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研究生文学作品赏析课程的“微学习”研究

作者:李娜,宋晨虎来源:《芒种》日期:2016-01-25人气:686

引言

在移动网络技术等新技术的带动下,新的学习平台和工具、新的学习主体的学习需求与目的、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理念都在发生改变,“微学习”以时间和内容上精炼、简洁和短暂的优势迎合了当下学生对即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并得到了广泛认可与推广。在此信息技术发展和即时学习需求的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微学习与研究生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文学作品赏析教学为例,探索如何以微学习理论和平台为基础发展学习者自主学习平台和提升二语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

1.微学习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奥地利学者林德纳(Lindner)2004年首次提出微学习的概念,即“把知识分解为小的、松散的但相互关联的学习单元、利用微型媒体(手机、MP4、平板电脑等微型终端)、聚焦于时间较短的学习活动”。微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与联通主义,使用片段化微型学习内容、技术上符合现代媒体的发展趋势、理念上是连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使学习成为连续且统一的全景化学习观(祝智庭等, 2008; 顾凤佳等, 2008)。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Martin Linder教授提出了,微学习怎样才能与学习者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复杂情境整合的研究课题,随后学者Odriguez D.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本体论的微内容目标分类”,这些研究将微学习资源服务朝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微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传统教育资源“微型化”和“合理分类”,以适应微学习和移动终端的特点。近几年,国内外研究针对语言学习的微学习呈现深入趋势。首先,一些研究者构建微学习平台,以关注学生注意力聚焦的时间限制与学习体验为中心,如:基于LBS的情境感知微学习系统设计与应用(庞宏建,2014),手持终端环境下微学习资源的情境化设计方法探索(吴军其,2012),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李小刚,2013),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顾小清,2009)等;其次,一些专家在微学习平台上,注重个人知识服务研究,构建具有较高要求知识内容的组织模式,如:面向个性化推荐的用户兴趣建模技术研究(宫玲玲,2013),自适应个性化信息服务:基于情境感知和本体的方法(潘旭伟,2009);另外,在微学习与语言学习呈现纵深研究趋势,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如: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邵华,2014),基于移动通信环境下微学习的开放大学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刘琼,2014)等。微学习基于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运而生,适应了学习者呼唤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体验的需求(祝智庭等,2008),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微学习在内容上具有中心明确、短篇幅小和结构清晰的特征,复合“个体对局部的意向聚焦比对全局的意向聚焦倾向大”和“工作记忆容量”(陈江涛,2014)。

2. 微学习理念下的研究生文学作品赏析

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作为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二十年之久,他提出: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在莱文看来,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即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大学英语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是学校范围内发展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课程。大学中的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学会思考和选择,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研究生文学作品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英文赏析能力以及通过赏析经历提升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英语的知识特点同其它学科一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知识层次循序渐进的展开。随着学习课程的深入,知识点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例如,词汇学习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也渐渐的从简单的单词过度到四级、六级、再到更深层次的专业词汇等。同样,对于英语的表达方式来说也是由初级的表达方式过度到倒装、从句等相对复杂的句式,再到俚语、习惯用语等特殊句式。理解和掌握已学知识是不断的记忆和强化研究生阶段学习更复杂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的基础。因此,为了满足系统的实际需求就需要以英语知识结构的特点为基础确立文学作品赏析梯度框架。

3.微学习与研究生文学赏析课程结合的路径研究

语言习得作为一个复杂过程,习得过程涉及学习者心理、情感、习惯、体验等个体因素。研究生文学赏析课程的微学习平台构建,可以以动态文本、视频等形式为提升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提供新路径并挖掘文学赏析课程与二语学习者语言习得密切相关的内隐特征。

首先,学习空间具有泛在性。微学习的在学习时间上的优势是时长较短且零散,学习空间也可因空闲时间可以自由使用。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场所因网络泛在化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和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校园网WIFI全范围覆盖和学校自主学习平台资源库,学生可在任何空闲时间自由进行学习,实现了即时通信与交流大大提升了学习的便捷性。

其次,学习内容主题明确且片段化。微学习的学习内容由许多微小的学习片段组成,学习片段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也包含着松散的联系,经典的文学的原著,制作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碎片化的自主学习资源,以支持情境化和碎片化学习,并且可以动态重组与更新。

再次,学习过程注重个人体验化。大学中学生兴趣迥异,充足的资源库可以使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独特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偏好和方向进行选择,使得学生获得一种放松且娱乐性的学习体验。

最后,微学习交互性。微学习基于微媒介构筑的关系网络,学习活动更加强调社会群体性和社会交往性。根据文学阅读内容取向,设定词与词之间以概念为节点形成的心理词库组织模式与学习者词汇习得程度密切相关。针对不同语言输出水平的研究生,基于二语心理词库组织模式及规律特点,可以构建结构合理的“微学习”结构和内容,促进和深化不同语言水平的研究生对文学作品知识理解的深度与语义网的扩展。文学赏析课程的反馈平台,可以使得学生根据学习心得和体会对内容进行点评,激励和督促学习者参与学习,加强交流和反馈,根据多元化评价手段考察学生预期目标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培养情况。

结论

研究生文学作品赏析课程与微学习的深度融合,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资源拓展,其方式和内容设计需遵循认知心理规律,本文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供的智能化平台,根据处于研究生阶段的语言学习者在的认知习惯、方法、心理、情感等个体因素的区别,构建符合学习者语义网络链接规律的微学习组织模式,具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对抽象语义趋向及语义韵知识点的扩展,通过文学作品赏析与后期反馈评价深化语义网络和语言知识技能内化的程度。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