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优化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陈红来源:《河南教育》日期:2014-09-13人气:90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发现,常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起点,便是爱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质疑习惯,即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本文就如何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

首先,要创设和谐情境,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和谐的情境可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他们因提问不当,担心教师或同学讥笑的顾虑。为此教师要向每一位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与学生一同探索、一同研究,用自己亲切信任的目光、和蔼幽默的语言,在对学生不断的表扬和鼓励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精神和勇气。教学中还可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学者发现—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做出创造发明的事例,以此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针对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本人也要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尽力做到废除满堂灌,按合理教学结构,设疑促思,让学生在充足的自由时间内设问、思考、探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此外教师要以身示范,从而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为中心的数学教学结构,使学生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一般而言,新授课的教学结构是:“问题准备--情景设疑—尝试讨论—验证明理—反馈矫正—深化发散。”即设计旧知准备练习,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铺路架桥。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兴趣。鼓励引导学生依一定方法提出问题,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见解、发现,在交流、读书中验证明理。经过反馈矫正掌握新知,并在此基础将新知深化发散至生活、未知。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二节“笔算除法”---用四舍法试商。准备练习:69÷20,为学生提出将新知迁移至旧知用整十数除做铺垫。改准备练习为69÷23,情景设疑,“现在与以前学的笔算有什么不同?怎样笔算?如何求商快?……”。学生独立尝试、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见解、发现,经过努力得出: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师生交流,并在读书中验证明理。经过反馈矫正掌握新知。同理教学430÷62,理解商大改小的道理。最后出示“90÷29”,请学生课后思索,将新知深化发散至未知。

(2)在教学实践中多留一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鼓励学生相互间设问、思考、探索。现代教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活动的水平与时间有如下关系:

 

按上图所示,并依儿童的心理特点分析,上课6-20分钟为一堂课中最佳时间,集中在此时间段的学生设问、讨论、交流效果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最佳发展。其后约20分钟的练习作业将充分保证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为了留出充足的练习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提问效果得到最佳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

针对学生提出的大量问题,教师应善于进行相应引导,突出教学重难点,渗透提问方法,使学生有重点的问、有创新的问。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情景设疑:“你想知道面积的哪些知识?”学生提问:“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有哪些?怎么求面积?……”。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探讨“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有哪些?”,而“怎么求面积?”则指出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研究,避免分散注意力。

然而,正确处理学生课内设问、讨论、交流时间与增加练习作业时间之间的关系。在培养提问、创新能力的同时,确保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质量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做探讨和尝试。

3.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善于捕捉和构想克服定势思维的思维信息,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打破定势倾向的问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的方向、不同途径去探讨。这是由于在数学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答案是现成的,且较简单,对固定的标准答案,不再发问,就不可能提出与预见其他答案,思维会在封闭、狭窄、受到各种制约的单轨思路上发展,结果导致思想的刻板僵化,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这对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十分不利。提高学生的变通求异能力,对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大有帮助。

再次,针对学生,要启发他们对老师、同学和自己“提问”。要细心呵护学生深究细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勇气。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如果连续问五次,就有可能变成了一个尖端问题;有时一个看似平常的问题可能孕育着一个重大的发现。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二节“笔算除法”,教学:278÷38,把除数看作40试商,初商6,用38×6检验,余数大于除数,改商7,教师提出再用38×7检验,大部分同学依此计算。而有学生却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连续追问,最终得出不用再乘, 38×6的余数50里面有1个38,可以直接商7,依此类推如果有2个38,可以直接商8,另辟蹊径,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由此可见,探究性地看待一个问题,可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独创热情。

综上,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宽松包容的情景,从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两个方面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具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运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我们的孩子们真正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