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蝗虫的佛教色彩-社科论文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李娜来源:原创日期:2012-04-10人气:2045

对于蝗虫,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六有具体的介绍:
“蝗虫。上胡光反。《尔雅·食苗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蠈。’《说文》:‘四种虽异名,皆蝗虫也。’《广雅》:‘螽,蝗也。形如负螽。’其实各别,颜色大小不相似也。故有蝗螟蟊蛾之异名也。”
佛经中,蝗虫亦是作为一种灾害者的形象出现最多,如《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百二十章》中有偈曰:“省鼠及蝗灾,灾害并辐至。”即将蝗虫与老鼠并提,皆是害虫形象。再如《大宝积经》卷第三有偈云:“苗稼不登时,蝗虫起灾暴。”皆是此类。
与中国传统文献不同的是,佛经中的蝗虫形象是多作为譬喻而出现的,象征着佛教中所谓的现世人生中所遭受的苦难与罪恶,要通过修行佛法,经由佛经的开解才能从苦恶中解脱出来。如《菩萨处胎经》卷第五载: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譬如田农夫,选择良美地。下种不失时,溉灌以时节。长养苗成就,不霜虫蝗灾。究竟获果实,收藏无忧畏。菩萨真实法,六度无极田。消除悭贪心,溉以甘露水。善权方便道,明了去就法。导引众生类,得至不灭处。’”
即是将人生的苦恼比喻成“苗受蝗灾”,菩萨的六度真实法是能引导众生“得不灭处”的,就像苗不受灾,最后才能获得果实。而修习佛法所达到之境界,即是消除此诸如蝗灾之苦所达到之境界。《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五十七:
“又彼国土复得成就十种殊胜利益。何等为十?一者不为自贼他贼之所劫害。二者亦无恶贼毒兽蚊虻蝗虫等。”
此外,《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云:
“复次若有此塔之处,由彼一切如来加护力故,彼地四方而无毒龙雷雹风雨非时损害及诸怖畏。彼处复无诸毒虫蚁。所谓毒蛇狼鼠蝗虫蝮矮黄蜂黑蜂,乃至蜈蚣百足,悉皆远离。”
皆是将“无蝗”喻为“无苦”。
由以上观之,蝗虫在佛经之中亦是一种尘世的反面形象,是灾害的制造者、罪恶的象征,是佛法所要消除的对象。由此,我们也略可以窥见,佛教不管是在印度还是传到中国,对尘世间的事都是十分关注的,佛教是一个以人间现实为基础而生发演化出的宗教系统。
二、佛经中对于蝗灾的记载
佛经中关于蝗灾的记载,多数见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本土高僧所著的佛典之中,且多与史书对应。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六《庚午》载:
“……逍刘聪改称汉。(聪)字玄明,刘渊第四子,性极勇杰,承位自号昭武帝,改元光兴,在位八年。时河东大蝗食田,唯不食黍豆。靳准率人收埋之。哭声闻十余里。钻土复出,黍豆竟尽食矣。”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一《庚子》:
“宋京师地震。白气[一/旦]天。旱蝗。江浙福建旱都城大荒。饥者夺食于路,市中杀人以卖,日未晡路无行者。”
《高僧传》卷第五《义解二》之《释道安一》:
“时石虎死,彭城王石遵墓袭嗣立,遣中使竺昌蒲请(道)安入华林园,广修房舍。安以石氏之末国运将危,乃西适牵口山,迄冉闵之乱,人情萧素。安乃谓其众曰:‘今天灾旱蝗寇贼纵横,聚则不立,散则不可。’遂复率众入王屋女休山。”
《续刻释氏稽古略序》:
“丙子二年,宿松地震山裂,秦州山崩,黄州蝗。江浙自春至八月不雨。民大饥赈之。……五月民间讹言,朝廷采童男童女,一时嫁娶殆尽。彗星见于东北。七月武涉县有蝗。尹张宽仰天祝曰:‘宁杀尹毋伤百姓。’黑鹰啄蝗。尽命刊金履祥所著《论孟考证》行之。门人许谦序之。”
由以上材料可见蝗灾发生的两个主要特点:
1、蝗灾多发生于乱世,战争频繁,黎民百姓生活潦倒。如上述材料显示两晋时期北方政权并立,战争频繁,因此才有了“河东大蝗食田”。后赵石氏更是统治残暴,战乱不断,所以才有了“天灾旱蝗寇贼纵横”,高僧道安隐居山林。
2、蝗灾发生时,多灾并起,特别是与旱灾交替为虐,带来巨大的自然灾害。蝗旱灾害加上地震,百姓无生存之地,才有了“市中杀人以卖,日未晡路无行者”的惨痛惊人的现象。
佛教以悲天悯人为情怀,以解脱涅槃为夙愿。乱世之人面对佛家的西方净土,定会找到一种心灵的安慰与寄托。乱世正是佛教扩大其影响力的有利时机,面对灾害的发生,佛教定会有其消灾解难的方法,以博取人心。
三、佛教式的灭蝗手段
佛教中所记载的灭除蝗灾的手段与史书中有所不同,它以其宗教的特性记载了各种灭灾的灵异手段,其基本目的,无非重在传教,与此同时,亦有止恶劝善的积极作用,能给灾难中迷茫的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安慰。
1、皇帝以其虔诚灭灾
佛教在其发展中深刻意识到,只有获得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存在与传播,因此,佛教常常将最高统治者引入佛经故事之中,利用其威严与影响力,增强其说教的力度。而这和佛教所宣扬的劝善止恶的宗旨也是相一致的。在灭蝗灾的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例子。
唐太宗在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蝗害之际为民担忧自是必然,然而是否真的有吞蝗以灭灾之事,便不得而知了。且吞蝗后,“终帝世蝗不为害”,若果如是,亦属偶然。但佛教通过这则故事已经宣扬了自己的教义,彰显出一种虔诚的力量,这就已经达到其目的了。
《释鉴稽古略续集》在释道衍的传记之中记载了有关朱元璋的一则故事:
“江北蝗,有司请捕。上曰:‘朕以不德致蝗,又杀蝗以重朕过。臣民极言朕失。俾得改。’赦疑狱捐逋租,周穷乏以修实政。蝗不为灾。”
这显然也是一则帝王以其虔诚感动上天的灵异故事。皇帝能够自我检讨,不杀生而修政利百姓,感动上天,蝗灾自灭。佛教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以皇帝为盾牌来宣传教义,弘扬至善之法。
佛教通过这些故事一方面弘扬至善之法宣扬了自己的教义,另一方面佛教达到了对皇帝歌功颂德的目的,有利于获得其支持而实现佛教的发展。
2、具有灵异功能的高僧灭灾
灵异是佛教作为宗教的特征之一。修习佛法精深者,在佛经记载中,有时被赋予某种神通。高僧灭蝗灾即是一例。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唐杭州龙泉院文喜传》载:
“喜形貌古朴,骨强而瘦。戒德禅门真知识也。初喜寓居霅川。广明元年夏,有蝗飞翳天,下食田苗。喜自将拄杖悬挂袈裟,标于畎浍中。其虫将下,遂厉声叱之,悉翻飞而去。十顷之苗斯年独稔。其感通如此。或云所传得马祖细衲袈裟以为信宝矣。”
再者《宋高僧传卷》第十八《唐齐州灵岩寺道鉴传》载:
“又武宗将废佛教也。近寺有陆宣者梦圣者云:‘受弟子供施年深,今来相别,且归西天去也。’宣急命画工图写真貌。至会昌五年毁拆寺宇,方知告别之意焉。距咸通七年蝗灾。尔时弥空[一/旦]野食人苗稼,至于入人家食缯帛之物。百姓彷徨,莫能为计。时民人吴延让等,率耆艾数十百人,诣像前焚香泣告。即日虫飞越境焉。”
另有《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三载唐雍州梁山释叉德:
“……或记螽蝗暴乱广陜所及,或记天涝润泽近远浅深。皆事符明镜,不泄纤毫。”
佛教之中所谓信仰,亦有对具有灵异功能人物之崇拜。在深受蝗灾之害的人们中宣传此类故事,具有巨大的信仰号召作用。
3、修寺庙、念经咒以灭灾
佛教所采用的灭蝗灾手段之中,修庙念经的方式是最普遍的,其号召力也是最大的。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二载:
“大德七年……有旨建神庙于涿之阳,结构横丽,神像威严,凡水旱蝗疫,民祷回应。”
《敕修百丈清规》载:
“遣蝗,切见。飞蝗蔽天,惟凶荒之可虑。……由是谨发诚心,启建遣蝗道场,每日命僧,讽诵经咒,仰扣诸圣。所冀驱遣虫蝗速赐消殄。……民安其业,物遂其生。”
《龙树五明论》卷上《观世音咒》载:
“若有国土有蝗虫食禾谷者,行咒之人入水至脐,称其处禾田咒之,即不为虫得食。”
有趣的是,《法苑珠林》卷第六十有专门用于防止蝗灾的经咒,名为《咒谷子种之令无螽蝗灾起陀罗尼咒》:
“若恐田苗不好者,以此陀罗尼咒土一斛,满二十一遍,以土散谷上,并令诸恶鬼不得吸此谷精稼,食此谷者头破作七分。能除一切灾蝗诸恶不起。”
所谓“陀罗尼”,即佛教之真言,咒语。《陀罗尼杂集》卷第五亦载有此经咒。
参拜寺庙或诵念经咒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最容易获得并施行的祈求方式,在帝王无道或没有神僧出现的年代里,可以作为最好的心理安慰方式,通过祈求而禳灾。
四、结语
由此可见,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其宣扬的禳灾的手段总体来说基本是通过灵异或神通来完成的。无论是帝王虔诚所致,高僧神力所致,还是修庙念经所致,其方式与结果都带上了浓重的宗教色彩。通过对蝗虫、蝗灾与灭灾的考察,我们便可窥见佛教进行传教、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式:即通过对现实世界人生苦难的关注,依靠统治者的支持及其通过宗教信仰可以解脱苦难的号召力,来获取现世人的皈依,使其具有不断延绵与发展的动力。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