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影片《永生羊》独具民族特色的意境美

作者:郑洁来源:《视听》日期:2016-07-07人气:2466

电影中的意境主要体现为环境与人物的交融,在有限的场景中升华出无限高远而空灵的境界。中国电影的发展征程中,通过运用镜头营造诗化出境界般的画面,使其具有浓浓的中国韵味和民族诗情。通过感物兴情、情与物融,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影片。在少数民族的电影中,哈萨克族题材电影与其他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相比,数量不多,呈现的发展趋势也是相对缓慢的,但通过以哈萨克族的民族特色为主体,展现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生活,突出其所特有的民族心理与精神的影片却是值得探索与思考的。

《永生羊》是一部哈萨克族的电影,改编于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散文《永生羊》。影片中70%的叙述画面是在后续改编剧本中新加进去的故事内容,将哈萨克民族传统游牧的生活方式与影片中的情和新疆的美丽圣地喀纳斯的景相融合。这种方式的表达更加突出了哈萨克族的思想性、地理性、民族性和传奇性。影片是采用哈萨克语同期声拍摄的彩色故事片,名为萨尔巴斯的绵羊由散文中的主人公转变成一种线索性的电影叙事提示,一种抽象的“萨尔巴斯精神”,融民间信仰、民族仪式文化与生存哲学于一体。

一、借景抒情传达意境

关于意境,情景说中强调的是景为情设、情因景观、情景交融,情为主导叙事线索的明线,景则为不露斧凿之痕的辅线。在《永生羊》这部影片中,男女之间的爱情是由草原大户人家苏丹的女儿乌拉库巴将被强行许配给母亲的娘家人为导火索,多情的乌拉库巴不甘于自己的幸福被他人主导,在追逐自由爱情的路途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挫折与磨难。就在乌库巴拉走后的那一夜,夜袭的狼群咬死了很多只羊,其中也有那只曾经被遗弃的弱生绵羊萨尔巴斯。这只被遗弃的弱生绵羊是人生命运的一种喻示,在喻指凯斯泰尔遭遇“无望之爱情”的难以承受之痛,同时也隐约预示了乌库巴拉私奔后的坎坷命运。

这种景、情、人三者充分运用了自然环境的表现力,有机地将人物的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情与景谐,物我情融,《永生羊》中意境的形成便是从“情景交融”开始,情在草原的景中,景在哈萨克族人的情中,景融入情,情里隐含着景,情景达到和谐统一。草原的辽阔无垠,注定给人的心中种下不羁的豪情,乌库巴拉的为爱私奔以借景抒情来予以表达。虽然这一爱情观在影片中以悲伤的结局而呈现出来,但却将情景交融的意象显现出来,借以展现哈萨克族女人不甘于被掌控的命运,让人引发想象,揭示人生哲理,从而产生了较大的艺术魅力。电影意境就在某个特定的场景中被感知,营造出这个场景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境。

二、以实求虚、虚实结合,呈现空灵跳荡的电影影像

在《永生羊》的影像表达过程中,“羊的永生”通过一种以实求虚、虚实结合的方式,将哈萨克族人对生命轮回的尊重在诸多仪式的象征转换里呈现出来。在哈萨克族人的生命中,生与死都是一种尊重,并都具有同等价值,所以,生就是死,死亦是一种生。只有在生死的等值中,羊才能够永生。影片的叙事结构并不是遵循时间的线性发展来布局的,而是在春、夏、秋、冬四次迁徙转换牧场的空间结构的衔接中体现出来的。

在春天里,当哈力还为孩童时,牧场中获得初生羊羔萨尔巴斯的喜悦之情,给人的感觉是暖心的。“孤儿”萨尔巴斯的到来是一种生命初始的象征。在夏天里,哈力在族人的见证下完成了成人礼,并祭羊献神,此时象征着哈力的成长迈向新生,同时发生的还有乌库巴拉与花旗王阿赫泰私奔,萨尔巴斯被狼咬死的事件。在秋天的牧场里,新寡乌拉库巴被花旗家族驱逐并实施水罚,奶奶莎拉救下乌拉库巴,并撮合她改嫁叔叔凯尔斯泰。乌拉库巴在奶奶的施救下虽获得重生,但失去了照顾两个孩子的资格。冬季里的牧场是艰难的,哈力与叔叔凯尔斯泰共同救下了另一只新生的萨尔巴斯,并杀死了一只冻僵了的母羊来献祭。获救的萨尔巴斯被乌库巴拉出于母爱之情悉心照料,乌库巴拉不畏惧暴风骤雪寻找羊奶。冬去春来,随着四季的轮回,奶奶也离开人世,哈力成家育子,杀羊献祭。在哈萨克族人中,生与死都是绝对价值的,它们之间是不存在分离的,生的存在是现实生活中的喜悦,死亦是一种道德的完善。在电影的轮回转场中,多次出现献祭的形式,如影片开始时岩画上再现这一仪式。哈力成长仪式上,在族长的主持下,凯尔斯泰实施献祭;路遇冻死的绵羊,哈力与凯尔斯泰再次实行了献祭;奶奶沙拉去世时,哈力实施了羊的献祭。一次次的献祭中,都少不了一句关键话,即祭祀秘语:“你死不为受罪,我生不为挨饿,原谅我们”。

当一个民族对一种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常态的对待,那么这种物也就是这个民族特有的代码,就会给他者带来视觉的冲击力。“永生羊”的永生在献祭的过程中,实现了一种人与羊的生死交换。影片通过提供“实”的信息,使观众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把人与羊的地位等同,实现了人羊集体被认同的关系。羊成为替代人的一种物体,也是生命轮回的一种象征。

影片中一些空镜头的呈现也是一种意境的表达,精神时空都超越了一般时空,喻示着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生命历程。草原的美景,可以说是美不胜收,蓝天、白云、蒙古包、连绵的青翠山峰,如画如诗。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色的呈现,进一步抒发了民族特色的人物表达和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实际上包含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人生感悟,同时更体现一种中国民族特色文艺所追求的独有、空灵、跳动的意境之美。

三、“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探寻银幕视像之外

电影创作者创造出意境,在抒发自身独特审美情怀的同时,也将创作视角指向未来的接受者,也必将引起接受主体的联想。接受主体通过对空白的填补与创造,与创作主体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同时也创造、延伸和扩展了“空白”,从而获得“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影片通过一种“虚实相生”的方式接通有限与无限。具有生命价值的个体存活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在自然中生命的绵延是一种无限的轮回。对于草原土著的哈萨克族人而言,草原不仅仅是一种供给他们生养的自然环境,更多的是赋予了一种生命的象征,羊、骆驼、马并不是作为物化财产归属于人类,它们早就和草原上的人们成为亲人、家族和部落,人与草原真正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草原上,动物对于生命的的意识影响着游牧民族哈萨克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面对困惑、面对伤感、面对自己的认识,通过影片中的“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抒发他们对于整个人生的感受和理性的思考。在描绘具体的情与景之外,构成了一个令人驰骋遐想、回味无穷的艺术空间,象征了一种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心灵境界和精神志趣,创造出一个似有实无、似无实有、若有如无、亦有亦无、有无相生的境界。

意境是由景与情、形与神、意与象、思与境等因素构成的,不是对应于片中实景实物孤立的表层意义,而是来自影片的整体情景、结构、气势、手法和语言,透露着影片的整体审美效果,是一种“整体质”。在作品中,只有当那些因素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时,才能表现出特定的意境。《永生羊》这部影片所具备的意境是民族化的色彩,作为我国首部的哈萨克语同期声彩色故事片,更深刻地展示出哈萨克族基于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民俗而表达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哲学,独有地勾勒出人文新疆的形象。

四、结语

通过叙述的推进,创作者将纷繁复杂的要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观众借助完整的故事情节体会影片所表现的生命意义、生命哲学与生命轮回。当今时代,人们都在探寻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终极价值指向。《永生羊》在尊重艺术文化的主题选择前提下,充分呈现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迅速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文化层次方向,是独特的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意境美的影视作品。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