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日本主流网站对2014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道研究

作者:包丹来源:《视听》日期:2015-01-14人气:708

引言

本文所作的日本主流网站是指朝日新闻网、读卖新闻网、产经新闻网。2014年3月5日至3月13日召开的中国第十二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尤其聚焦于特别是经济改革、环境问题、反腐败等议题受到了西方媒体的不同程度的关注。本文试图拟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以框架分析为理论基础研究作为邻国的日本新闻主流网站对此如何选择报道重点焦点来,建构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建构。以新闻根据网站隶所属的报纸对华基本政治的政治立场为判断的基本点,基准,笔者本文选取了以对华中立性报道比较多的较中立的朝日新闻网、,对华基本上负面消极报道较多的较负面的读卖新闻网、,虽然对华负面新闻报道较多、但对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给予了较为积极报道的较正面的产经新闻网为例进行研究。探究日本主流网站何如建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新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

 大众传媒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报道的优先顺序能够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人们倾向于关注大众媒介所关注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把议程设置理论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并寻求新的拓展点—框架理论。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提出框架理论。20世纪80年代框架理论开始引入新闻和传播领域,诞生了“新闻框架”理论和“媒介框架””理论。新闻框架是指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的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媒介框架理论的要点是,认为,媒介的报道一般都含有特定的认识框架,在具体的报道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并根据这个认识框架进行选择、解释和、评论各种信息,受众在接收媒体报道的信息时,在受媒体报道中的媒介框架影响下,建构自己对某个事物的认识。

在本论文中,笔者通过研究三家日本新闻网站的对报道主题选择、报道视角、报道内容中的引语和关键词的取舍和框架,探究日本主流网站新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及其何如建构着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新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

一、报道主题分析

本文中的报道主题以是指对新闻标题的提炼为代表,笔者试图总结和归纳网站新闻报道传者向受众传达的中心思想和关键信息。

在三家新闻网站中输入日文日文“中国全人代”(即“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关键词检索,除非相关报道外和需要付费阅读的信息外,共得到本文以其余16条信息作为有效研究对象有效条目,。

其现将报道主题归纳如表1。

表1.三个网站的报道主题

时间
 朝日新闻网(8篇)
 读卖新闻网(2篇)
 产经新闻网(6篇)
 
2014.2.28
 信息Box:经济增长目标仍保持不变  
 
推进改革 
   
2014.3.2
 
 
 全面的改革
 
2014.3.4
 国有企业改革 
 
2014.3.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李克强总理主要发言内容
 
 习政权的“政左经右”、权力集中和国有企业改革、权力斗争
 
周永康问题
 
 历史问题、牵制安倍政权、“强化领海、领空防卫”
 
经济增长7.5%
 
 
2014.3.7
 
 
 关于“一国两制”、重视统治
 
2014.3.8
 
 
 批判日本、孤立安倍首相
 
2014.3.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支持结构改革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经济增长率目标7.5%左右
 以超过99%的赞成票通过强化国防、安保的“强硬路线”预算、政府活动报告,闭幕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增长目标
   
2014.3.16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尖锐化的习政权的反日攻势

从上表1可知,在朝日新闻网有效的8篇相关报道的中,其中主要话题选题围绕着中国经济增长、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在“两会”开始之前的3篇报道中,潜移默化地的告知受众即将举行的“两会”其中最主要的议题是经济增长和推进改革,体现了对于经济主题的偏重和强调,奠定了后续报道的主题,并建立起对此次会议的新闻框架,通过选择新闻事实进行建构、支撑这个框架。。从上表中可看出,在有效的8篇报道中朝日新闻以3/4的相关报道的标题标题中都含有“改革”和“经济目标”等字眼,体现出朝日新闻网侧重改革和经济目标。

虽然表面看似客观,但也是对报道主题根据一定的认识框架进行选择。

读卖新闻网关于2014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道只有2篇。,在大会前朝日新闻网和产经新闻网以改革的基调进行报道,但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的当天,读卖新闻网只在大会闭幕之时选择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束的当天以不足300字对人民代表大会的经济增长和国防预算做了不到300字的简单进行报道。在3月16日更是,发表了以“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尖锐化的习政权的反日攻势”为题的目大篇幅社论。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存在各国利益,但新闻本质是客观的,媒体往往会选择通过社论表达各自观点和态度倾向,读卖新闻网以“尖锐化的习政权的反日攻势”作为重笔,正是通过其特定的认识框架,对日本受众进行新闻建构,渲染中国对日本的“不友好”态度。

产经新闻网的报道标题中并未出现“经济增长目标7.5%”等字眼,选题除了涉及国有企业改革外,每一篇各有报道主题其主体各不相同,但这些主题大多围绕中日纠纷的背景下,中国问题上中国强化领海和领空防卫牵制安倍政府,以及制造舆论孤立安倍政府、实行重视国防和安保的“强硬路线”,几乎都在渲染中国在对日本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中国国防威胁论。

公众大多是通过新闻媒体来了解和获取信息,较易往往关注大众传媒所关注的议题,并根据媒体对某些这些话题问题的报道量与优先顺序进行判断问题的重要程度性。作为日本的主流网站,在对2014年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报道主题的选择上,经济方面侧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保持在7.5%,政治方面大多是中国对日本政府的不友好和中国的强权政治。日本国内受众在接受媒体报道的信息时,会根据日本主流媒体提供的框架来议题判断事件的优先顺序重要程度,并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媒体报道中暗含或直白的中国对日本不友好的观点影响,并以此建构自己对中国国家形象以及中日关系的认识。

二、报道视角:暗含政治倾向

读卖新闻网的一篇社论文章开篇即头写道,“在历史问题上,中国对日本施加压力的宣传攻势越来越尖锐化,。不得不引起警戒”,。“中国是不是以国家纪念仪式为契机,通过学校教育和媒体报道大势在全国开展反日活动?”①1。并在文章中用双引号提出强调日本属于“被害者”,渲染中国贫富差距、由于腐败问题立案的公务员达5万人以上。
产经新闻网在中国“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开始前的新闻宣传报道中,文章标题使用含有暗示性和倾向性的“戒备森严”等的字眼。在会议开幕式当天,其发表了2篇文章,。一篇题为“习政权的‘政左经右’路线鲜明的表现是权力集中和国有企业改革,根本是权力斗争”,文章提及习政权在政治上实行强化“集权体制”的左派做法,经济上采取对国有企业强行改革的右派措施。最后写道“地方债务的处理和对社会不安的担忧等难题堆积如山”②2。另外一篇题为“李总理强调要在历史问题上牵制安倍政权,‘强化领海、领空防卫’”,两篇文章对比暗示虽然中国自身的社会问题“堆积如山”,但还是要“牵制安倍政府”。

由于地域、语言等限制因素,日本普通民众要想了解中国,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日本媒体,。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呈现事件的主动权。作为日本主要的新闻主流网站,在引导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朝日新闻网、读卖新闻网还是产经新闻网,在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军费开支报道的同时,不约而同地提及中日历史问题、中国对安倍政府的牵制、中国大势渲染反日情况等。,2014年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多方面内容,但是日本主流媒体在报道视角的选择上,通过新闻事实表达“无形的意见”,看似客观,实则字里行间中隐藏着某种观点,有意识地选择或者突出报道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实际上是向日本受众暗示中国对日的“不友好”态度,给日本公众“中国=威胁,中国=不友好”的印象。 

三、解读引语和关键词

日本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过程中,将政治意图和主观倾向通过对新闻议题的选择、遣词、编排、对照等方式以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在报道中, 借引语为自己说话、彰显自身意识形态话语与倾向性的情况十分多见。

例如在对2014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道上,产经新闻网在报道中提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活动报告中讲到“中国要坚决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果和战后的国际秩序,决不允许逆历史潮流的行为”,“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该举措是针对日本,但是实际上意在牵制在钓鱼岛和历史认识上与中国存在不同意见的日本”3。并引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活动报告中提到的虽然政府设定2014年国内总生(GDP)增长率目标为7.5%,但是是否能够实现,中国政府也抱有担忧。新闻话语中的词汇选择,通过一些带有强调意味的词语来加强语气,从而起到更有效传达其意识形态诉求的目的,并有意突出某一方面,淡化其他方面。如“坚决”、“牵制日本”、“对立的日本”、“担忧”4等的表达隐含其意识形态观点。 

三家网络新闻媒体在内容组织句式上多运用“可见”、“一定”、“不能(得)不”等双重否定的肯定式词语,句型以及诸如,“似乎”和“被”推测句型以及被动句式,等能够把一种貌似“客观” 的媒体自身立场写入新闻报道,给受众一种真实可信、客观公正的感觉的句法。,实际上是新闻媒体在对2014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时,对这些讯息并不是进行符号的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一定的观点和框架意识形态,通过对符号的整理加工来,对新闻事实进行重新解释、提示和、强调,这些符号形成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虽然受众并非被动地全盘接受媒介传播这样的信息,但是多家媒体的累积报道形成的叠加效果,使得受众在接收媒体报道的信息时,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媒体报道中的媒介框架影响。媒体利用其新闻话语的主导权地位,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日本民众对于中国的国家形象的认知。 

结论

本文是以日本三家主要的新闻主流网站为代表,通过对日本媒体对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道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日本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包含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梵·迪克提到“任何媒体从本质上说都不是一种中立的、懂常识的或者理性的社会事件协调者, 而是帮助重构预先制定的意识形态”③5。

本文选取三家对华持不同态度的日本主流网站为研究对象,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无论是对华标榜自身“较客观中立”的朝日新闻网站,还是对华基本上负面消极报道较多的倾向于负面色彩的读卖新闻网,都是通过有选择的报道来建构,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进行建构,以达到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目的。日本媒体自称客观中立,在涉及有关中国的报道时,经济报道相对客观,但在报道作为硬新闻的政治报道和软新闻的文化时,却存在主观意识形态色彩。由于日本媒体的新闻生产机制,商业媒体追求利润的驱使,政府等权力机构对媒体的控制和执政党对中国的态度,使得媒体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在对华报道的“固定成见”的背后,可以说与日本媒体的新闻报道体制、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民族特性、文化认同、新闻理念乃至国家利益密不可分。   

在对外宣传报道时,我国应该学习西方的媒体关于意识形态的建构的相关理论,要学会在报道中巧妙地建构中国形象,这对于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的作用将是巨大的。在自媒体时代,我国应该利用互联网优势,抢占主动的话语权。此外对于我国受众接触外国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何如鉴别信息,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防止外国的“文化渗透”也凸显重要。

注释

①中国全人代閉幕 尖鋭化する習政権の反日攻勢(3月16日付・読売社説)[EB/OL].http://www.yomiuri.co.jp/

②習政権の「政左経右」路線鮮明に 権力集中と国有企業改革、根は権力闘争[EB/OL]MSN産経ニュース .http://sankei.jp.msn.com/

③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华夏出版社,2003:12

参考文献

1.樊亚平,丁丽琼. “软性” 新闻中的意识形态建构——基于日本产经新闻网莫言获诺奖报道的话语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2.张蓉,赵新利.浅议日本媒体的议程设置与话语霸权[J].新闻大学,2005(3)

3.刘娜.中日新闻网站新闻构架差异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王怡静.中日两国媒体对中国国家领导人访日报道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

5.荣元.福田时期《朝日新闻》涉华报道倾向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