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运用信息技术的丰富性,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作者:郑志如来源:原创日期:2013-12-26人气:705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学时应尽可能使学生学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种联系掌握得越多,学生的知识就越丰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为知识的系统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
1.导入
师: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钟面上有圆……
师:如果我们向平静的水面丢一颗小石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呢?
生:水纹、圆……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
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课程的引入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并演示石子投进水面的动画场面,让学生观察那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再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这样的引入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数学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2.展开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的?
生:有。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一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在这一环节,教师没有单纯把有关圆的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建立在教师的指引和调控之下,而是运用了信息技术放大圆所包涵的文化特性,并以此为背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圆的世界,学会画圆,了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经历了一次次“再创造”的过程。
3.应用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片:),认识吗?
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电脑演示:阴阳太极图的画法)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生1:我觉得石子投下去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
生2:这里似乎包含着半径处处相等的道理呢。
师: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形拱桥、圆形景德镇瓷器……
这一环节通过信息技术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习题,以巩固圆的概念,让学生在应用中形成有关圆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哲学美。
三、运用信息技术的可验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强大的交互功能,它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而且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能力。比如,在教学《组合图形》这一课的练习时:求右边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圆半径为3cm。
生:老师,条件不够不能计算。
师:是吗?可能是老师出题的时候不小心把条件丢了。这样吧,有什么问题同桌之间可以商量,也可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如果确实少条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己补上条件。
生1:把图中的四分之一圆移到左下,刚好拼成四分之一大圆,因此只要知道大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题中的条件就足够了。
生2:也可以把图中的四分之一环形移到右上,刚好拼成四分之一大圆。
师:大家先看电脑博士是怎样转化的。
通过电脑演示,结论得到验证,练习的效果更好了。
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三者之间互动的活力课堂。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和动脑,有利于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彰显信息技术的意义,让数学教学更具有效性。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