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音乐剧《中国蝴蝶》的音乐特色和功能分析

作者:洪燕来源:原创日期:2013-10-19人气:2091
一、《中国蝴蝶》音乐的创作特色
(一)“蝶双飞”主题贯穿全剧
蝴蝶可以说是“梁祝”的象征。在开场序曲中用双簧管奏出“蝶双飞”主题(谱例1)。该主题建立在g小调上,是由一个五声性旋律蝴蝶动机发展而成,旋律清新、脱俗,旋律线呈波浪起伏状,形象地描绘出蝴蝶双飞的情景。作为贯穿全剧动机出现的序曲,在第一幕蝴蝶编歌《双飞蝶》、第二幕《芳心坚如铁》、第三幕梁山伯与祝英台重唱《蝶双飞》、第四幕终曲合唱《双飞蝶》中,做到了首尾呼应,起到了统一全曲的作用。
谱例1:《序曲》
(二)民族调式与大小调式综合渗透运用
第一幕《春之舞》中梁、祝主仆第一次相遇在草桥时的唱段(谱例2),(1—7小节)有一个下行的B、A、G、E、D音列,符合五声性调式的特点,没有偏音,为G宫调式。而后,随着乐曲的进行,调式扩展,出现大小调渗透的痕迹,C音的出现,在这里并不像是五声调式的偏音,更像是大调式中的下属音,对调式有很强的支撑作用。调式变换到了G大调上,并以(VI—DD—V)的和声进行结束在G大调的属和弦上。间隔2小节后四九唱段与梁山伯的唱段,再一次出现G宫调式与G大调的调式交替,随后的旋律中出现了#C音,调式发生改变,转到了D大调上,并以(V—I)的终止式结束。在银心的唱段中(谱例3),调式转回G大调,紧接着四九的唱段中,出现bB、bE、F音,调式转换到了g小调上。在这一段音乐中,曲作者并没有把调式拘泥在民族调式体系或大小调调式体系中,而是以戏剧的发展为基础,将两者很好地融合、渗透。在音乐剧《中国蝴蝶》中的蝴蝶动机是一个五声性的旋律,由此动机发展而成的乐段,也都具有民族调式与大小调式渗透的特点,这也是曲作者对调式选用采取开放状态的体现。
谱例2:
谱例3:
(三)美声、戏曲、民族、通俗并存的音乐风格
音乐剧《中国蝴蝶》是基于武秀之教授“假声位置真声唱法”,为了“三结合”教学模式而创作的探索性实验剧目。曲作者周雪石在谱曲时,以“剧为本,择而用之”为原则,适时采用了美声、戏曲、民族、通俗等各类风格,如在书馆中祝英台的唱段《谁说英台是红妆》中就采用了戏曲的板腔体创作而成;在祝英台唱段《与君共舞》中采用了戏曲的哭腔;在四九的唱段《两个秘密》中运用了通俗歌曲的创造手法;梁山伯的唱段《梦里佳人》有古曲的风格;在唱段《你为什么这样悲哀》中则有宣叙调的意味。从整剧的音乐结构看,上半场重点设在对人物性格、形象进行刻画上,且喜剧色彩较浓,音乐上采用民族、通俗的音乐剧风格;而下半场重点在于戏剧矛盾冲突的描写,且悲剧色彩较浓,所以采用了宣叙调、咏叹调、多人重唱等歌剧中常用的形式,音乐趋于歌剧化风格。在各类风格的取材上,基于对观众,尤其是青年一代观众接受的考虑,曲作者并未局限于某一地域风格,如在哭腔的运用上,其选取音乐元素时,没有固定在哪一具体戏种上,而是运用哭腔里紧拉慢唱的形式,表现祝英台的悲痛欲绝。
(四)注重音乐与剧诗的结合
曲作者在音乐剧的音乐创作中,很注意音乐与剧诗的结合,不仅力求音乐与歌词的节奏、语气的吻合,还尽可能做到和语言的声调大致相符,如第二幕第一场开场的《繁星》(谱例4)中,音乐的断句与剧诗是基本吻合的,在分句的地方音乐都在长音上停留,朗诵剧诗,其语气的抑扬顿挫也与旋律的走向基本一致。“点点繁星快闭上你俏皮的眼睛吧”这一句,运用了一串上行音阶及一个五度的下行跳进,并在二分音符的长音上做了停留,音乐顺应了剧诗的语气,乐曲旋律朗朗上口,好听易记。同时,通过力度的强弱变化,更突出了语气中的强弱对比,增强了剧诗语言的张力。
谱例4:《繁星》
二、《中国蝴蝶》音乐的功能作用
(一)用音乐塑造人物形象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符合人物的个性和特点。曲作者在音乐剧《中国蝴蝶》中以爱情发展为线索,采用了一系列的歌曲、音乐来塑造人物,表现其性格和思想。
梁、祝二人一见钟情的《他是谁》,梁山伯朝思暮想时的《梦里佳人》,两人定情时的《双飞蝶》,祝英台在回家后思念梁山伯时所唱的《对镜梳妆》,楼台相会时即将别离的《蝴蝶罗帕蝴蝶佩》,梁山伯病榻前的《飞翔》以及祝英台哭坟时的咏叹调《与君共舞》……在梁祝感情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与之情绪相贴合的爱情歌曲,两人相互爱慕时音符间流淌的满是互诉衷肠,别离时却凄美委婉,每一种真情实感冲击、拍打着每一个音符,不断叩击观众的心弦。表达了含蓄而真挚的情感,刻画了祝英台清新、自然的少女形象与梁山伯憨厚、真诚的书生形象。
在音乐剧《中国蝴蝶》的另一对人物银心和四九的爱情里,音乐形象通俗、朴素,其作品旋律易唱易记,朗朗上口,如第一幕《春之舞》中银心与四九二重唱《苦藤与苦瓜》、第二幕《夏之梦》中四九的独唱曲《两个秘密》,作品都是建立在五声性民族调式的基础上,节奏简单清晰,曲调轻松愉快,诙谐幽默,加之二人性格活泼好动,总是边跳边唱,载歌载舞。所以,每次演到这时二人就会引起全场观众欢笑和热烈的掌声,这也增加了音乐剧的娱乐性。
(二)用音乐突出戏剧矛盾
曲作者在旋律创作时,从戏剧角度出发构思音乐,颇具匠心。在第一幕《春之舞》中有一段歌舞场面《春天里的日头暖洋洋》。作品采用了合唱和重唱的形式,采用F大调,4/4拍,每分钟138拍,以切分节奏推动歌唱旋律发展,男女声合唱两声部此起彼伏,营造出春光明媚的郊外以及青年男女踏青嬉戏的热闹景象。这一切与随后出现的《他是谁》中速稍慢(每分钟74拍)、抒情的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起到了调节戏剧节奏、渲染气氛的作用,突出了主题的作用。这样的安排更加突出了梁、祝一见钟情的情景,增加了音乐的戏剧性。《中国蝴蝶》在第三幕《秋之歌》中表现“英台抗婚”场景采用了多声部重唱的形式。该曲是由14人组织起来的重唱,作品建立在c小调上,由四宗罪动机发展而成。
祝公远是祝英台的父亲,一位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年龄大约50岁。作曲家选用宽厚而低沉的男中音音色,所唱音区在(c—f1),下行音列为主,祝公远站在长辈的角度居高临下,对梁、祝的情感进行指责、控诉,符合其地位与口气。梁、祝对于祝公远的指控提出了抗辩。梁、祝是高音,与男中音的祝公远从音区、音色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戏剧的冲突。祝公远控诉第二宗罪,这一次由银心和四九唱出辩驳,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戏剧矛盾:祝公远夫妇及家丁代表的封建势力与梁、祝主仆追逐自由的信念。作品通过多番对抗,发展为多声部重唱,最终开放性地结束在该调的属和弦上。用不断变化的音乐表达人物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突出戏剧性。
(三)用音乐渲染场景气氛
在音乐剧《中国蝴蝶》中,有几个舞蹈和合唱场面,都是以交响乐队烘托气氛为主,突出故事场景。此类音乐在全剧中属于陪衬性质的色彩性描绘音乐,但这类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性格总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环境气氛的正确表达,对于人物行动的开展与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在第二幕中祝英台接到“速速回家”的家书,与梁山伯在郊外依依惜别时,一段侧幕内的女声合唱《别离》(谱例5)渲染了此时的气氛。《别离》采用女声合唱形式,用女性轻柔的声音来表达情感的缠绵。该唱段是一段体曲式结构,建立在b小调上,小调忧郁伤感的色彩也表现了此时梁、祝主仆的心情,在9小节处一串下行的十六分音符后的四分休止,与剧诗结合紧密,表现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为后续梁、祝主仆的上场做足了氛围的渲染。
谱例5:《别离》
又如在第四幕《冬之殇》中英台听闻山伯去世的噩耗,要求乘花轿先去草桥祭拜梁山伯,再嫁于马家。在其去山伯墓的途中有一段轿杆舞,在一个规整的步伐行进音乐中,堆砌了不协和音列,而后,加入一段由唢呐和笙构成的传统出嫁音乐,稍后再加入一组管弦乐旋律,各种不谐和元素交织,表现了马家逼婚、英台出嫁、山伯离世给英台内心造成的巨大痛苦,各种情绪都在这种不谐和中得到宣泄,随后节奏加快,使矛盾升级,烘托出强烈的戏剧气氛。
综上所述,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其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倘若音乐的元素没有得到突出和强化,音乐剧也就会在最本质艺术特征上有所缺失。在音乐剧《中国蝴蝶》中,不但对音乐有着高度的重视,且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在实现音乐审美的同时,将音乐所特有的艺术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展现了音乐剧的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与娱乐性,起到了对中国音乐剧创作的示范作用。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