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柳永词雨意象审美意蕴探析

作者:佘红云来源:《芒种》日期:2015-10-09人气:2829

翻开柳永词,触目盈耳的皆是雨景、雨声,它们或迷离、或清新、或苍茫、或清冷,无一不牵愁供恨,萦损柔肠。据中华书局本薛瑞生《乐章集校注》,柳永现存词216首。笔者统计了一下,在这两百多首词中,涉及到雨意象的共计50首,占全词的22.6%,近四分之一。而在众多雨意象中,前代诗人词家着墨较多的“春雨”或“夏雨”,在柳永词中反不多见,仅16首,余下的、也是最多的乃是“秋雨”或“秋日暮雨”。可以说,雨意象在柳永词中反复、频繁出现,与清秋、晓风、梧桐、冻云、孤雁等意象一起,构成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以雨为核心的意象群,含蓄曲折地表现出词人深远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胡应麟说:“古诗之妙专在意象。”(《诗薮·内篇》卷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意象的艺术。所谓意象,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诗人既通过意象来造境,也通过意象来抒情。因此,诗歌从本质而言,即是寄意于象,以象尽意。

雨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文中最常见,也是蕴含意义最丰富的原型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审美价值。早在《诗经》,就已经开始涉及到对自然界这一常见景象的摹写,并在历代诗人反复抒写中逐渐沾染蕴含了丰富复杂的感触与情愫。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诗经·邶风·谷风》),“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诗经·卫风·碩人》),特别是《豳风·东山》,在“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的抒写中,“零雨其濛”这一意象反复出现,强烈地渲染出戍卒归乡的迷茫忧伤之感,具有恒久的艺术感染力,并直接开启了后世文人对雨意象的解读与把握。其后,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 经过文人们独特的人文情感体验与营造, 逐渐被赋予了深厚而浓郁的人生意蕴与审美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具生命力的原型意象之一。进入有宋一代,雨意象更是密集出现在宋诗与宋词中,诚如傅道彬先生指出“如果以两种意象来代表的话, 则唐诗以写月见长, 而宋人以吟雨出色。有人说月是唐代明, 这里我们应补充一句: 宋诗雨意浓。”这里尽管说的是宋诗,但于宋词而言,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需要指出的是,意象作为一种典型情感载体与艺术符号,承载着作家独特的情感体验,极具时代与个人特色。因此,袁行霈先生以为“诗的意象和与之相应的辞藻都具有个性特点”,进而指出“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柳永词中如此密集而大量地使用雨特别是“秋雨”、“秋日暮雨”意象,本身就极具美学意义。本文试对柳永雨意象所包含的审美意义与功能进行分析,以期更准确地把握其深隐而细密的内心世界。

从意象的表现功能来说,诗词意象一般可分为描述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与南渡词人辛弃疾、陆游大量使用雨意象的象征意义不同,柳永词中的雨意象,除〔临江仙引〕(渡口)、〔洞仙歌〕(佳境留心惯)、〔满江红〕(访雨寻云)、〔凤归云〕(恋帝里)、〔凤凰阁〕(匆匆相见)五首,取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之意,借云雨意象含蓄表现男女情爱,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外,余下四十多首,皆属描述性意象,即在对自然风雨的写实白描之中,景催情发、情景相生,从而使这一类本身并没有情感色彩的雨物象, 随着作者情感的持续渗透而获得意义指向与审美升华。需要指出的是,柳词多不用比兴、象征、雕饰等手段,而是长于以赋体为词,所谓“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李之仪《跋吴师道小词》),从而“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冯煦《蒿庵论词》)。笔者以为,柳永赋体为词的手法,与对意象的刻画描摹一起,共同构筑起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表现。

具体而言,柳永词雨意象的审美意义与功能主要有三种,下文试分论之。

一、雨催诗兴,意象成为引发词人感发的媒介

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文学作为“白杨树在湖中的倒影”,源于生活而又与生活有隔,烟雨蒙蒙、风雨潇潇,似乎是绝佳的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距离”。宗白华先生曾引李方叔〔虞美人〕“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指出:“风风雨雨, 也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此外,相较于艳阳高照的郎朗晴空,淅淅沥沥、潇潇簌簌而又轻柔灵动的雨,当是最易拨动诗人心弦、激发诗人创作灵感,成为引发诗人感奋的媒介。杜甫说“片云天上黑,应是雨催诗。”(《陪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其一),苏轼亦云“纤纤人麦黄花乱,飒飒催诗白雨来。”( 《游张山人园》),南宋的陆游,则说“吾诗满筐筒,最多夜雨篇。”( 《夜雨》),而其“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中所创造的“细雨骑驴”甚或“骑驴觅诗”的形象,已然成为诗人的浪漫风范与绝妙象征。

   于柳永而言,雨,似乎特别容易激起、引发他的万千感概与无限忧思。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尾犯〕)羁旅漂泊之时,以夜雨沥沥领起,刹那间情绪萧索,于孤独寂寞中,无限相思与懊恼一齐向词人袭来,情难自禁。而一个“滴”字,如泪坠一般,更是写出了词人对雨意的敏感以及内心深处无可倾诉的苦楚。“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一霎秋雨微洒,便引发词人凄然怀乡之思与“孤馆度日如年”憔悴之感。(〔戚氏〕)“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尽管已雨收云断,但雨意未尽,仍牵出词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的嗟叹。(〔玉蝴蝶〕)“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清秋暮雨、苇风萧索,更是惹得词人“遣行客、当念此回程,伤漂泊。”并最终发出“游宦区区成底事?”的叩问。(〔满江红〕)在其传世名篇〔八声甘州〕中,词人首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领起,即景生情,移情入境,其下铺叙“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个意象,引发“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感叹,后以无语东流之江水收束上阙,下阙以“不忍登高临远”换头,极写归思渺邈、相思无限。尽管此词意象纷然跌转,但由秋雨而及离愁,自是明显不过。在这里,清秋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当是催生引发词人满腔情愫忧思的“兴奋点”,雨催诗兴,由此可见一斑。

二、雨融诗意,意象成为渲染词情的核心

对于中国古代诗人来说,意象的选取与使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诗词大家都善于在众多意象的排列组合之中,熔铸诗情画意。作为极具个性特色的词人,柳永无疑也具有自己鲜明独特的意象(群)。考之,除雨意象外,柳词最多的当属秋意象、黄昏(残阳、暮天)意象、梧桐意象、霜露意象、蝉意象等。作为“一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任何一个意象在承载诗人丰富而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情感内蕴的同时,又必须得接受诗人审美趣味与情感追求的驱使与陶铸,在整体情感指向上,呈现出鲜明的同一性;而这种意象(群)的同一性,最终又成为诗人独特风格的重要来源与组成部分。

柳永词中,雨意象总是与其他具有同一情感指向的意象同时出现,并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成为烘托渲染词情的核心意象。宋词以婉约为美,为了避免正面抒写情感的直露, 用雨意象这一核心意象联结其他意象,共同来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以达到委婉蕴藉的艺术效果,便成为柳词常见的表现手法。试以〔祭天神〕为例:

    忆绣衾相向轻轻语。屏山掩、红蜡长明,金兽盛熏兰柱。何期到此,酒态花情顿辜负。柔肠断、还是黄昏,那更满庭风雨。

    听空阶和漏,碎声斗滴愁眉聚。算伊还共谁人,争知此冤苦?念千里烟波,迢迢前约,旧欢慵省,一向心无绪。

词上阙以“忆绣衾”领起,续以“屏山”、“红蜡”、“金兽”、“兰柱”等闺房常见物象,以气使词,注以相思难耐之情,顺而引出现实“酒态花情顿辜负”的感慨,并借助“黄昏风雨”这一视觉意象,将情绪推向“柔肠断”的高潮;下阙又以“夜雨碎滴空阶”听觉意象领起,再点冤苦愁绪,最终归于“一向心无绪”客居之落寞悲凉。整首词由回忆而及现实,由现实而转前约,又以昔日之温馨衬现实之孤寂,再至柔肠寸断,乐景哀情,终以落寞悲凉,画面交相叠映、情感跌宕起伏。而在这些画面情感的叠映跌宕之中,“黄昏风雨”、“夜雨碎滴空阶”这一同质意象作为核心要素两度出现,并从视觉、听觉两重角度强烈介入与推动,最终将词人孤寂、凄清而至悲凉的情怀宣泄无余。 

    此外,〔戚氏〕之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微雨意象、〔尾犯〕之“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夜雨意象、〔安公子〕之“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残雨意象、〔凤凰阁〕之“相思成病,那更潇潇雨落。”落雨意象,以及〔木兰花慢〕之“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疏雨意象等,作为引发词人愁绪、又绾合熔铸众多意象的主体意象,在反复介入与强烈推动之中,渲染烘托,使得情感的表达层转层深、臻于高潮。

三、雨造诗境,意象成为词境塑造的主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道出了诗词意境塑造的重要意义。童庆炳先生以为“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并进而指出,“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意境与意象密不可分,相对于意象而言,意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指整首诗、几句诗甚至一句诗中由意象的连缀组合所造就的境界。

柳永惯于以气使词,长于通过众多意象的组合铺排,营造出一种言尽旨远、意在言外的“味道”、即意境,并通过意境营造来宣泄诗情。〔八声甘州〕中,词人即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统摄全篇,“潇潇暮雨“这一意象像一条红线,将其后“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等零散意象串连成一个整体,共同构筑出高远、寥落而清冷的意境。前人以为“情景兼到,骨韵俱高,无起伏之情,有生动之趣,古今杰构,耆卿集中仅见之作。”(陈廷焯《大雅集》)诚为的评。〔临江仙〕首以“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领起,翻出“秋声败叶”、“寒漏”、“孤帷”、“泪烛”、“绣衾鸳枕”等五个意象,绵密细致,塑造出落寞悲苦之意境,而在此意境的营造中,“冷风淅淅,疏雨潇潇”这一意象,无疑作为主体意象以及必不可少的背景意象而贯穿全篇。

张爱玲在散文《秋雨》中写到:“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千多年前的柳永,撷雨入词,也“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自己秋意重重、潦倒落寞的人生。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