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奇葩说》:现代传媒语境下的网络自制节目范本

作者:孔晶莹来源:《视听》日期:2016-07-08人气:1392

本文对《奇葩说》的节目形态进行深入探索,挖掘其节目价值及其成功的原因,观察网络自制节目的全新风向。


    一、标新立异的节目形式

(一)娱乐化的现场氛围

按照以往受众的认知,传统的辩论节目一般体裁严肃,攻辩规则十分严谨,西装革履的攻辩双方、正襟危坐的裁判和主持,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和严肃的竞技氛围。观众在这种节目氛围下会明显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控制力,这种辩论节目或者是传统的辩论会无法在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传媒条件下吸引到大量受众的原因就是娱乐化特征不明显。这里的意思并非是辩论节目必须要在娱乐化土壤和背景里才能够生存,而是作为一个门户网站的综艺节目,制作者必须要考虑节目的收视率和受众的观看需求,娱乐化包装就成为《奇葩说》这种辩论节目的出口。首先,“奇葩”是一个新兴的网络名词,泛指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另类的人群。这种基础的定位使得受众会有浓烈的好奇感和探查欲,栏目对参与比赛的选手也按照“奇葩”的设定进行了独特的包装。比如第一季的冠军选手马薇薇曾经是中山大学辩论队的职业辩论选手,通过栏目组的包装,她变成了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大龄剩女的形象,这本身并非是对人物刻意进行丑化,而是通过营造一种噱头来吸引受众关注节目内容本身。其次,评委和嘉宾也受到了娱乐化包装的考量。比如在第一季的节目中,高晓松的颜值就经受了很多次调侃,蔡康永的着装也遵循了“奇葩”的风格和标准,每一期节目都十分另类惹眼。马东的广告植入聪明讨巧又不让人感到乏味,完全脱离了传统辩论节目或者辩论会中评委对于规则的把控。放松了辩论会中严苛的场面和节奏控制,选手可以在任何时候插科打诨,可以尽情展现自己幽默的智慧,甚至可以和评委开玩笑,这在以往了辩论节目中是根本不敢想象的。第三,节目演播室和后期的剪辑制作也迎合了娱乐化的需求。演播室的装饰色彩鲜明、轻松活泼,后期剪辑方式模仿《康熙来了》,用娱乐化的字眼去叙述娱乐化的故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颠覆传统的选秀模式

《奇葩说》自身定位是综艺节目,但是随着节目流程的进行,其呈现出的形态慢慢靠近了我们以往认知的选秀节目。以第一季为例,从海选到正式进入演播室后的录制过程,每一期都有淘汰和竞争的意味。这种竞争的冲突似乎被娱乐化的环境淡化了,但是实际上仍然是观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选手在场上的突出表现不断为其积攒着人气也收获了场外超高的关注。随着比赛的不断进行,选手的能力对比愈发明显。在这样的选秀机制下,即便是一档娱乐节目,也依旧展现出了强烈的竞争力和火药味。观众在众多的选手中一眼就可以分辨哪些选手更为出众,这种明显的对比和反差在节目的第二季有所放大,“新奇葩”面对已经积攒了人气和观众关注度的“老奇葩”进行对决,在保证了收获第一季铺垫的人气基础的同时把竞争拉到了全新的高度。“新奇葩”除了经验和人气之外,还有一个很被动的设定,就是自己对面的选手全是有能力有才华的老手,如何在这些“老油条”中脱颖而出,这对新选手自然而然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也正是因为这种独到新颖的选秀方式,脱离了传统电视选秀节目的固定模式,让人们津津乐道。

(三)目的明确的受众定位

《奇葩说》在第一季开播的时候就有了非常明确的观众定位,即一档专给年轻人看的节目。在这样的受众定位的前提下,衍生出了节目运作的走向。选手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有几个岁数稍微大一点的也保持着非常年轻的心态。整个演播室里的观众年轻化,装饰年轻化,所有受邀的嘉宾年轻化,每期辩论的主题也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思想认知,都是年轻态的热点关注范围。节目的话题在传统的节目中甚至现在一般的电视节目中都无法拿出来正面讨论,但是《奇葩说》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匿名性质和新生态的媒介基础,把这些平常人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讨论的道德难题,甚至是较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再一次通过网络节目的形式拿到互联网上进行二次讨论。这个加工和包装的过程本身就很吸引年轻观众,再加上富有才华的辩手在台上才思敏捷地表达自身的观点,这种全新的互动形态一方面左右了观众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吸引了观众浓厚的关注兴趣。

    二、引人深思的传播效果

(一)视觉狂欢外表下的理性原则

《奇葩说》能在众多网络自制节目中引发热议,除了特别的节目形式外,人们更多的则是对节目内容的关注。从表面上来看,《奇葩说》是以“奇葩”为主题的一场视觉狂欢。在一个像游乐场一样的演播厅里,大家尽情嬉笑言谈,利用互联网的面具效应,纵情地展示自己的观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其实每期节目的主旨、选手的立论,都是经过主创团队设计和深思熟虑的。《奇葩说》意在寻找最会说话的人,观众在最会说话的人的辩论中立场会变得摇摆不定,可能一会儿支持正方,一会儿支持反方。但是出现了道德方面的悖论的时候,我们参与辩论可能只是关注辩论本身,而并非选手自身的立场。用严格的道德尺度约束辩论中可能会出现的道德难题,是这个节目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二)用最嘻哈的方式体现话语的力量

我们都相信语言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可能会感染人,可能会打动人,甚至可能被语言的力量所煽动。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度分工的社会化趋势下,人们很可能会在业余生活和互联网生活中寻求一个合乎理性的宣泄窗口。选手在辩论中,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华,充分地将论题中的矛盾和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观点中,通过各种辩论的方式让人感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观众无不被辩论中选手的机智所打动和深深吸引,观众会发现,在娱乐化包装的外表下,说话竟然也能如此有力量,一方面会感染我们,另一方面也会真正动摇我们之前所支持的观点。面对一些有深度的哲学命题时,选手们更多的是进行一种通俗易懂的年轻化解读,让人觉得两方都有道理。同时,《奇葩说》的选秀属性也可以充分表现出每个选手自身的个性和性格。这里的选手有的是大学教师,有的是职业辩手,甚至有小电台的主播。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年轻人用自己卓越的口才征服观众和评委,成就了一个个网红的同时也真正让人理解,原来有才华的人是那么有魅力,而这种魅力,又因为他是一个“奇葩”,而被无限放大了。

    三、网络自制节目的阶段性范本

首先,在泛娱乐化的网络平台上想要独树一帜,必须让节目具备一定的独特的内涵。《奇葩说》的官方宣传语是“寻找最会说话的年轻人”。用娱乐化的外壳对节目进行一定程度的包装后,我们看到的仍是“最会说话的年轻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诞生出了太多浮躁的、没有细致思想加工的网络节目。用低俗的娱乐形态可能会一时间吸引到部分观众,但是我们仍然坚信,电视节目必须是内容为王的。没有深刻的节目内涵和运行机制,一味地采用廉价的手段去谄媚迎合观众,这样的节目也必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受淘汰。

其次,《奇葩说》在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互联网自制节目,的确展现出了更多的投入。以马东为首的主创团队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节目效果,费尽了心思。从每期的嘉宾来看,《奇葩说》的嘉宾大多活跃在观众的视野当中。常驻嘉宾高晓松、金星、蔡康永也属于当下活跃在娱乐圈的大牌明星。节目团队人数众多,从前期策划、采集到拍摄、后期,实现了十分细致的分工,每个小组都尽心投入到节目的制作中。甚至为了活跃现场气氛,每期节目都会有固定的热场导演。这样一个不小的团队精心运作后带来每周一期的节目,会相较同一时段的综艺节目更为用心,也受到了更多广告商的青睐。精良的制作、用心的编排,再加上讨巧的广告植入,整个节目流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当资源不断积累,雪球越滚越大,后面的节目也会做得更好。

第三,互联网是全民的财富,做好受众定位尤为关键。《奇葩说》将“给年轻人看的思想盛宴”这个理念贯彻得十分彻底,所以从拍摄到制作的流程中就有了一个明确的风向。的确,现在年轻人是网络视频消费的主流人群,但是其他的人群也在慢慢接受网络,年轻人也在慢慢成长并向中年人的方向过渡。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制作网络节目前,必须要将节目的受众和节目自身所要传达的理念高度结合到一起,拥有一个认真且态度严谨的开始,才可能收获一个美好的结局。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