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作者:张命华来源:《中国教育学刊》日期:2014-11-10人气:1160

一、引言

    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施“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解决目前许多学校存在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问题。为此,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技能和社会适应性之间实现无缝对接,提升 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即便其在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只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能够更好实现 职业教育学校办学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

二、职业教育 “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

    许多职业院校在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几乎都呈现一些共性:

    首先,参加报名考试的学生经过了初步的资格审核并登记之后,组织面试和体检的单位并不是学校,而是由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负责组织面试、体检和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的最后评定,用人单位确定了录取人员名单之后通知学校,由学校对用人单位确定的录取人员按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由于目前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学多学生毕业之后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所以“订单式”双向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所以不存在学生就业的问题,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能够进入用人单位工作,除非自己重新找到其他单位。因此开展“订单式”委托培养班的报名人数众多,许多学生积极踊跃保宁,所以用人单位也可以在学生当中“优中选优”,在面试和体检的过程中也能够遵照严格的标准执行,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同时还对学生在视力、身高等健康发面提出了较为适合的要求,这就确保了学生是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这些学生通过学校相应期限的培养之后能够胜任用人单位的需求。

    其次,“订单式”人才委托培养班的学生在学校进行为期2年的学习。第一年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是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程,以及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第二年开始学习更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开设了模拟、实习、实训等操作的课程。每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逐步推进教学工作,不仅有学校内部的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借助用人单位作为实训场所开展校外综合实习、技能鉴定等方面的教学工作。

    再次,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校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通过互动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多启发、多做课堂练习,相互之间多交流和互动。不仅用人单位的场地可以给学生用来作为实训场地,而且学校内部同样拥有完善和先进的实训场所,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为此,学生在学校学期期间,不仅能够学习到许多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拥有较多的实际操纵的机会,并且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必备的知识。

    最后,学生在学校2年的学习期满之后,回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一年,每个学员都要跟着一名“师傅”工作,通过顶岗学习之后,学生在3年的毕业期到之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毕业之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能够迅速上手。

    从上述一些共性当中可以看出,所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并不是简单的有学校进行招生和有用人单位使用人才那么简单。企业也要参与招生的环节。同时,学校必须具备较为充足的资源,有相应的设备资源和教育资源,教师的素质必须符合培养人才的需求。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合作,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三、 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目前 职业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的理念,认为如果学生毕业之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那么这样的培养是失败的,这样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学校将“订单式”培养模式狭隘地理解为某个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导致了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只重视和自己签订委托培养协议的学校的要求,按照学校的要求培养人才,忽略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容易导致学校成为企业的附庸。况且,完全按照某个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学生毕业之后或许能够成为特定企业的合格员工,但是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潜力。此外,学校的专业设置同样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设置,导致了许多学校的专业设置完全相同,缺乏特色专业和学校自身的强势专业。

(二)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方面历来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中等职院学校其大部分课程均是从普通高中的课程当中直接“转嫁”过来的。高中课程重视文化基础知识,便于学生今后进入大学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但是职业院校有自身的特色,职业院校的特色在于其职业性、实践性,中等职院学校和普通高中之间是有着明显不同的,直接将普通高中的课程移植到中等职院学校,不利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此外, 职业教育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大部分比较差,对于从高中移植过来的课程难度比较难以接受。并且职业院校的课程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的,并没有能够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导致按照 职业教育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三)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大多数学校仍然按照普通教育的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注重课堂教学、缺乏实践锻炼和职业素养的形成举措。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普遍偏低。

(四)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教材方面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所以导致了教材当中相关的知识更新缓慢,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部分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甚至是上世纪末出版的,远远无法满足新世纪的需求。即便某些教材是近些年出版的,但只是在封面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实质的内容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由于教材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许多课程在学习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尤其是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班级来说,更是需要具备实践性、时代性、特色性,只有在现有教材基础上认真进行加工处理,才能满足订单培养的需求。

(五)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数是“从一个校门到另外一个校门”,教师普遍缺乏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偏重理论知识,其特点是“动口能力强而实践能力弱”,在开展教学工作是过程中也沿用普通的模式,缺乏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要进入企业工作,而企业所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无法满足职业学校高效益教学的需求。

四、健全完善 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和指导

    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人才需求模式等做出统一的规划和决策,同时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机构组织,对于职业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实现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融合、沟通、协调。例如,德国就有一支500人的队伍长期深入到基层采集企业技术的进展情况,据此研究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我们可借鉴德国经验,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专门机构,组织人员通过实地调研确定职业教育的学科设置、教材内容的更新等问题。

(二)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工作的人才,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场地、设备,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育人环境。鼓励企业在技能培训和实训基地方面更多的参与到“订单式”人才培养中来。让企业意识到“订单式”培养对于企业来讲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企业人力资源的投资,培养高素质的员工企业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三)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即课程应当与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为目标,从而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邀请企业参与到课程设置工作中来,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出谋划策,使学生学有用武之地。同时,课程的设置要不断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变化而调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推进课程设置的模块化,达到“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设置目标。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可以考虑在低年级阶段进行宽口径培养模式,即只开设大类课程,辅之以必要的专业基础课,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关键能力,这对学生未来选择专业方向,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有很大意义。在高年级阶段需要针对具体专业开设专业必修课,侧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而强化专业素质能力,并配合适当的就业指导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而学生应当成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学相长”,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双边的活动,而职业教育作为强调实操技能的教育模式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状,而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反馈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再有,要推进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来说,应当转变原有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发展多媒体教学,展示实物,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而不是单纯的听教师的理论化教学。学校应当给学生提供模拟的生产现场,让师生在实际的环境中讲授和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应当考虑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准入制度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水平。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相对发达,德国规定只有在企业拥有超过5年工作经验的人才能被纳入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澳大利亚则加入了学历标准要求;英国,日本,丹麦等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也有相关的类似规定。因此,在我国,要推进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建设,立足与职业教育“订单式”培养方式的现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拓宽“双师型”教师的选拔渠道,并配合性地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拥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到职业教育院校中任职,改变现有的重学历轻实践的教师队伍准入制度。职业教育院校应当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因为他们在一线工作,能够带来新技术、新工艺,从而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实现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六)切实加强教材建设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对于职业院校的教材而言,需要相应基础知识,但是要遵循“点到为止”的原则,不能和普通学校设置成同样的难度。注重理论的实用性,也就是要将能够运用到企业工作中的理论编入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淘汰已经落后了的教材内容,并按照岗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切实加大对教材的开发力度,开发出紧密结合实践需要的优秀教材,实现教材内容 专业化、时代化、特色化,并在教材中附光盘、讲座视频等资料,便于学生进行有弹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孙俊台.现代职教呼唤“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

[2]何广文.订单教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3]林杏花. 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4]李厚忠. 高等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156-160.

[5]杨少瑕. “订单式”培养农科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8:80-81.

[6]廖朝辉,胡盛强,张毕西. 订单式生产人工作业系统自组织特性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1,23:219-222.

[7]张翔云,谭琦耀,劳传镜. 广西区域经济背景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学术论坛,2011,12:220-224.

[8]张伟贤.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2:8-10.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