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文学边缘化探源:论英美文学课程遭受“冷遇”的客体性内因-文学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于凤保日期:2012-11-30人气:787

  一、纯理论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单一、死板、乏味的教学方法之矛盾(教学方法)

  英美文学课“造冷遇”的原因除了以上诸多理论性问题之外,教学实践环节也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简言之,在教材教法上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热情、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教师通常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又是单一、死板、乏味的,使得课堂沉闷,学生便感觉到这门课既无知识可学,也无乐趣可享,致使英美文学课最终沦为“一无是处”的课程。因此,变革英美文学教学方法、丰富英美文学教学手段、活跃英美文学教学课堂、激发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热情也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中一项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从教育学角度而言,学习实践活动是学习者主体意识作用于学习对象这个客体上,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力图认知、理解、记忆、把握客体对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的活动。学习者主体意识、学习对象客体存在、学习方式渠道三个方面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对学习活动的过程及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综合来看,我国英美文学教学现状中的前两者,即学习者主体意识和学习对象客体存在,都已存在不同层次的问题,已经对学生学习英美文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方式渠道就显得尤为艰难和重要。在“实用主义”盛行、“急功近利”心态一时难改、教材更新研究缓慢等社会历史语境下,“学习方式渠道”或许是我们英美文学教学一线教师最容易做到的教学改革,同时也是最容易取得直观、有效的教改效果的教学改革方案。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打破教师课堂中心主义以后,换之以学生为课堂“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各种活动的主体参与者,通过立体的教学媒介和直观的教学方式去感受、体验、研习英美文学,这并非否定教师课堂单向度“讲授”的重要性。南京师范大学吕洪灵博士对这两者关系有这样的论述:“教学改革的探索千万不要走出了‘独白’,又陷入‘交往’这一新的模式限制,‘独白’和‘交往’是两种共生和依存的有效教学途径。”故此,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的时候,需要以一种严肃、谨慎、大胆的态度,切勿莽撞、激进,把教师传统“独白式”知识讲授与多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力图达到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热情,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双向互动的欲望,又可以让这种学习热情和学习活动成为建立在教师知识传授和指导基础上的理性的、智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活动,而绝不能是无知的游戏和娱乐。

  二、庞杂、深奥的英美文学知识与院系相对淡漠的教学政策之矛盾(教学课时)

  教学单位是英美文学课一线教学的现实平台和直接依托,英美文学课在该院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中的位置,将直接影响英美文学教学课时设置、教师进修计划、教学图书资料配备等方面,进而根本性地影响英美文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落实,最终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故此,教学单位对英美文学的态度及相关政策无疑已成为“英美文学遭冷遇”原因的重要元素之一,也必然是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实用主义”影响下,我国某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功利化,过多地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降低了学生培养品味,致使英美文学课被学校不冷不热地晾着,也被学生不温不火地接受着。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我国某些外语院系的英美文学课已经沦落为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进而在学校这种培养模式导向下,有些学生还没有感受文学的机会就顺大势而固执地拒绝了文学,“选修课”的英美文学课因为这些内外诸多因素使得选修学生人数不够开课数额而最终作罢。

  英美文学教学课时设置是我国某些高等院校“晾”英美文学课的另一个标示牌。根据南京师范大学程爱民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数据结果,我们知道:“现在我国的外语类院校一般在本科生的三年级阶段开设英美文学课,学习一年时间,每周的课时数是2节课。”即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各一个学期,两者课时量大约都为36节课,我们再依此比照我国现在普遍使用的英美文学本科教材,不难发现这么点课时实在是令教师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味,更何以言教学效果。

  此外,在这种办学思维理念指导下,教学单位更不可能把有限的资金投放给英美文学教师专业知识能力进修、英美文学教学图书资料配置以及其他许多有益于英美文学教学质量改进的事宜,致使英美文学教学被置于孤立、被动的态势中。

  三、扩招后的大班英美文学教学与教学资源相对短缺之矛盾(教学管理)

  如果说淡漠的教学政策是主观性引发教学资源短缺之内因的话,那么高校扩招就是客观性引发相对资源短缺的外在重要原因。毋庸置疑,这两者都影响了我国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实施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近年来我国各类院校扩大招生数量,外语院校更是数量剧增。然而,由于教学资源配套问题短时间内不能有效解决,特别是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如上所述,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教学资源更不可能分配给英美文学课教学软硬件的建设上,使得英美文学课大班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必然有消极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表现:一是课堂管理覆盖面窄和可调控性差。由于教室学生人数众多,有时甚至是一个年级合班上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自然总是“远离”一部分学生,势必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态势。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这种“距离感”甚至“陌生感”也必然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双向互动的意愿,在教学活动中也容易形成“人多,老师不会问我”、“人多,糊弄,老师也不知道”等消极学习心态,使得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多项活动不能有效落实,最终这种“课堂管理覆盖面窄和可调控性差”的课堂特点使得许多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留于形式,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二是教师精力的有限。英美文学课大班教学的缺陷也表现为教学软件相对短缺。一个教师除了课堂费力的管理和艰难的教学外,在面对100人以上的大班学生时,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帮每一位同学答疑解惑,与他们每一位探讨学术问题,更不能有时间和精力关心他们每一位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爱好,这些都不利于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题,不利于拓展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产生热爱的情感;三是教学图书资料的短缺。教学硬件配套资源是制约英美文学教学的又一因素,尤其是教学图书资料的相对缺乏更是直接局限了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机会。教师按教学进程布置学生阅读某一部作品,然而图书馆往往不能同时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消极地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欲望,直接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这些源自于扩招所造成的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问题,使得部分学生不愿意接近老师,也不愿意走进文学,“远离”文学便成为了学生最终的自然选择。

  综合上述,我国英美文学课程遭受前所未有的“冷遇”,其客体性内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故此,英美文学课程的“复兴”也当正视此等客观条件,有谋略地从教学策略、学时规划、管理政策等层面探究其问题所在,并切实推进有针对性的改革活动,进而逐项更正偏颇之处,最大可能地将英美文学复归为福佑青年学人的“文化素质课”。此举不仅日后“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三方面主体都不可不察。

文章来源于《名作欣赏》杂志2012年下旬刊第10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