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解读-文学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段友国日期:2012-11-30人气:5793

  一、集体无意识与原型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主要是个人长期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中受到压抑的心理内容。而荣格则从考古学、人类学和神话学的角度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他指出在一些即使从来没有相互接触、相互交流过的不同的文化中,也常常存在着一些相同的原始意象,在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后,一定有它们赖以产生的共同的心理土壤。荣格认为“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作者愿称为‘个人无意识’,但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它并非来自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关于“更深的一层”,荣格把它称做“集体无意识”,他认为这种集体无意识对立于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所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内容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都必须存在,并且在这些地方和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大体相似的。换句话说就是,由于集体无意识在所有人身上的表现都是相似的,因此这种无意识就构成了一个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超个人的,也就是说它存在于所有个体身上。与此同时,荣格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原型”也被提出来了。根据他的观点,原型可以而且应该被认为是“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核心内容。荣格认为:“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绪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是所说的原型。”借用心理学有关理论,我们可以认为在荣格看来,人类心理结构的基本模式就是原型。因为他说:“原型是领悟的典型模式,每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在与原型打交道。”原型在人类的心灵生活中不断反复出现。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是人类远古命运的积淀和浓缩。

  二、集体无意识、原型与作品创作

        在荣格看来,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与土壤和从中生长的植物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通过了解植物的产地,我们可以知道并理解植物的特性,但这并不是说关于植物所有的重要的特征都可以通过了解植物生长的土壤来了解。因为植物虽然是土壤的产物,但它也是一个生命体,在植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其“自身包含自身”的过程。这个包含过程在本质上是独立于土壤的性质,与土壤的性质没有任何关系的。对于植物及其相应的特征来说,土壤所起的作用只是加速或者延缓它的一些特征的形成,而对于植物的本质却没有任何影响。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艺术家创作了艺术作品,但是艺术作品本身所附带的意义和本质是艺术作品与生俱来的,任何外来的因素对它都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只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发活动而已,个人无意识中的自主情绪是创作冲动和创作激情的重要来源,而艺术家本人也只是这种自主情绪的工具和俘虏。因此,荣格认为,“艺术是一种天赋的冲动,它抓住一个人,使他成为它的工具。艺术家不是拥有自由的意志,寻求实现其个人目的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自己实现艺术目的的人”,“孕育在艺术家心中的作品是一种自然力,它以自然本身固有的狂暴力量和机敏狡猾去实现它的目的,而完全不去管那作为它的载体的艺术家的命运。”荣格的这个观点,看上去与现代文本理论有些相似,其实相差甚远。现代文本理论强调的是作品在完成之后便具有了它独立于作者的意义,而在荣格看来作品在创作之初就已经不是作者的东西了。当创造力占优势时,这种无意识就统治而且影响了作家的生命,使艺术家的创作违背其主观愿望。并且,由于艺术家所意识到的自我被一股源自于其内心的潜流所席卷,艺术家自身也就成为正在发生的心理事件的旁观者,而对于正在发生的这些事件,艺术家是束手无策的。因此,可以说,在艺术创作中,集体无意识是作者的创作思维的来源,通过原型,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而是千万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诗人是否意识到他的作品与他一起出生、生长和成熟,他是否以为他的作品是他通过构思从虚无乌有中创造出来的,这无关紧要,他的看法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的作品超越了他,就像孩子超越母亲一样”。

  但是,并不是说艺术家可以将这种集体无意识表现得很明显就能让读者很快领悟。实际上,就像个人无意识会被受到压抑一样,对于集体无意识,艺术家往往有意无意地遮盖一些东西。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荣格借用斯皮特勒的话,诗人关于他的作品所说的常常词不达意,离题甚远,因此,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别的,而是维护日常经验的重要性,使它不受诗人本人说法的影响。

  三、集体无意识、原型与作品欣赏

荣格曾说过,读《尤利西斯》的感受如同是灵魂在受着地狱魔鬼的折磨,书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激起一个期待,但到了最后却又不得不放弃期待,因为所有的期待都无法实现,他无法把握这本长达七百三十五页的书到底在讲些什么,因为这本书是无限的,即使是一千四百七十页甚至再长几倍也不会减低它的无限性,本质性的东西仍旧不会说出来。但是荣格又说在这本书中藏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并不会向那些诚心竭力地读这本书的人显示,它只向那些以尤利西斯的眼睛持续七百三十五天并凝视他自己的尘心与精神的人袒露。在创作时,艺术家是由无意识推动而不能自已,而在阅读时,读者也需要深深受着无意识的影响。

  集体无意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长期的文化积累的过程中,一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思想、习俗、情绪、性格、精神在个人身上的沉淀。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接受这种沉淀。艺术家创造的作品由于受到集体无意识的推动,表现出了整个人类共同的感情,从而超越了艺术家自身,而读者在阅读时,他的情感同样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情感,他的情感已融会到整个人类的情感之中,他将自己的命运当做了整个人类的命运,同时把整个人类的命运当做了自己的命运。也正如荣格所说,“每一个原始意象都有着人类精神和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并且总的说来始终沿着同样的路线,它就像心理深层一道深深开凿过的河床,生命之流在这条河床中突然奔流成一条大江,而不是像先前那样在宽阔然而清浅的溪流中流淌”。只要再次面临以往那种帮助自己建立起原始意象的类似的情境,这种情形就随时可能会发生。

  因此,为了使作品完成并完善,艺术家会充分利用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使作品的精髓得以尽情地展示;而在作品欣赏的整个过程中,在人类历史中沉淀并体现于单个个体的无意识,始终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而这些历史沉淀在不同个体上的反应形式的不同又使读者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正如句子“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表达的那样。

  也许我们如今我们早已遗忘文学——不管那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是怎样承负着人类的命运。或者是我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承负而感觉麻木。从古希腊到中国另外遥远的国度,从俄狄浦斯刺瞎自己双目的那刻起,从普罗米修斯被缚在高加索山的那刻起,从西西弗推动着巨石上山的那刻起,从精卫填海、共工触山、刑天断头、禹从鲧的腹内诞生的那刻起……文学便开始承负着人类的命运。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觉察到,人类所有的希望、勇气、信念、理想都已经溶入到文学之中。它将人类在日常平庸的生活中所隐藏在内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激情通过原型而不断再现,在某一天突然将我们打动;它将一个人的声音转化成千万个人的声音,将一个人的命运转化成整个人类的命运;它走向我们内心最黑暗的地方,将我们的意识带向光明,使我们再次获得信心和勇气。

 文章来源于《名作欣赏》杂志2012年下旬刊第10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