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何谓社会思潮?-民族论文

作者: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袁琳来源:原创日期:2012-03-19人气:2810
何谓社会思潮?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梅荣政教授认为,“综合分析各种研究成果中关于社会思潮的定义,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思潮本身的意识结构及其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地位这一问题上,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则构成了界定社会思潮的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综合说’,一种是‘中介说,。”“综合说”从社会思潮的结构体系出发,指出社会思潮由社会心理因素和思想体系因素构成。中央党校邢贲思教授在《当代世界思潮》中写道,任何社会思潮都是理论和心理两种形态的统一。“中介说”从社会思潮在整个社会意识系统中的地位出发,认为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系统中的理论意识(思想体系)和普通意识(社会心理)之间的中介意识层次。有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相互转化一般地要经过社会思潮这个环节,社会思潮在社会意识结构中处于中介地位。”
综合这两种代表性观点,我们认为,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相应的思想体系为支撑,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具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它具有以下的重要特征。
第一,时代性。梁启超说:“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社会思潮是一种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的经济基础,总是反映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二,群体性。仅仅是个人的理论观点称不上社会思潮,只有当这种思想得到相当程度的社会承认,成为覆盖面广泛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思潮。梁启超写道,“凡时代思潮,无不由‘继续的群众运动而成’”。“吾知时代思潮之为物,当运动热度最高时,可以举全社会各部分之人,悉参加于此运动。”
第三,传播性。社会思潮要得到社会承认,就必须借助各种媒介,向大众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才能在相应范围领域,被某些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所接受,形成一定规模后发展至高潮,再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传播减弱甚至停止,这一社会思潮逐渐衰落。传播是社会思潮内在的运动方式,贯穿其整个活动历程。
第四,流变性。社会思潮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思想过程。它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生活状态的特殊意识形态。当社会存在发生变化,反映社会存在的思维意识也发生转变,新的社会思潮就会取代原来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又是人们情感愿望的集中反映,当人们的情感愿望发生改变,社会思潮也随之转变,或转向其他领域,或流向另一群体。透过社会思潮的此消彼涨的演变可以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
第五,政治性。社会思潮反映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要求。阶级社会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其他阶级阶层与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不尽相同,就透过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表达出来。因此,社会思潮带有政治性,总是旗帜鲜明地支持什么或反对什么,甚至在受众多时掀起轰轰烈烈的思想运动。二、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态势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主要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社会流行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各种思想潮流。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思维以及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会思潮领域不可避免地产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态势。
第一,从产生背景来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反映了国际国内的深刻变化。国际层面,20世纪末,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苏东剧变使马克思主义遭受巨大挑战,社会主义步入低潮;新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具有新的活力,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博弈依旧剧烈。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涌入国门,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相继出现“萨特热”、“弗洛伊德热”、“尼采热”等,完全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国内层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运行及社会发展方面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出现新问题。面对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导致各种社会思潮涌现。
第二,从主题来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历史延续。考察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历程,发现中国社会思潮的活跃期一般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灭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诸多社会思潮涌现,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三次社会思潮活跃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至“文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风雨飘摇,仁人志士纷纷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反传统主义、洋务主义、激进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等纷至沓来;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危机,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中国如何抉择?所有先进分子都在思考,三民主义、自由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思潮影响日益扩大。建国前这两次活跃期的社会思潮都围绕着一个时代课题一一中国向何处去。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至“文革”,国际共产主义发展问题重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考验,各种社会思潮的焦点都是对社会主义观念的反思和探索。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从19世纪中叶开始,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就成为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当代中国大地蓬勃兴起的社会思潮正是延续了这一主题。
第三,从表现特点来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并存的图景。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当代中国显现出多样化的社会存在,如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生产力的不平衡、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多种利益分配方式等,导致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思潮受主客体的影响,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及不同的个性等,导致认识主体的思维各异。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复杂环境,导致认识客体的复杂多变。因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多样并存的图景。从学科领域来看,有哲学、经济、政治、法学及文化思潮学等;从发源地来看,有本土及外来思潮等;从性质来看,有马克思主义及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思想、还有封建主义思想残余;从功能来看,有积极和消极的思潮、进步和落后的思潮、正确和错误的思潮等。
第四,从发展演变来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历时性的动态发展。任何社会思潮都产生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受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制约和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必然经历一个潜伏启蒙、发展高潮、蜕分衰落的动态发展过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社会矛盾的转化呈现潮起潮落的动态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之初,随着一系列的拨乱反正,以真理标准的哲学讨论为开端,理性批判思潮席卷中国。80年代初,随着中国社会发展重点的转移,人道主义思潮逐渐兴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逐步确立,自由主义在中国大行其道。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国际经济旧秩序与中国经济发展利益产生各种冲突,民族主义思潮在国内不断强化。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科技治国思潮在中国大地迅速流行。
第五,从社会影响来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表现为实践性与批判性的统一。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不仅具有学术性,更具有实践性。众多社会思潮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向民众传播,争取大众认可,在社会民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积极夺取话语权,将理论付诸实践。因此,许多民间思潮都影响着政府决策。随着思想大解放,人们不断地去反思历史、审视传统,批判错误的不良的以及落后的事物。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不仅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端,更批判不合理的现行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也批判错误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如新左派思潮就对中国革命和改革进行反思,对历史采取历史主义态度,肯定中国革命和改革,同时批判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批判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对基层民主给予充分肯定,在制度问题上提出一些创新意识。
三、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引领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受社会存在决定,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有着重大影响。一种社会思潮,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影响社会发展并给人们带来直接冲击的物质力量。如果这种社会思潮是正确的,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就会促进社会的前进发展,如果这种社会思潮是错误的,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复杂多变,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提倡发展科学的、正确的社会思潮,批判抵制反科学的、错误的社会思潮。
1、理论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和整合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做出科学的正确的理论回答,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居于指导地位。
其次,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社会思潮的一般性质、特点、作用等,以及各种具体的社会思潮,从理论上澄清认识。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批判精神,客观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借鉴合理成分,摒弃错误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汲取营养。
最后,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和整合多元社会思潮,明确目标方向,形成共同的思想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们思想认识的差异性和独立性日益明显。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去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形成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思想认识,让多元的社会思潮统一于一元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
2、实践方面,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路径。
首先,完善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制度建设。社会思潮处于潜伏时期,通过预测机制,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正确分析判断各种思潮;社会思潮处于发展繁盛时期,运用疏导机制,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疏通,引导其向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
其次,构建良好的信息平台。关注社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及时掌握民众的思想状况,以便作出积极反应,及时有效地做好引导工作。
再次,科学控制社会思潮的传播。媒体是社会思潮传播流行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积极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对话,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最后,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宣传队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并通过国民教育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走进人们的头脑,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武器”。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