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论禅宗对杨万里的影响-文学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罗俊萍日期:2012-11-19人气:1371

  在宋朝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的背景下,禅宗的“心性本觉”之旨契合士人追求精神自由的需要,杨万里的思想亦是深受当时盛行的禅学影响,在作品和诗学思想上留下了禅学痕迹。

  禅学对杨万里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他的诗集中留下了许多关于禅学思想的作品。《督诸军求盗梅州,宿曹溪,呈叶景伯、陈守正溥禅师》云:“南斗东偏第一山,白头初得扣禅关。祖衣半似云来薄,金钥才开雾作团。一钵可能盈尺许,千年有底万人看。今宵雪乳分龙焙,明日黄泥又马鞍。”曹溪是六祖慧能讲学之禅宗圣地,作者觉着自己老年能够来到此地,内心无比欣喜,之前心中对于禅学无法参透之处,顿时迷雾顿开,犹如获得打开禅学之门的金钥。《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云:“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紫微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诗人在看显上人分茶的过程中,显上人超尘脱俗的英姿,使困扰诗人的世俗烦恼,也似得以冲洗干净。《惠泉分茶,示正孚长老》云:“寒泓不到十余年,老眼重看意惘然。漱裂苍崖玉龙口,堕成清镜雪花天。须烦佛界三昧手,拈出茶经第二泉。珍重赞公惊久别,且谈诗句未谈禅。”诗人与正孚长老分别十年,久别重逢后,谈诗喝茶,惘然顿失,心境明亮。杨万里在与众僧人的交往中,谈经论典,得到启迪与超脱,而禅宗的思维方式、禅悦情趣反过来又为杨万里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养料。

  禅学思想对杨万里的影响其次体现在其诗学思想上。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提道:“《金针法》云:‘八句律诗,落句要如高山转石,一去无回。’余以为不然。诗已尽而味永存,乃善之善也。”他提出诗歌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诗歌的最高境界。他在《颐庵诗集序》中同样也提到了类似的诗学观点:“夫诗何为者也?尚其词而已矣;曰:善诗者去词……至于茶也,人病其苦也;然苦未既,而不胜其甘。——诗亦如是而已矣。”杨万里以茶味来阐释说明诗歌应该有一种内在的韵味。诗歌应该超越文字的表面,达到言外之象,韵外之味,使读者在细细体味中把握诗歌的艺术魅力。故其在《诚斋诗话》中说:“无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在这些诗学理论中,杨万里明确地提出诗歌的意思不是径直摆在表面,而应酝酿成一种有深度、有意趣的诗味。

  杨万里讲求的诗味是与参禅、禅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杨万里在《送分宁主簿罗宏材秩满入京》中云:“要知诗客参江西,正似禅客参曹溪。不到南华与修水,于何传法更传衣。”作诗与参禅有异曲同工之处,以禅喻诗,以诗通禅,使诗歌像禅理一样打破语言的藩篱,富含理趣。《和李天麟二首》其一云:“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衣钵无千古,丘山只一毛。句中池有草,子外目俱蒿。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糟。”其二云:“句法天难秘,工夫子但加。参时且柏树,悟罢岂桃花。要共东西玉,其如南北涯。肯来谈个事,分坐白鸥沙。”在这两首诗中,杨万里提出了他诗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透脱,以及诗歌创作过程中悟的重要作用。诗人一旦能够在平常景物中参悟透彻,那么原来的景已经富含了作者深思的诗味在其中了。在南宋时期,很多诗人已经注意到杨万里诗论创作中诗味与禅悟的关系。周必大《次韵杨廷秀待制寄题朱氏涣然书院》中云:“日出杲杲安问萤, 挂翻翻谁受檠?大哉风行水上涣,一夕泮尽峨峨冰。诚斋万里悟活法,诲人有功如利涉。嗟我大类醯鸡然,时复一窥瓮中天。”周必大提出杨万里诗歌创作中的活法,给当时之人的创作有启示作用。张 《诚斋以〈南海〉〈朝天〉两集诗见惠,因书卷末》中云:“笔端有口古来稀,妙悟奚烦用力追。南纪山川题欲遍,中朝文物写无遗。后山格律非穷苦,白傅风流造坦夷。霜鬓未闻登翰苑,缓公高步或因诗。”指出杨万里在妙悟的作用下,诗人的诗思滚滚而来,诗情不断,写遍山川景物,摆脱了为写诗冥思苦想而不得的烦恼。

  杨万里的创作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诗味与禅味的最佳结合,在之前他也走过一段曲折之路。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说:“初学诗者,须用古人好语,或两字,或三字。……要诵诗之多,择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出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他在这则诗论中提倡初学者须熟读古人之作品,在写诗时能够自然化用古人诗句中的好语,这与黄庭坚提出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一脉相承。又如:“学诗者于李、杜、苏、黄诗中求此等类诵读沉酣,深得其意味,则落笔自绝矣。”“诗家备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杨万里提到师从前辈诗人,熟悉其作品,得其精髓,在创作中能够师学前辈又出之于他们。杨万里的这些诗学理论与他早期的经验是密切相关的,是其早期创作的理论概括。杨万里这种师从前人,熔铸前人诗句中的妙语变换新意的做法,在戊戌三朝即淳熙五年诗风转变后结束。杨万里《诚斋荆溪集序》云:“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戍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所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杨万里学诗历经了江西诗派、陈师道、王安石、晚唐,到最后辞绝了诸人,师法自然,顿悟到了写诗之道,这也是诚斋体形成的关键。

  杨万里在戊戌三朝忽有所悟之后,诗情迸发,眼前的景物皆能入于诗中。《诚斋荆溪集序》:“自此,每过午万……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散,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在他的作品中这种以自然为诗歌灵感源泉的作品随处可见。如:“不必开窗索花笑,隔窗花影也欣欣。”(《春晓三首》其三)“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南澳弄水四望山园梅花》)“江流不肯放人行,淮山只管留人宿。”(《舟中排闷》)在这些作品中,自然中的一花一木似乎也通人情,也有着人类的欣喜、忧伤之情,充溢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杨万里的诗学理论与禅宗宗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禅宗的经典或是禅师的语录里能够找到其理论依据。杨万里讲求诗歌要超越文字,富有诗味。慧海禅师云:“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与禅宗颇有关系的理学大师杨时云:“学诗不在语言文字,当想其气味,则诗之意得矣。”杨万里云:“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学诗不能够闭门造句,苦心冥想,应该出去行走,接触自然万物。而禅宗也有这样的偈语,古灵神赞禅师云:“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它故纸驴年去。”世界是无限广大的,如果埋首在故纸堆里,不接触丰富多彩的外在世界,不管多少年,还是无法参透真正的佛理。

  《坛经》一书是六祖慧能在黄梅得法回到南方后,其门人根据他在韶州大梵寺讲堂内为僧俗一千余人说法的内容整理而成。《坛经》是禅宗的宗经宝典,是唯一的一本被称为经的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坛经》最重要的思想是“即心是佛,顿悟见性”。在禅宗看来,众生与佛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关键是迷还是悟。“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也就说,佛性并不在众生之外,而在众生之中;成佛的途径不在向外寻找,而在于内心的顿悟。慧能强调众生皆有佛性,能不能够发现自身的佛性,关键看能否顿悟。慧能描述悟与不悟的变化时说:“因何闻法师不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盖覆于日,不得风吹,日无能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有迷心,外修觅佛,未悟本性,即是小根人。闻其顿教,不假外修,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未悟时,佛性犹如被覆盖隐埋,不能够见到自己的真如本心,但当能够顿悟后,烦恼尘劳众生等皆能参透。杨万里在诗歌创作前期师从古人,没有顿悟到自己的艺术个性。在戊戌三朝后,作者忽然悟到,辞绝之前诗法的前辈诗人,转向自然,自此诗情焕发,不可遏制。杨万里这一转变过程与慧能强调的转向自身、顿悟成佛是相似的。白云禅师诗偈说:“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杨万里顿悟到自己的艺术个性后,艺术题材变得极为广泛,他取材于世界万物,这与“众生皆有佛性”、“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禅宗理念相符合。

  杨万里濡染于禅宗,其诗歌理论、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这也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

文章来源于《名作欣赏》杂志2012年中旬刊第10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