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借助镜子看玛格丽特·波蕾特的《单纯灵魂之镜》中的文化

作者:杜磊来源:《芒种》日期:2015-09-20人气:1372

《单纯灵魂之镜》中,波蕾特将世俗中的镜子和作品中带有神秘主义意象的镜子相互交织,通过多重意指的手法阐述自己激进的神学理念和世俗理想,可以说,由镜子为代表的文化意向在这里产生了激烈的碰撞,镜子的映射功能在波蕾特的笔下成为了能够反映人类灵魂本真的神秘之镜。下面我们借助镜子对玛格丽特·波蕾特作品《单纯灵魂之镜》中的文化意象进行剖析。

一.世俗之境与神性之镜

在《单纯灵魂之镜》中,镜子起着统摄作用,玛格丽特波蕾特对于镜子文化意向的应用来源于两部著名的俗语作品——《玫瑰传奇》与《亚历山大传奇》,这两部通俗作品为她提供了写作灵感。波蕾特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让更多世俗之人感受到思想共鸣,因而抛弃了传统神学艰深晦涩的写作风格转而奔向俗语文学,在教廷高压下寻找更加隐秘的宣传自己反抗神权和教廷思想的路径,这种希望和追求使得她大量借鉴使用俗语文学的写作手法,在俗语文学中的镜子也被她赋予了深刻的神学内涵,从世俗之境向神学之境转变,拷问灵魂本身。

波蕾特作品中世俗之境向神性之境的转变,深受《玫瑰传奇》的影响。《玫瑰传奇》分上下两卷,分别由纪尧姆·德·洛里斯和让·德·莫恩撰写,其中镜子被赋予了多重含义,上卷中镜子是诱发人类爱欲的导火索,下卷中则是自然女神手中促使万物生生不息的神性之境,这两种意象都在提醒人类对镜像的反思,促使人们尊重、崇尚理性,坚持自我。波蕾特作品中对于镜子的意象的解读无疑非常接近《玫瑰传奇》,但是在波蕾特本人反抗教廷、阶级特权思想的影响了又进行了大量的修正,比如以来自彼岸的圣爱来代替两性情欲之爱,保留了镜子映射神性的特质,以灵魂为对照唤起内心神性之爱,从而挣脱教条的束缚,在爱中失去自我从而和远方的爱人合二为一,这种自我毁灭式的灵魂之旅无疑是波蕾特思想中所认知的人类灵魂爱欲最为本真的镜像[2]。波蕾特从《玫瑰传奇》中获得灵感与参考,但是同时又突破了它的格局,以自己的思想角度对镜子的意象进行了新式解读,将自己的思想蕴于其中,可以说,波蕾特本人通过通俗的文学写作方式和见微知著的表达技巧展示了自己的思想世界,传达了自己的写作意图。

在波蕾特作品开篇伊始,作品中圣爱为了揭示灵魂上升之途的真爱,要求灵魂必须心怀谦逊的去聆听这个世间的尘世尘世之爱并将其作为圣爱的对应物。为了阐述自己的思想,波蕾特以一个异国公主恋慕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故事为例,将公主对大帝那种外在遥不可及的恋慕和内在亲密合二为一的状态来形同人类与至高上帝之间咫尺天涯的状态。波蕾特通过文中圣爱对灵魂所说的一番话阐述了自己的写作意图的写作价值,希望灵魂能够通过凭借完美之爱的德行抵达圆满的生命终点与安宁之境,希望通过神性之境认识到圣爱以及灵魂救赎的终极真谛。中世纪的欧洲,镜子本身就带有典型与多层次意义,在《单纯灵魂之镜》中,波蕾特最大程度的释放了镜子本身映射世间万物本真的一项,通过象征、暗示等多种手法融入写作之中,达到了前后呼应、首尾呼应的效果。比如公主对大帝之爱的寄托,人神之爱的平行对应等,这些镜子的意象都与正文、序言部分所提到的镜子意象相呼应。在波蕾特的笔下,镜子成功的完成了世俗之境向神性之境的转变,引领着被蒙蔽的世俗灵魂走向光明与救赎。

二.破除虚妄的救赎之镜

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世俗宗教运动、经济复苏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原本传统的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制度受到了冲击,其所代表的阶级制度受到了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和思考关于自身身份的定义。波蕾特以市民阶层的角度对身份的高低贵贱和身份自由发出了质疑和探讨,对传统教廷阶级制度领域和信仰领域的权威发起了挑战,她承认人类本身高贵、自由的本性,对教会所秉持的荒谬虚妄予以了批判,对市民阶层寻找新信仰的镜像进行了探索。传统制度的高贵以血缘和世系进行区分,在遭受挑战之后,人们开始探索自由意志与何为真正的高贵,《玫瑰传奇》中以德行为是否高贵的标准,崇尚良善之心,以对自由的拥有定义高贵,这些思想不仅深刻的影响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同时在神秘主义思潮、人身关系和对信仰的探索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3]。

神学体系中人类生来有罪,教会在救赎人类的灵魂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且将人类社会中的阶级体系与信仰中神的天阶体系相关联,以此确立统治地位和阶级权力的合理性,维护教廷权威和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中的至高无上地位。但是在经过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一系列运动之后,教阶制度受到质疑,尤其是新神秘主义提倡的人类与上帝之间沟通无中介冲击了教权,波蕾特本人不可避免的深受其影响,并且在自己的思想和写作中将这些诉求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单纯灵魂之镜》通过拷问圣爱、灵魂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深刻探讨了高贵与自由的定义,对传统教廷权力和威严发出了质疑,为众多深受压迫的信徒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通往上帝的道路,波蕾特针对传统教廷观点“人类生而罪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人类灵魂的本性自由、高贵。波蕾特认为人类生而带有的高贵自由即使是上帝也不能剥脱,何况是教会,教会所宣扬的信仰方式反而是迫使人们失去自己灵魂本身的高贵自由秉性,被虚妄的谬误所误导,因而,在波蕾特笔下,镜子也带有了鲜明的破除虚妄之意。波蕾特将世俗教权所代表的尘世教会称之为“小圣教会”,将湮灭意欲为圣爱所充斥的灵魂称之为“大圣教会”,在她的笔下,她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展现了这两个教会的不同之处,并且通过圣爱之口宣扬了“大圣教会”高于“小圣教会”地位的这一事实,对世俗教权所奉行的教阶制度和等级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深刻而发人深省[4]。她笔下的镜子的象征意义变得更加深刻,也宣扬和传达了自己希望通过信仰之光不懈努力的追寻从而获得向上救赎之路的理念。

三.多元身份之镜

中世纪晚期盛行的神秘主义思潮不同程度的表达了对于教会教权的不满,很多女性作者在写作时大多还是以传统教会所定义的神秘主义写作框架和模式为蓝本,因而多数得到了教会的认可并未被视为异端。但是玛格丽特·波蕾特的《单纯灵魂之境》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均打破了这些限制和束缚,在创作中将自己的反思与批判意识融入其中,在宗教信仰领域强烈的质疑了世俗教会所划分的身份、等级体系,并且试图突破这个藩篱困境,探寻一种新的信仰方式和崭新的人性的高贵与自由。从这个角度来说,波蕾特的《单纯灵魂之境》可以说带有鲜明的多元主义色彩,教会等级制度限制、身份限制、信仰限制、自我意识觉醒和多元身份的渴求成为了波蕾特的探索的中心。

这一时期一系列世俗文化因子成就了波蕾特写作中的众多思想闪光点,她明确认为,灵魂的自我湮灭完成之后,尘世生活、修道院生活同上帝的距离是一样的,即使没有教会,人类的灵魂同样能够破除虚妄,获得暗点与救赎。正是因为她对于教权的质疑,对于教会世俗权威的挑衅使得她成为了教廷所认为的异端,对教会权力合法性的质疑使得她受到了教会的迫害。波蕾特在自己的作品中明确表达了希望能够将人们的信仰从世俗教会虚妄的形式中解救出来,将灵魂的高贵、自由信仰重新奉还给大众,这种激烈的反传统的方式确立了波蕾特作品中镜子多元身份之意,文本写作方面突破传统,挑战传统,作品内容带有鲜明的思辨性这里风格,并且赋予了作品内容鲜明的戏剧风格,通过不同特质的思想碰撞来展现宝贵的精神火花,这种带有鲜明的通俗文学色彩的创作方式无疑是波蕾特为了宣扬和传播自己思想针对世俗社会所做的改变与创新,对于她思想和作品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潜在影响[5]。

《单纯灵魂之境》是中世纪晚期法国著名神秘主义者玛格丽特·波蕾特的代表作品,在她的笔下,镜子所代表的文化意象与其批判世俗教权、反思灵魂高贵自由、突破信仰限制、自我觉醒等思想相互呼应,探讨了从世俗之境向神性之境的转变及突破传统教会权威、身份等级限制、破除虚妄的思想,有着鲜明的文学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