表5)。在所有的24章农产品中,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在各个时期都小于0.5的有(HS02、HS07、HS11、HS12、HS15、HS16),说明这些农产品在这十个时期的贸易增量完全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比较优势突出。在这十个时期,至少有五个时期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0.5的有(HS03、HS05、HS08、HS17),表明这些农产品在中美农产品贸易中的增量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贡献的,即由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消费者偏好等引起的。其余的各章农产品大都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贸易增量。由此可见,在中美农产品贸易中,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贸易增量种类还比较少。

3.Thom & Mc Dowell 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

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是由同类产品具有不同的质量引起的,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水平型的产业内贸易是由于同类产品存在不同的特性引起的,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之间。

Thom & Mc Dowell(1999) 提出了用以计算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指数。其计算公式为:Bw=,其中Bw为水平方向产业内贸易指数,Bi为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Wi为第i类农产品贸易权重,即(Xi+Mi)/(X+M);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为(Bj-Bw),其中Bj=1-,式中Xj=, Mj=。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下文将利用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对2002~2012年间中美24章农产品进行分析,表6是中美24章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动情况。

表6  2002~2011年间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变动情况

 

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

2002-2003

0.4523

0.2352

0.6465

2003-2004

0.3436

0.3642

0.4563

2004-2005

0.5322

0.4246

0.7483

2005-2006

0.4311

0.1527

0.2462

2006-2007

0.3243

0.2642

0.6522

2007-2008

0.6747

0.3564

0.5435

2008-2009

0.5329

0.2465

0.4313

2009-2010

0.3625

0.4635

0.3534

2010-2011

0.3244

0.5276

0.4511

2011-2012

0.4637

0.2463

0.6241

平均值

0.4442

0.3281

0.5153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经笔者计算整理而得。

    表6反映了2002~2012年来中美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2002~2012年间中美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值为0.4442,小于0.5,说明中美农产品贸易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在产业内贸易内部,表现出较强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特点。除了2009~2010年和2010~2011年外,其它都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趋势强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2005~2006年间,由于2004年禽流感的持续影响,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很低;2008~2009年,因为全球经济危机和后危机的影响,中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很低。

4.贸易竞争力指数

由于产业内贸易指数恒为正,无法反映出一国同类商品处于逆差状态还是顺差状态,对于这一不足可以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TC)来弥补。贸易竞争力指数主要用来反映一国在该商品上的国际竞争力情况,它的计算公式是: 

TCij=

其取值范围为-1≤TCij≤1。一般认为贸易竞争力指数为正时,具有竞争力,为负时,不具有竞争力;如果大于0.5,可认为极具竞争力,如果小于-0.5,一般则认为竞争力极低。根据前文(表3)计算出的平均G-L指数在0.5以上的农产品共有13章,通过测算其贸易竞争力指数,来分析这些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农产品在对美农产品贸易中的竞争力。

(如表7所示)研究发现:HS03、HS05、HS19和HS22这4章农产品在所有年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大于0。表明我国在这几章农产品上具有贸易竞争力,优势突出,原因在于这些产品大体属于生产技术比较简单,劳动投入比较密集,其生产过程的成本构成凸显了我国现阶段要素结构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期,至少有7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小于0的农产品有:HS08、HS14、HS21和HS23,这些农产品在对美贸易中处于相对劣势。因此,今后我国应重点改善这些产品的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增加其附加值,提高贸易竞争力。

表7   2002~2012年中美部分章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HS01

-0.4569

-0.5776

0.44189

-0.0609

0.0024

0.02314

0.03652

0.02635

-0.3525

-0.5786

0.24324

HS03

0.63123

0.64596

0.46758

0.43568

0.37759

0.30365

0.46357

0.56235

0.35836

0.34735

0.56332

HS05

0.33146

0.32511

0.58725

0.58317

0.59112

0.50414

0.45372

0.57537

0.63452

0.52253

0.33167

HS08

-0.2558

-0.2384

-0.2301

-0.2835

-0.0847

-0.0575

-0.0437

-0.2427

-0.0826

-0.2634

-.02542

HS11

-0.3414

0.25069

-0.0855

-0.5954

0.16335

-0.084

0.21247

-0.3765

-0.0863

0.16325

0.12482

HS13

0.3198

0.02515

-0.0352

0.17148

0.24553

0.24203

0.27426

0.32572

-0.0365

0.19842

0.31401

HS14

-0.0992

-0.0865

-0.6033

0.32195

-0.2767

-0.257

-0.2432

0.37856

0.30572

0.32072

-0.0592

HS17

0.35843

0.03563

-0.0437

0.03865

-0.0327

0.36563

0.35624

0.57884

-0.0835

0.29573

0.21473

HS18

-0.3212

-0.045

0.28911

0.57858

0.51507

0,.41487

0.397642

0.41846

-0.4453

0.22486

0.54732

HS19

0.36367

0.37343

0.49762

0.50813

0.54644

0.61499

0.68344

0.740247

0.47536

0.58362

0.63826

HS21

-0.0812

-0.5028

-0.5305

-0.085

-0.0064

0.15311

-0.0937

-0.0023

-0.0857

0.17354

0.20835

HS22

0.68687

0.57603

0.36758

0.04506

0.66946

0.02994

0.74563

0.36542

0.74532

0.29274

0.28736

HS23

-0.6834

-0.742

-0.7447

-0.3457

-0.1405

0.16978

0.17242

-0.87428

-0.9363

-0.7632

0.14353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经笔者计算整理而得。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计算近11年来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G-L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 & Mc 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得出:中美两国不仅存在着传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也存在大量的产业内贸易。2002~2012年间两国农产品贸易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仍以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第一,中美两国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但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农产品还是比较丰富的。比较突出的是:HS01、HS03、HS08、HS11、HS13、HS21等章农产品至少有6年的G-L指数都大于0.5,产业内贸易是占主导的。而11年间HS02、HS07、HSO9、HS12、HS16和HS20这6章农产品历年的GL值都在0.5以下,完全是产业间贸易占主导。

第二,2002~2012年间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量有部分是产业内贸易的贡献大于产业间贸易贡献,突出的是HS01。其中HS02、HS07、HS11、HS12、HS15和HS16这6章农产品近11年间的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都小于0.5,说明其贸易增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引起的,产业内贸易对这6章农产品的贸易增量作用不显著。而在剩余的各章中,其中HS03、HS05、HS08和HS17等章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至少有五个时期大于0.5,表明这些农产品在中美农产品贸易中的增量主要是由产业内贸易贡献的,即由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消费者偏好等引起的;但总体上由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贸易增量种类还比较少。

第三,从2002~2012年间中美农产品贸易整体概况来看,其呈现产业间贸易态势,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贸易互补特征明显,贸易增长也主要是产业间贸易的贡献,这符合我国农产品竞争优势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我国目前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资源禀赋特征。

(二)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我国对农产品的需求必将迅速增长。而未来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包括:生产规模太小、人均用地不足世界平均用地40%、组织结构不够发达、科技支持太少等。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认为:

第一,今后应适度增加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缓解耕地资源压力。我国基本国情表明,在保证一定自给率的条件下进口农产品特别是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有利于增加国内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节约国内资源。

第二,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调整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对于我国农业资源而言,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成本较高,而劳动力资源利用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应继续加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与出口,适度增加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并相应减少国内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

第三,建立生产与进口稳定衔接机制,规避国际市场风险冲击。作为贸易大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不断提高我国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探索建立农产品国内生产与进口稳定衔接机制,避免因过度进口对国内生产和市场带来的冲击。近年来,国际大豆、棉花市场波动给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我们应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处理好国内农产品生产与进口的关系,不断完善调控储备体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既要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又要保障农产品市场供求稳定,要求在宏观调控上把握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的“度”,以清醒头脑认识和理性行为处理国内生产与国外进口的关系变化,合理有效的促进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②。

参考文献

[1] Wang Jing. The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China [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2009,9:1032-1037. 

[2]吴学君、易法海.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基于1997~2008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J]. 现代日本经济.2010(3):37-43.

[3]闫小方、胡品.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11(10):146-148.

[4]吴宏、胡春叶.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9(6):26-31.

[5]周萍. 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 时代经贸.2010-5,169:51-52.

[6]马翠萍、肖海峰、王金凤.加入WTO十年中美农产品贸易演变[J].世界经济研究.2012(1):57-61.

[7]张娜、蒋智华等,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分析[J].学理论.2012(5):96-97.

[8]陈军.中美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13(6):57-60.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