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解读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成长过程中对成人话语权利的颠覆

作者:中州期刊来源:原创日期:2011-10-18人气:2670

解读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成长过程中对成人话语权利的颠覆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年仅十三岁的主人公哈克贝利·费恩(下文简称“哈克”)不甘遵守成人社会循规蹈矩的“教化”,和黑奴吉姆逃亡到密西西比的历险故事。在逃亡过程中 ,出身于白人最低层的哈克和黑奴吉姆因为相同的遭遇和生存危机走在了一起,历经一次次磨难和斗争,两人终于从幼稚走向成熟。通过两人在逃亡中的思想斗争和言行,可以看出哈克对成人话语权力的颠覆和挑战过程。

哈克对成人话语权力的挑战和颠覆贯穿全文。在哈克出逃之前,哈克就对身边的成人世界充满了厌恶。首先表现在他对刻板的教育的抗争上。哈克从一开始就不喜欢道格拉斯寡妇企图通过“教育”来“改造”他的做法,所以就偷偷跑掉了,只是后来为了能参加汤姆的盗窃团伙才又回来读了几个月的书。“过了三、四个月,冬天来了。我整天去上学,可是我还是只会拼、读几个单词,乘法表我也只能背到六乘以七等于三十五。我不知道我还能会学什么。不论怎样,我再也不想学数学了。刚开始时,我讨厌上学,可是,慢慢地,我也可以接受了。因为在我累了的时候,我可以逃学。” [3]再到后来,哈克去学校,是因为他故意惹他的父亲生气。其次是哈克对宗教的挑战。哈克根本就不相信宗教。在小说第一章中,当道格拉斯寡妇给他读《旧约全书》时,他很感兴趣,但当他知道摩西早就死了的时候,立刻就没兴趣了。因为他“从不评价死人”。当沃森小姐试图通过让他每天都要祈祷来教化他时,他用自己的思维来挑战:“如果祈祷什么就有什么,为什么那个寡妇丢了的银鼻烟壶找不回来,为什么沃森小姐胖不起来?” [4]一个对上帝充满质疑的人绝对不能算是上帝的忠诚信徒了。第三是对王权的挑战。这点可以从哈克的对“公爵”和“国王”两个骗子的厌恶态度看出来。当两个骗子睡着了的时候,吉姆问哈克:“你对国王和公爵的行为感到惊讶吗?”哈克回答说:“一点都不惊讶,我们的公爵和国王很不诚实,当然了,我也从不觉得王室的任何一个成员会诚实。”….“跟我们一起走的这两个家伙根本就不是什么国王和公爵。真正像国王的和公爵的是我们两个,所以这又有什么分别呢?” [5]

对哈克的成长具有决定意义的,应该还是哈克对吉姆的态度以及话语权的让渡。在杰克逊岛上他意外地碰到吉姆—一个从沃森小姐家逃跑的奴隶。当吉姆要求哈克保守秘密时,哈克因社会、家庭的种族偏见难以抉择:是保守秘密还是向镇上告发? 但最终哈克善良的本性占胜了畸形的社会意识,选择了帮助吉姆。当吉姆被“公爵”和“国王”卖掉,被关在菲尔普斯家等待被送还给他的合法主人时,哈克又一次面临抉择。当他决定写信告发吉姆的行踪,他又想起了他们一起逃亡的经历和患难中结下的友谊,他 “左右为难”,“好像连气也不敢出似的”,最后良知终于战胜世俗,“好吧,下地狱就下地狱吧。”哈克义无反顾地撕毁了信件。哈克这些独具特色的话语,就是他使用话语权利对抗社会主流价值的工具和方式。

哈克的成长不仅仅只源于他内心的良知,还源于他对黑人的敬仰。在吉姆谈论他妻子和女儿时,哈克“很惊奇地发现吉姆几乎和白人一样为其家庭担忧”。吉姆偷逃的目的是不想被卖掉而离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逃走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跑到北方赚钱把妻子和女儿赎出来。这让吉姆感到,同他的白人父亲相比,吉姆这个黑人爸爸比白人更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当时的白人意识当中,白人都是优秀的,而黑奴则都是“邪恶”和“愚蠢”的,可以像货物一样买卖。但吉姆所表现出的超越白人的父爱让他对这一传统的道德教化产生了质疑。在历险当中经历的一系列事情都使哈克逐步认识到“白人都是些极其卑鄙的家伙”。随着故事的发展,哈克认识到黑人与白人并没有多大差别时,他就从一个缺乏判断力的小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自己主见,对生活理想有着承诺的男子汉。他不再是一个被动的逃亡者,而是勇敢地用行动表明他的态度,完成了他对成人世界的抗争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根据福柯的话语权利理论,控制方享有对被控方的控制权。任何一种权利的掌握都意味着对话语权的掌握。处于社会核心价值圈中的成年人享有对处于价值边缘的儿童群体绝对的控制权,也就是话语权。然而,儿童善良、纯真和公平的天性会对成人的话语权进行反抗、挑战和颠覆,以期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话语规则。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13岁的哈克贝利·费恩正处于成长阶段,因为他强烈感受到并不满来自成人世界的压力,他采取逃亡、帮助吉姆获得自由等各种方式挑战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通过行使自己的话语权来实现对主流社会的行为规范和文化秩序的改造。正是在这一反抗的过程中,哈克增加了对社会的认识,逐渐接受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步步从天真走向成熟。

马克•吐温创作这部作品的时间是在1884年,作者却有意把小说背景设定在奴隶制未被废除的内战以前,具有深刻用意和强烈的讽刺意味。当时北方政府企图把战败的南方蓄奴州并入的政治计划推行不利,南方各州顽固抵制,开始管制和压迫因战争解放了的黑人。黑人的生存处境极度恶化,种族关系异常紧张。作者之所以选择白人哈克和黑奴吉姆作为故事的主角,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哈克逐渐认同并承认了黑人吉姆的话语权,且以黑奴吉姆获得人身自由作为结局,表达了作者希望消除种族隔阂,消除奴隶制度的强烈愿望。另外,当时的美国正处于 “西部大开发”时期,这个年轻的国家正随着边疆的不断向西拓展而喷薄欲出。当时的美国人民对自由新世界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正从思想和行动上不断告别陈腐的旧世界,开拓新世界。这双重背景有一个共同的契合点,那就是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主人公哈克道德发展和成长历程,正是这个时代美国人民的心理缩影。因此,单纯从故事本身来看,哈克通过对成人世界话语权的抗争和颠覆,完成了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历程,其更深层次的寓意则是年轻的美利坚民族逐渐成长的历程。

关键字:文学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