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新时期高校作曲教学发展的宏观思考

作者:王建新来源:原创日期:2013-10-16人气:634
 一、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受到教育传统的影响,高校作曲课基本还是沿用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传统模式。教师讲完了,学生听完了,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一些基础知识的传授,对于作曲这门创作类的课程来说,至少是不完全适用的。因为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其本身并没有是非、对错之分。教师的作用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创作规律和法则,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作品。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讲授,是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因为这些内容是所有学生都需要掌握的。而鉴赏和创作部分,则应该充分采用对话式的教学形式。在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统领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指导者。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教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是对一种技术或方法的认识,或者是某一次的创作感受等。而学生的见解也会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予以认真、全面和细致的引导。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够对各种新的学术信息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具体对话的内容基本上是和教学进度保持一致的,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次序开展专题讨论。如记谱方式的变化、声部写作的细节、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变化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处于一个主动、积极的状态中,不但高效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重视音乐鉴赏的重要作用
当前教学的一个误区在于,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作曲技术的传授,而这些技术怎样使用,在一些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的,则关注甚少。音乐是一门聆听的艺术,特别是作曲专业,如果没有一定的作品赏析经验,就会使自己的创作视野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甚至会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在国外的音乐院校中,作品鉴赏和分析类课程占很大比例,每一次鉴赏都会指定几名学生发言,阐述他们对于音乐的感悟和理解,正是因为这种主动参与性,所以之后的教师总结性分析,会让他们的印象尤为深刻,进而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分析水平得到提升。所以应该在当下的教学中,对音乐鉴赏环节进行加强。教师要采取边讲边听的形式,遇到一些和知识点相通的内容,要及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感受和体会。在技术讲解之后,再进行复听,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由分到总”和“由总到分”的鉴赏过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音乐鉴赏的层面一定是十分宽阔的,古往今来所有的音乐形式和风格都可以进行鉴赏,对此教师可以对作品按照时代、风格等特征进行分类,以便在一定程度的欣赏之后,进行比较欣赏。通过音乐鉴赏,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扩展,能够对各种创作技法的运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为自己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创作、表演和反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音乐创作不同于文学和美术等艺术形式,需要表演者进行二度创作。音乐创作的效果和水平如何,是完全依靠音乐表演的。长期以来,学生的具体创作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还是只侧重于理论的讲述和知识的传授,很多学生唯一的创作实践就是在考试中,按照试题的要求创作一段旋律,而一些热爱作曲的学生,经常进行创作,却得不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说,创作只是第一步,有了表演和评论,才是完成了创作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在学校内部,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作活动,如在内部举办作曲大赛,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器乐作品和声乐作品均可。教师选取其中优秀的作品进行修改和整理,等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举办一场原创音乐会,整个音乐会的作品都是由学生自己创作完成的。在学校外部,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音乐比赛,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而是重在让学生感受创作和参与过程。还可以和一些报刊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刊发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潜力,主动投入到创作中。
四、注重对经典作品的模仿
当前高校作曲教学中所教授的各种作曲技法,都是音乐研究者们在对前人经典作品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予以归纳和分类,传统作曲上的“四大件”正是来源于此。但是在教材中,因为便于叙述和学生的学习,往往都会将原来综合使用的技术分解开来,因此便有了三和弦的链接、各类终止式的运用等。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虽然能够对这些分解的技术有所掌握,但是只会应对一些考题而已,而不能将其有机地运用到创作中去。当然,笔者并不是否认这种分解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意在强调,教师应该在一个时段里,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对作曲技术进行把握,继而运用到创作中去。举例来说,学生们学习制造汽车,学会了发动机、电路、玻璃等诸多的部件的构造,却不知道如何将其组合成一辆汽车。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整合,而且是和具体作品结合在一起的。先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解剖分析,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对技术的运用,感受他们是如何利用技术来实现自己的意图的。然后在这种感性和理性经验的基础上,沿着作品的思路进行模仿。这种模仿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严格模仿,即以原作品的结构、小节、和声、调式调性等为骨架,然后进行旋律创作,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技术的运用。第二个层次则是自由模仿,既可以是整体模仿,也可以是局部模仿;既可以是风格模仿,也可以是曲式、和声等任意一个方面的模仿。通过两个层次的模仿训练,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无疑是一条学生认知和运用的捷径。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作品感知——技术分析——模仿的过程,不能够跨越前两个阶段而直接模仿,否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让学生陷入一些误区。
五、努力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作为作曲教师,理论上应该是以音乐院校的作曲系毕业生为主。但现实中,尤其是非音乐和艺术类院校的高校,因为作曲系人才有限,所以多数高校的作曲系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或者是一些老教师,或者是理论水平较高的年轻教师,或者是从当地的艺术创作和表演部门聘请的老师。他们虽然都十分敬业,但是鉴于作曲课本身艰深和复杂,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力不从心。特别是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位学生,更是加大了他们的驾驭难度。而且因为教师数量的稀少,他们难有机会参加一些校外的教改和科研活动,在教学和创作上也体现出了滞后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对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关注不够,学习效果几乎无从谈起。对此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是明确作曲课程的重要性。作曲是音乐构成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作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音乐的整体实力和水平。作曲教学又是音乐的核心课程,是重中之重,是集音乐所有门类课程和知识之大成,也是最能体现技术理论、专业基础和其他课程教学水平的一门合成课、目标课。所以在音乐专业中有着十分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二是要全面加快师资建设。首先是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要力求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作曲教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都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以一种大音乐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其次是作曲理论的学习。任何学科的理论都有其相应的价值和意义,作曲理论也是如此。作曲教师都是专业院校毕业的高才生,在专业技能上十分扎实,但是相关的作曲理论研究比较缺乏。特别是针对学生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状况,需要以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再次是综合文化知识能力的提高。因为当前很多专业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他们与自己的学生走过了一条同样的道路,在综合文化知识方面也是比较欠缺的,一方面要给学生做出表率,另一方面也是自身能力提高的切实需要,所以很多教师主动学习文学、戏剧、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和学生做到了教学相长,并且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学科综合法,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来说,其基石无疑就是创作,没有创作,各种音乐活动的开展也就无从谈起。伴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作曲学习的队伍中来,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量和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有了数量的规模之后,更应该注重质量的提升。本文对新时期高校作曲教学进行了宏观的分析,希望作曲教师能够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优秀的作曲人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