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苏轼成功原因浅析——人物审美

作者: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王金川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2-07-07人气:1732

摘要: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各方面都很优秀,堪称中国文学艺术的全才,是一个成功者。本文对苏轼生命历程中的四位女性,在苏轼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了她们在思想、仕途、家庭和精神方面给予苏轼的影响和帮助是苏轼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结论。

关键词:苏轼  成功  原因  浅析

苏轼的成功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爱民、惠民的政绩等方面,促成苏轼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是笔者认为苏轼身后的四位女性在苏轼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分别从思想、仕途、家庭和精神方面给予苏轼无人能够替代的影响和帮助,这是苏轼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四位优秀女性是苏母程夫人、发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让我们走近这四位女性,探究她们在苏轼成功道路上所起的作用。

一、母亲程夫人——苏轼的良师

程夫人乃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眉山人。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通经史,有气节。司马光在为她所写的墓志铭中,也称赞她“喜读书,皆识其大义。”程夫人在苏轼、苏辙兄弟的教育上,注重言传身教,这从下面的两则记载中就可以看出。

《宋史·苏轼传》中记载:“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这段文字讲的是苏轼十来岁的时候,程夫人给他讲《后汉书·范滂传》中的故事。当程夫人讲到范滂与他母亲诀别,范母深明大义,支持他为理想而赴死时,慨叹不已,苏轼听完这个故事,站起身来问道:“母亲,倘若我也要做一个范滂这样的人,您同意吗?” 程夫人回答:“你如果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从此,“苏轼奋发有当世志”(孔凡礼《苏轼年谱》)。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中记载:“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 武阳君即程夫人。程夫人在这件事上表现出的善良慈悲之心,给苏轼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苏轼在《异鹊》诗中也记录了此事。

程夫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教育和影响着年幼的苏轼,使苏轼从小就形成正直、豁达、宽厚、仁慈的品格。可以说她是苏轼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一位良师!为苏轼日后的成功奠定了思想根基。

二、发妻王弗——仕途上的贤内助

王弗,眉山青神人,是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她为人贤淑,知书识礼,生性“敏而静”,嫁给苏轼后,除侍奉公婆外,常在书房陪伴苏轼读书,为丈夫研墨端砚,红袖添香。苏轼背诵文章卡壳时,她会在一旁予以提示,令苏轼大为钦佩。苏轼后来能在二十二岁高中进士,她的殷勤陪读之功不容抹杀。

王弗还非常关心苏轼的仕途。她深知苏轼生性善良,对人没有戒心,常与来访的同僚或下属推心置腹、高谈阔论。每当这时,王弗都会在屏风后仔细倾听他们的谈话,客人走后,她就把自己对来访者的看法和评价告诉苏轼,提醒他什么人可以坦诚相待,什么人要敬而远之,小心提防。事后证明她的提醒都是对的。有时,王弗还会用公公苏洵告诫苏轼的话来提醒丈夫事事谨慎。有了王弗的及时提醒,苏轼在仕途中春风得意,少摔了不少跟头。毋庸讳言,她是苏轼通向成功道路上的贤内助!

可是,王弗只陪伴他走过十一个春秋,就玉殒香消了。苏轼为之伤心欲绝,以至在参加由皇上主持的制科考试时,竟恳请皇上准许他不做诗赋,只“试二论” 【1】;并且在此后的三年多时间(1065—1068)里不曾写一首诗,真正成了“诗坛哑巴” 【2】。可见王弗的去世对他的打击之大。直到熙宁八年,苏轼积郁十年的感情终于喷薄而出,汇成一曲令人肝肠寸断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尘满面,鬓如霜……”失去了王弗的苏轼,过早地斑白了两鬓,宦海沉浮,身心俱疲。王弗在苏轼仕途上给与的帮助再无人能够替代。 

三、继室王闰之——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

王闰之,字季璋。在王弗去世三年后的熙宁元年(1068)十月做了苏轼的继室。王闰之性格柔顺贤惠,对丈夫和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把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这让苏轼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交朋访友、吟诗填词、著文作画。更为可贵的是无论苏轼被贬黄州也好,还是飞黄腾达,召入禁垣也罢,她都处之泰然,做到“锦衣玉食,她不惊喜,牛衣耕织,从不埋怨” 【3】。她是家庭中的主心骨,是苏轼的坚强后盾,更是苏轼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在与苏轼相伴的二十五个人生岁月中,苏轼对她无比信赖和倚重。这可以下面的资料为证:

其一,王闰之善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苏轼在这首题名《小儿》的诗里说他在外奔忙一天,刚回到家,就遇到小儿子纠缠他,让他抱,心里很烦,就冲儿子发火了,这时,王闰之赶忙过来拉开小儿子,又让丈夫坐下,一边温言劝慰着丈夫,一边洗净茶盏,沏上一杯茶端给丈夫。苏轼喝着茶,听着老妻的温言软语,感受着家庭的温馨,很快变得心平气和了。

其二,王闰之还是家庭生活中的多面手。在苏轼被贬黄州时期,她勤俭持家,与丈夫一起开荒种地,养蚕纺织,解决生计问题;她还是一个称职的兽医。一天,他们的耕牛病了,找专门给牛治病的兽医来看,也不知牛患的是什么病,结果还是她药到病除,给牛治好了病。苏轼在《与章子厚》的信中说:“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在同一篇文章中苏轼还提到“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这里的“黑牡丹”指的是牛。也就是说王闰之不仅会给牛治病,而且还能给牛接生。“老妻”的称呼,由衷地表达了苏轼对她的倚重与赞美。

其三,家中许多重大事情,苏轼都要先征求她的意见。元祐七年(1092)

三月,苏轼由颍州任上改知扬州,因当时程颐已被朝廷启用(程颐曾被苏轼当众嘲笑,结怨很深,后形成“洛蜀党争”。【4】),苏轼预感自己又将陷于激烈的党争之中,因此,萌生退休归田之念,但到底是去常州(元丰八年神宗诏旨允许常州居住【5】),还是回老家眉山,他一时还拿不定主意,就决定先听听老妻的意见。在他的《次韵晁无咎学士相迎》诗中,“且须还家与妇计,我本归路连西南”就是指这件事情。后来,苏轼在《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说“我曰归哉,行返丘园”,表明他已经采纳了老妻的意见。

王闰之没有什么文化,虽不能像王弗一样在仕途上给苏轼许多中肯的规劝与提醒,但她在生活上给了苏轼更加周到贴心的照料,给了苏轼更多的自由空间,为苏轼营造了一个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苏轼的《江城子·记梦》、《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寄子由诗二首》、《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寒食诗》、《赤壁赋》、《定风波》、《水龙吟》、《减字木兰花》及书画等众多作品均出于这个时期,这使苏轼又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四、侍妾王朝云——相知相随的红颜知己

王朝云(1062--1096),字子霞,浙江钱塘人。自幼沦落于歌舞班中,是西湖名妓。后被苏轼赎出,给王闰之做了侍女。因她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深得苏轼夫妇喜爱,后在王闰之的主持下纳为侍妾。从此,便与苏轼同甘苦共患难,直到绍圣三年七月在惠州病故。

王朝云是苏轼心中的天女维摩,是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红颜知己。无论苏轼被贬谪到生活清苦的黄州,还是多瘴疫疠气的惠州,她都相伴相随,对苏轼“忠敬若一”【6】。在黄州期间,她帮助王闰之操持家务,陪苏轼散步,为苏轼煮茶、弹琵琶,照顾苏轼起居,与王闰之一起为苏轼营造出温馨浪漫的家庭氛围,使苏轼有更多的闲暇寄情山水,创作出许多流传后世的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及《赤壁怀古》都出自这一时期。在惠州时期,朝云更是担起主妇职责,悉心照顾苏轼,精心安排全家生活,闲时还读书念经,习字临帖,与苏轼一起炼丹参禅……给予苏轼极大的精神慰藉。在苏轼眼中,她“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红粉佳人,而是甘苦同当的知己”【7】。有感于此,苏轼作《朝云诗》一首,诗曰:“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诗前有小序云:“……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因读乐天集,戏作此赠之……”这是苏轼对“敏而好义”的朝云的由衷赞叹。可见,王朝云已成了他晚年的精神支柱。

朝云与苏轼相知最深,最懂苏轼。在宋人费袞的《梁溪漫志》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子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当时,苏轼在政治上,既不完全支持旧党的主张,也没有全盘否定新党的改革,而是从于国家、百姓是否有利的角度出发,坚持自己的主张,这种不合时宜的思想致使他在新旧两党当权时都受到排挤、打击。朝云这样回答,说明她深知苏轼的为人,在众多的婢女、侍妾中,只有她才堪称苏轼的知音。这可以苏轼在为纪念她所建的六如亭上亲笔题写的楹联为证: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绍圣三年七月,朝云带着无尽的不舍走了,把无尽的思念和哀伤留给苏轼。苏轼又把对她的无尽思念化作一篇篇诗词、文章,来悼念这位红颜知己。《西江月·梅》、《悼朝云诗》(并引)、《雨中花慢》、《题栖禅院》、《朝云墓志铭》、《惠州荐朝云疏》……这一篇篇诗词文章记录着苏轼对朝云的挚爱深情,也是“敏而好义,忠敬若一”的朝云作为苏轼红颜知己的最好见证。

建中靖国元年(1101)7月28日,北宋大文豪苏轼离开了人世。他一生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200多篇散文和珍贵的书画艺术作品传世;他灭蝗灾、疏浚运河、筑西湖堤、平盗抗洪、修桥打井、传授知识等一系列爱民惠民的政绩,更是让世人永远铭记!毫无疑问,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成功背后,蕴含着四位女性在思想、仕途、家庭和精神方面给与他的影响和帮助,这是苏轼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