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北京市“小升初”政策的特点、强弱危机及建议

作者:张旭来源:《上海教育科研》日期:2015-11-04人气:679

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起,公平和均衡再次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2014年伊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在教育公平上多想办法、多做实事,用教育公平重新审视体制机制,重新评估政策措施,通过规则调整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教育公平水平。”[1]同时通过对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鼓励强弱校合作,组建教育联盟,推行学区一体化管理,探索学校托管,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也成为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破解城市地区择校难题的新尝试。为响应教育部的要求,全国19大城市先后出台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各地区正在结合自身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完善免试就近入学。文章将通过对北京市2014年的小升初新政的梳理以及一些具体工作的分析来描绘北京“小升初”免费就近入学“新常态”。

一、北京市2014年“小升初”举措

(一)进一步明确就近入学内容

通过各区县针对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和交通状况等因素的分析,明确各学区服务范围,进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以确保就近入学原则的实施。所谓单校划片是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是指先征求学会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

(二)取消共建生促进教育公平

2014年北京市小升初工作的一个亮点是在市教委的入学工作意见的文件中首次没有出现共建生入学的相关内容。这一举措彰显了北京市教委对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取消教育特权的决心和愿望,为促进首都义务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规范特长生入学工作

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的工作目标。尽管北京市教委没有在文件中给出明确的特长生招生比例,但原则上特长生的招生范围已经明确限制在市教委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生的学校做在区县内招生。其他任何名义的特长生招生都被视为违规。

(四)细化非京籍适龄学生入学工作

针对非京籍适龄学生的家庭背景,北京市教委将非京籍适龄学生分为三类。第一,同城对待型。对于持有区县教委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全国博士后管理部门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区县侨务部门开具的《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等证明的适龄儿童按本市户籍对待。第二,政策协调型。凡属区县以上人民政府人才引进计划的海外归国人员,各类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按相关规定,由区县教委协调解决。第三,五证型。针对普通非京籍在京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北京市教委要求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交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经审核后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集,并到居住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入学就读。

(五)进一步加强学籍管理工作

在2014年的入学工作意见中,北京市教委特别强调了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市使用统一的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这一系统也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预测掌握适龄学生数量及分布,特别是对具体数量不明的外地在京务工人员子女的信息采集提供了收集数据的途径。同时,系统对跨区择校也会起到监控作用,这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就近入学原则的执行。

(六)多种入学方式并存

除就近入学和特长生入学方式外,北京市教委在入学工作意见中还提及了民办学校和寄宿学校等其他入学方式,并将这一工作的具体方案制定和实施权下放到了各区县教委。

(七)细化违规操作范围

与往年相比,2014年北京“小升初”工作意见中详细阐述了各种违规工作的内容,特别是针对往年一些公办学校采用的择校方式给与重点禁止。可以说为杜绝择校和促进公平公正的义务教育入学提供了政策保证。

二、北京市“小升初”政策的特点

(一)就近入学:挑战与机遇共存

通过走访,大多数受访者认为2014年北京市小升初新政在切实贯彻就近入学原则方面的态度和举措都是值得肯定的。按一位校长的话说“我不再需要考虑录取多少学生了,系统派多少,区里就给我多少。”一些一般初中校的生源通过执行本年度的就近入学方式接收到了不少好生源。生源质量的变化为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提供了动力和希望。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往年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选拔优质生源的学校在本次执行就近入学原则接收学生后正在面对教育教学上的新挑战。这里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生源减少,年级规模缩小,对教育教学提出新要求。随着选择生源的机会被限制,一些以往的名校通过就近入学接收的学生数量与往年比较明显减少,从而使班级数量减少,年级规模缩小。如何开展小班教学已成为一些名校面对的挑战。第二,生源多样化倒逼教师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一些名校的教师已经习惯了教授各方面发展比较全面的学生。而随着就近入学分配所引起的生源多样化现象的出现,一些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如何教?”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共同思考和创应对的课题。特别是对一些传统名校来说,如何实现从研究型教学到落实基础教学的“完美转身”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耐心,勇气和智慧。另外,随着区域内公办优质资源的充实和就近入学原则的进一步落实,2014年一些城区内的民办中学在招生方面就遇到了困难。一所走访的民办初中计划招收6个班而最后只录取了4个班。这不但影响了学校的收入和运营,同时也影响了教育教学。如何在建立优质均衡的公办学校的同时进一步扶持和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可能需要更为综合的考虑和统筹。

(二)取消共建与政策协调

 2014年北京市小升初新政的一大亮点无疑是“取消共建生对教育特权说不”这一壮举。在实地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也都对于这一举措给与积极评价。但与此同时,无论是在市教委的工作意见还是各区县的实施意见中都可以找到“协调解决”这样的表述。针对这一问题一些校长也表达了无奈和妥协。虽然学校不再有共建单位,但共建的运作与协调可能已经上移或者是变形。有些受访者甚至把这种变化视为“教育特权的新常态”。如今的“空降式接受”听上去还不如以前通过缴纳共建费来享受公共优质教育资源公平。正如受访者一致认为的,取消共建对一些教育特权说不是需要勇气的。在北京这样一个存在各种利益“博弈”的城市,如何公正公平地平衡和协调需要勇气,时间和智慧。

(三)特长生禁止跨区带来的问题

 往年特长生入学方式为学校,家长和教育机构送学生进入名校提供了途径和机会。特长生入学方式也成为各学校乃至各区县争夺生源的途径。随着特长生禁止跨区政策的实施,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这一举措会对控制学生跨区流动产生积极作用。但同时,一些市教委批准可以接收各类特长生的学校也对对特长生的禁止跨区政策和逐渐减小特长生招生比例的政策实施提出了的顾虑。首先,禁止跨区招收生给学校的特色教育的顺利开展带来挑战,特别是像交响乐这样的团体项目。有些时候在本区县内不能找到合适生源来补充具体的声部位置,只有通过跨区招收才能实现。目前收紧跨区招收特长生给这样的学校带来特长生源不足的困扰。其次,特长生不再是入学法宝,特长教育需要进入新常态。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为实现全面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逐渐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的目标,未来几年特长生入学方式很可能会退出小升初招生的历史舞台。同时,随着高考和中考招生工作的改革,特长加分等政策也将被废除。当特长不再是升学法宝的时候,家长和学生将如何面对特长教育?当特长生入学不再是各学校争夺生源的重要途径的时候,教委和学校将如何继续开展特长教育? 这些是摆在所有人面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四)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理想与现实

 如何能够实施北京市今年的小升初新政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北京市采取一系列举措使得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近年逐步得到提升。各区县根据各自特点和情况采取推进优质校一体化办学,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完善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机制调整校际,学区间以及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满足各方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2]北京市东城区凭借“盟(学校深度联盟),贯(九年一贯制),带(优质教育资源带)”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在2014年度的小升初改革中初战告捷。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东城区今年就近入学比例达到88.4%,高于北京市76.82%的平均水平。其中进入优质教育资源初中校比例达到73.36%,比2013年增加45.8%。[3]笔者通过走访发现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普遍对改革持积极态度。优化教育资源共享,对学生来说是绝对有利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带内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有助于幼小中衔接。针对在深度联盟,受访者充分评价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享受教育资源,给教师间的合作与有效竞争创造条件。但联盟校间的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了诸如生均经费管理,两校教师课表编排,两校学生成绩录入,两校间教师绩效工资差异与工作量变化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以往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区县采取了引进区外优质资源建立学校的做法来扩大本区域内的优质教育资源。丰台区今年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20所学校。[4]石景山区和朝阳区也纷纷引入名校进入本区。[5]一些受访者在访谈中表达了对这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服务面做法的担忧。通过引进名校,把原有公办学校更名可以在心理上满足家长和社会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但如何通过更名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培养优质师资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

三、北京市2014年“小升初”政策强弱危机分析

根据对北京市2014年“小升初”政策以及各方面反馈意见的归纳总结,可以将2014年北京市“小升初”政策分别从优势,问题,机会和威胁四方面给与梳理。通过取消特长生对教育特权说不,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教育教育资源服务面,进一步明确就近入学概念方式,加强学籍管理等举措,2014年北京市教委的教育新政至少在政策层面给家长,学生,学校和全社会带来了实现公平公正均衡和谐的公办义务教育的希望。积极扭转了北京在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和对义务教育小升初择校难题无解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通过对各项政策的分析,我们发现一些固有的以选拔为目的的教育理念依旧存在。而且,由于一些制度缺乏整体考量和系统建设,如何具体落实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及其相关的入学方式改革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教育系统外部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均衡多样和谐的小升初升学体系是值得期待的。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政治经济社会的大背景对政策层面的影响。小升初政策不是简单的升学政策。为了完善相关政策需要整个社会体系和教育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如何确保非京籍适龄学生在北京接受公平且具有连续性的教育? 如何进一步推进“脱精英化和脱功利化的公办义务教育”已成为目前摆在北京各级政府面前的课题和挑战。

四、讨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北京市2014年小升初政策以及相关政策实施的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说北京今年的小升初改革内容是丰富全面的,政策执行是果断的,结果是振奋人心的。一系列的举措扭转了北京在解决择校乱象方面的尴尬局面,同时一系列改革也把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全面就近入学带入了“新常态”。笔者将这种“新常态”总结为:公平,回归,均衡,优质,创新,公开。

公平,即让每一个适龄学生都能平等的享受优质义务教育资源。2014年的小升初入学政策中已经采取措施严厉禁止了“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如何能继续保持和深化这种改革需要各级政府的决心和作为。需要对政策调节入学和寄宿学校招生入学有进一步的解释,明确标准,谨防特权和特例再次在这两种入学方式中出现。同时,如何完善非京籍适龄学生在京入学升学办法,切实保障非京籍适龄学生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利也是北京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善的。创造一种更为包容和公平的义务教育环境才是彰显北京精神的具体表现。

回归,即让全社会重新认识和理解义务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回归普及型教育,回归可自由发展的教育。[6]2014年北京小升初政策的改革在通过努力逐渐淡化“推优”这个代表传统精英教育理念的招生入学方式。这也是迈向义务教育的“脱精英化”回归普及教育的第一步。同时,回归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特长教育,特色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作用。随着中高考考试改革的推进,特长生逐渐将不再加分,不再与升学挂钩。在笔者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一小步。[7]特长教育不再成为入学敲门砖的时代的到来促使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回归到思考什么是特长教育?为了实现特长教育特色教育的“去功利化”,建议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带有比赛性质的竞赛活动,变比赛为展示。同时,还可以考虑充分将特长教育和特色教育与学区社区文化相结合。一系列的改革也可以让我们的校长,老师和家长逐步回归“教育者”的本位,真正思考如何育人如何兴教。

均衡,优质和创新是义务教育入学方式乃至整个义务教育新常态的最突出表现。北京市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在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初步实现了区域内教育资源硬件方面的均衡。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区域内师资方面的均衡。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服务面,深度结盟,建立教育集团等创新模式可以帮助区域内各学校(特别是薄弱校)实现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师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但推进这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建立与之协调的评价系统,人事系统以及财务系统。[8]创新成为了北京市2014年小升初改革的新动力。除了通过联盟,学区制,教育集团等方式来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外,北京的一些区县还通过引进名校,大学附中或者是大学附中的民办校,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种方式调整合优化教育资源。[9]在挂牌改名后,如何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提高管理,教育教学的层次和水平需要合作方之间的协调,同时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监督和评价。[10]

公开,即对教育信息,招生信息,公办学校经费,师资分配,招生范围,招生计划和录取结果以及学校学区评价结果的公开。随着小升初过程的简便化和信息化,相关信息可以更及时准确地发布。与此同时,给了更好的掌握市民和学校对当年政策的评价和建议,建议建立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家长三方意见交换系统。通过植入在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个人页面的调查问卷来倾听公共教育服务利用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发布,积极欢迎各种社会组织和媒体参与监督和报道。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5398.html上海教育科研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