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缘由与对策: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教育学论文发表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1-10-06人气:1683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丰厚的历史遗产,也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但是在现代社会,出于多种原因,它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却削弱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已势在必行。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还是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必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设置专门课程;明确教育目的,运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国原来的经济、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比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节,年轻一代更热衷于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他们对美国大片、日本漫画爱不释手却不知道孔子、屈原。这种状况令人堪忧,长此以往,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信任必将荡然无存。基础教育阶段是国民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传统文化素养,应该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1、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由历史沿袭而来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古迹、文物、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复合体。[1]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指根植于中华大地上,经过千百年历史积淀并流传至今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它不仅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还涉及历史、文物、书法、服饰、医学、农学、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和伟大创造力的结晶,为人类文明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2、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取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遗产,但是由于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铸造,其中必然会夹杂许多封建糟粕。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传统文化其优秀部分可以激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去生存去奋斗去发展;而其糟粕部分则是历史的惰性,历史的负重面,它会阻碍历史的进程,对历史进程起负面作用。”[2]所以,在现代社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做到在理性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其精华和糟粕,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我国的民族复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使人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承文化命脉,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国民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自豪感,形成社会和国家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进步,实现民族复兴。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物质利益的负面导向作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腐朽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传入,都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等大量中华民族在人生观和义利观上的优秀传统,必将促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有效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染。

二、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缘由

1、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

文化与教育本身就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教育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可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教育手段。

只有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正规的学校教育,才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效途径。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仅靠媒体的宣传和国民自发的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是无法长久的进行下去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规范化,需要受到国家和人民的足够重视。

只有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才是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手段。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国民的传统文化素养要从小抓起。如果仅仅靠在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进行精英教育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不能起到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也不符合学习文化知识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受教育者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则涉及了小学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公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证公民从小形成深厚扎实的传统文化素养。

2、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有利补充。因为在现阶段,面对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一个就是文化冲突的挑战。这种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3]由此可见,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联的。而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这是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关系的基础。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比较快的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所以为了青少年的未来,我们必须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的人文特性、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设置专门课程

目前,我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靠媒体的倡导和个人的自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学校领导到学生个人,由于受到名利思想的影响,大多数人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无用。只有部分中小学校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设了传统文化课,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从根本上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没有被纳入国家正规的教育体系,不具有强制性,加之缺乏相关的政策规定,是导致很多学校根本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重要原因。因此,要保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落实,首先要做的就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明文规定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手段,促使中小学校真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抱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现状和传统文化,组织专业人士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研究整理,从而制定出正确、合理的国学教育政策和教学大纲,并安排专职教师,保障财务投入,真正有效的地指导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2、明确教育目的,运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受教育者记忆大量的古代经典,而在于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在充分体验和讨论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优化自身素质,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鉴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形式多样,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必须注意运用多种课堂形式。

鉴赏形式与活动形式相结合。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数不胜数,引领受教育者对这些文化艺术进行鉴赏应是这门课的基本教学形式。为了充分调动中小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表现传统文化。例如利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合进去。而为了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文化艺术鉴赏中来,活动形式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比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书法、国画和中国结编织比赛等等。总之要做到鉴赏与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开设专门的课程固然重要,但是也要重视隐形课程的影响力,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在各学科教学时适当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语文课可结合古文教学,数学课可适当增加中国算学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如珠算教学),理科类学科可在适当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成就,[4]文科类学科则更应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另外,学校还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建筑、绿化美化、精神风貌、校风校训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3、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由于传统文化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含量较高,又无固定的教学参考内容与教学方法,就对教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精确地理解,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正确无误的。其次,要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背景,在讲课时,可以作到旁征博引,通过介绍历史背景和人物的事迹,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最后,要保证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正确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给予正确的指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做到这些,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而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要注意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