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李贺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作者:金清子来源:《芒种》日期:2016-02-09人气:2034

李贺(公元790--816),字长吉,生于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父亲李晋肃曾经当过县令。李贺虽然比孟郊晚出生39年,比韩愈小22岁,但他却是少年成名,王定保在《唐摭言》中写道:“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但是年少成名并没有让他实现远大的自我期望,他由于有讳父名而不断遭人议论,因而不能参加进士的考试,后来只作了一个掌管祭祀的从九品的奉礼郎,不久便托病请辞故里,卒于故里,时年仅仅二十七岁。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李贺将其全部的生命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了对诗歌的创作上,他“骑驴觅诗,苦吟成性,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死后留有《李昌吉歌诗》,存诗大约二百五十对首,除了一些伪作之外,基本上可以确定李贺本人所做的诗歌大约有二百四十余首。李贺的诗歌总体上呈现出造语奇特、想象怪异、冷艳幽奇的风格特征,对险怪且冷艳凄迷的意象有着格外的偏爱,阅读李贺的诗歌,仿佛像进入到了一个个阴森恐怖的别样世界之中,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写道:“险怪如夜壑风生,暝岩月堕”,因此他被后人称之为“诗鬼”。李贺虽然是皇室的后裔,但因家族的没落和家境的贫寒使他不得不忍受现实的凄风冷雨,又加上他自幼身体羸弱,因此他对生死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深刻且敏感,这种敏感也使得他比常人体会到了更多的人生苦涩。实际上李贺不仅追求着生命的长度,同时也在渴望生命的密度。目前学界对李贺的研究还是集中在诗歌风格的阐释上,而本文将着重分析其诗歌中蕴藏的生命意识。

一、对生命意识的追溯

永恒与有限的关系、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来去亲疏的关系一直是古代文人思考的问题,特别是生命体悟和感慨,自古便已有之。他们总是在大自然四季的更替变化、日出日落的循环往复中去解读时间和体味生命,因此许多的诗歌作品都对生命意识和人生哲理等进了透彻的揭示,在思辨中又不失诗意的盎然。

首先,古人对时间意象非常重视。时间意象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古人总是借着对时间的吟咏表达出对生命意识的忧患或者体现出对人生真谛的思索和探讨。古人笔下的生命总是短暂且且充满了忧患,总是把人生的短暂写的特别充分且突出,带给人一种转瞬即逝的感觉,所以在时间意象的选择上,他们主要采用两种,一种是用宇宙中时间恒久的意象,在物长人促、人物异质中反衬中生命的有限,如“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回车驾言迈》)就是把金石和人进行了异质对比,以金石的永恒坚固反衬出人生命的短暂脆弱,《青青陵上柏》、《驱车上东门》等都是将永恒的时间意象和有限的人生相比较;另一种是很快消失且短暂的时间意象,以此在敏锐地节序感、微妙的空间感以及深切的世态炎凉感中传达出对生命易逝的惋惜,如“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阮籍《咏怀·其四)、“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稀”(曹植《赠白马王彪》)等。

其次,古诗在咏叹中充满对生命的思考。面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古人在不断的咏叹中也表现出了他们对生命的思考。面对生命中的忧患和苦乐,有的人提出了消极的解脱方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这实际上是诗人的一种自嘲,人生不仅短暂而且还充满着无限的忧愁,但有的诗人则提出了与之完全相反的生命态度---及时行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诗人是从精神解脱的角度来看待生命的苦痛和无常,此时的物质条件已经不再重要,“欢乐难具陈”(《今日良宵会》),即使总是良宵聚会、斗酒相娱也不会觉得浅薄无知。除此之外,诗人在生命和时间的流逝中对来去的亲疏关系也有深切的体会,“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从中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思考,诗人在来去相继、循环往复和新陈代谢的历史长河中来看待人际亲疏之间的推移和转变,从而揭示出生命和时间的流变给人带来的角色上的转换。

二、李贺诗歌生命意识凸显的原因

李贺的诗歌一直执着与对生死的描写,因此他的诗歌总是显示出怪诞且悲凉之感,并在险怪、悲凄中渗透着对生命意义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和探索,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饱受生活、官场带来的痛苦体验,这也让他对人生哲理和生命意识有着特殊的理解。

首先,李贺悲惨的人生际遇。李贺生活的中唐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时代,不仅皇帝无所作为,并且还常年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此时的诗坛也失去了盛唐那种张扬激昂的风貌,因此诗人也都失去了盛唐时期的飞扬自信和磅礴气势。李贺作为唐代的皇族后裔,他一向自视甚高,在诗歌中总是以“皇孙”、“宗孙”等自称,但可惜生不逢时,家道的中落只能使得他的希望变成一种幻想,几次科举考试最终还是名落孙山,这无疑加深了他沉重的失落感。实际上李贺原本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青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但无情的现实和悲惨的人生境遇使得他的精神一直处于极度的压抑之中,因此他对生命总是抱有一种早衰的心态,如“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由此可以看出李贺对短暂的生命感到了无比恐惧,并且对生命和死亡有一种病态的关切,因此他开始对人生、生命和死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而他的诗歌中体现着浓厚的生命意识。

其次,李贺独特的性格。除了悲惨的人生际遇之外,李贺自身的独特个性也影响到了他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形成。李贺虽然天生体弱多病,长的很纤细,但他却长着“通眉”、“巨鼻”因此总是以“壮士”资况,如“巨鼻宜山褐,庞眉人苦吟”(《巴童答》)、“长眉对月斗弯环”(《《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十月》)等,身体上的缺陷也使得他对生命意识有种特殊的体验。生理上的缺陷使得李贺形成孤傲冷漠且抑郁的性格特征,很少与人进行交往,他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保护性,极度的可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但同时也希望得别人的赏识和提携,但由于现实和自身的原因,他总是以失败告终,因此他的诗歌在极度的痛苦中表现出了生命的忧患和无奈。总体上说,李贺一直生活在一个连锁痛苦反映的世界里,越是想摆脱现实生活的痛苦反而越陷越深,由此使得李贺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诉说着生命的敏感于脆弱,他甚至用写游仙、鬼怪、梦幻等来派遣心中的苦闷痛苦。

三、李贺诗歌生命意识的体现

自身和现实的缺陷使得李贺注定是一个天才式的不幸之人,他对时间和生命都有着易于常人的敏感和忧虑,因此他的诗歌格外的重视心理上的描写,同时也格外注重对外界事物的幻想,所以他更具有诗人的独特气质。

首先,李贺诗歌强烈的生命忧患意识。李贺是一个敏感且主观性很强的诗人,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但又因为身体的羸弱经常产生命不久矣的忧患意识,所以他对时间的流逝格外的敏感,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时间停止,以此使得心灵多一份自我的安慰,但这在实际中是做不到的,因而李贺总是在迷茫彷徨中自我矛盾。如《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诗歌借助诗人从人间飞到天上,在从仙界返回尘世的独特幻想揭示出了作者对生的渴望、对美好仙境的向往和人生的短暂、现实困厄等一系列的尖锐矛盾,这一切无情地困扰着李贺脆弱的心灵,使得他对生命总是处于一种深深的忧患之中,同时也可以将这一切视作他苦闷的源泉和象征。

其次,李贺诗歌中具有强烈的生死焦虑意识。中唐时代的不幸更是增加了李贺个人不幸的悲剧色彩,同时病态的心理也使得李贺对生死产生了焦虑意识,纵观李贺的诗歌可以发现,他总是运用一些冷艳凄迷且奇怪畸形的审美意象,如“冷红”、“愁红”、“寒绿”、“古血”、“血斑”等,因而其诗歌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悲哀顽艳和病态的一种审美特征。为了强化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李贺在词语的选择上也是格外的挖苦心思,尽量达到视觉、听觉和味觉之间的相互贯通联系,以此达到诗歌最大的艺术效果,不过这在侧面也更加的表现出了其强烈的生死焦虑意识 ,如在“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栋道。月午树立影,一山惟白晓。漆炬迎新人,幽扩萤扰扰”(《感讽五首·其三》)中,荒芜的山野、惨淡的夜晚以及阴森恐怖的墓地、鬼境都透露着浓厚的死亡气息,实际上,李贺笔下的死亡正是他对生命的一种渴望。

综上,从本文的论述中可以发现,李贺的生命意识更多的表现出了他对时间易逝、生命短暂的敏感和无奈 ,其诗歌的遣词造句、修辞设置、意象结构等 都表现出他内心深处强烈的生命意识,笔者认为这同时也是他诗歌名垂千古的真正原因。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