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谍战剧的主要创作特点——以电视剧《红色通道》和《于无声处》为例

作者:刘通来源:《视听》日期:2017-08-24人气:1153

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谍战剧的数量不多,其中上星播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两部,分别是红色经典谍战剧《红色通道》和新视角现代国安题材反间谍剧《于无声处》。

《红色通道》于2014年5月18日在深圳电视剧频道首播,随后登陆山东、河南等四大卫视黄金档,该剧为我们讲述了短短十天之内在中苏边境小城绥芬河发生的一系列惊险刺激的故事,国共双方特工围绕“9号首长从苏联经由绥芬河返回国内”这一特殊任务的破坏与完成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该剧通过对各方势力和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描述,展现了一场斗智斗勇的保卫对暗杀行动。该剧还将爱情与信仰穿插结合于谍战活动中,从而使该剧既有惊险刺激的情节戏,也有感人至深的情感纠葛,情节跌宕起伏,情感引人入胜,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兴趣。

《于无声处》于2015年4月28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随后在江苏、河南等卫视频道跟进播出。该剧以全新视角带领观众走近“现代国安人员”,走进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真实又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反间谍斗争的新特点。自开播以后,《于无声处》凭借其冷门的题材模式、生活化的谍战演绎、年代感的怀旧风格、朴实无华的悬念设置,一路受到观众的热捧,在央视首播CSM50城收视率排行中夺得同时段第一,并在较长时间内稳居冠军宝座。该剧在第三十届“飞天奖”评选中获得“现实题材类作品”奖,在2016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中获得“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三项提名。两项重磅大奖充分体现了业界对《于无声处》的认可。

这两部电视剧在内容主题和创作手法上都有不少创新之处,都很好地适应国内电视剧市场的发展需要,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在某种程度上,这两部电视剧对国内同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在创作理念上实现了突破

谍战剧风行多年后,其模式化的剧情套路不免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社会普遍期待其能够有新的突破。年轻化、网络化潮流使电视剧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及时适应这些变化,江苏省电视剧创作者们在谍战剧创作过程中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

区别于以往的红色经典谍战剧,《红色通道》以一种现代化的眼光对该题材进行了重新定义。在情节处理和环节设置上,《红色通道》充分借鉴美剧的创作手法,全剧在剧情发展紧张逼人跌宕起伏之余,更是融入了当前比较流行的跑酷、飞车、枪战等现代元素。在演绎“大规模追逐”的场景时,该剧大量使用“跑酷”元素,力图将剧中的动作戏打造出动作电影一般的质感。剧中,国共双方特工人员把各种设施当作障碍物或辅助工具,在其间迅速跑跳穿行,从而使该剧在还原历史的前提下增添了时尚感,在节奏上也更加紧凑,对于年轻观众相当具有吸引力。

以往的谍战剧大都是国共双方特工之间的较量,而《于无声处》则把镜头对准了“上世纪80年代”,对准了“国外间谍组织”,对准了军工机密“核潜艇”“航母”,更是第一次将镜头对准“国家安全部门”,讲述这个神秘组织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该剧用30年的时间跨度讲现代国安,从上世纪80年代到当下,讲述了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反转。该剧将反间谍案件与国安侦察员的家庭、情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显得更加真实、精致。《于无声处》既有生死一线间的惊心动魄,更有三位年轻人的情感纠葛与跨度三十年的命运变迁,这在国内谍战剧中堪称一次全新的尝试。

二、在内容题材上注重多种类型的混合运用

市场规律对电视剧创作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市场本身又具有的盲目、滞后等特点,一种内容题材火爆之后,市场总会出现纷纷效仿的景象,结果造成资源的浪费,同一内容题材电视剧的产能过剩,从而落后于电视剧创作的新趋势。近年来,江苏省自制谍战剧在内容题材的运用上进行了新的尝试,让国内电视剧界耳目一新。

《红色通道》的制作方和导演力求将该剧打造成一部兼具动作与情感、铁汉与柔情的情节大戏,十天和十年的关键时间对比也是全剧的焦点,该剧可以用“十年爱恨纠缠,十天生死惊情”来概括。该剧有信仰也有情感,有刺激也有悬疑,通过多种类型内容题材的混合运用,为观众呈现了一部表现更为完整、观感更为精彩的谍战剧。

《于无声处》的制片公司和制片人在国安剧创作上可谓轻车熟路,早在2004年,由江苏中天龙文化传媒制作的国安题材《国家机密》《国家机密2》等系列剧,凭着跌宕起伏的案情和独特新颖的叙事风格征服了观众,《于无声处》便是在《国家机密》系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尝试。《于无声处》总制片人隆晓辉在谈到《于无声处》《千万不能说》《致命亲人》这三部“新视角现代国安题材剧”的创作初衷时,认为以往市场上年代谍战剧居多,而距离观众生活较近的现实国安题材却少之又少,这三步曲的创作正是源于市场需要。《于无声处》融合了悬疑、谍战、武打、年代、情感等多个剧种的长处,将生动独特的人物个性、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和跌宕起伏的家庭命运糅合在案件背景下,并首次开启了“国安反谍+现代情感”的叙事模式,在紧张刺激的反谍案件中,将视角对准当代国安鲜为人知的情感生活,既合理规避了题材风险,又让故事更加好看。

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关系的设定上别具匠心

谍战剧讲述的是隐蔽战线的斗争,剧中人物的身份及关系往往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出发,同一事件往往能够显现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表象,事件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剧情也因此而悬疑重重。正是由于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关系的设定上能够别具匠心,谍战剧的叙事能量才能够得充分地发挥。

《红色通道》最大的看点就在于形神各色的人物以及悬疑重重的剧情,故事的背景是一段不为人知的神秘任务,而剧中几位主要人物的身份也随着任务的推进而变得神秘莫测,一时间神鬼难辨、正邪难分,每个角色的内心都有着各自的心机和算盘,他们之间的利用、交锋和明争暗斗,让每一场戏都充满了紧张的压迫感。此外,该剧一改往日同类剧集的单一正、反人物形象,在人物性格设计上更加多样复杂,譬如,男主角伍权集各种职务于一身,对外身份为德国公司买办,真实身份则是共产党特工,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他要面对国民党特工、地下组织内奸的内外夹击,在十天之内,他既要洗清“叛徒”的罪名又要挖出真正的叛徒,同时还要找到一条新的安全通道。在斗智斗勇的紧张剧情之外,剧中人物的感情纠葛同样令观众回味,伍权与初恋情人宋雅茹情意绵绵,而作为盟友的风情万种的旅馆老板沈四娘也对伍权倾慕有加,儿女情长的戏份让该剧有了更多的人情味,“三角”型的情感戏路让这部年代剧更添了些现代风味。

与以往的谍战剧主要都是突出一个“战”字不同,《于无声处》则主要突出一个“谍”字,即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注。编剧高满堂在创作中坚持了自己一贯的创作方法——“大历史、大背景、小人物”, 通过案件来写人,把案件侦破的过程中作为背景来凸显案件对人物关系的影响,刻画国安人员与亲人朋友之间咫尺天涯的关系。《于无声处》坚持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让小人物富有活力和光彩,把个人的情感、命运与紧张的反谍案件进行了有机糅合,亲情、爱情等一系列情感伦理元素,让看似遥不可及的国安侦察员变得有血有肉了起来,让主角马东的形象更加立体,造就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饱满的“人生大戏”,从而让谍战剧摆脱掉家国天下这些看起来很正的大背景,让反谍剧更有人情味儿。

四、在创作中注重体现社会责任和信仰价值

如果说娱乐性是电视节目的表征,那么社会责任则应是嵌入到每一位电视剧创作者骨子里的品质,它体现在对节目内容和制作水准的严格要求上,体现在对价值导向的控制和把关上。

优秀的谍战剧往往能够在枪林弹雨、明争暗斗中构筑世间万象,投射人情冷暖,与其说谍战剧讲述了间谍在进行谍报工作时面对的种种生死考验,毋宁说它为我们解读了人生普遍性的困境与道理。重重疑团与困境下,信仰始终是谍战剧最终的底牌。

在《红色通道》中,1928年白色恐怖弥漫下的中国大地,一时之间各方势力齐聚边境小镇绥芬河,中共六大参会代表回国之路困境重重……我党高级特工伍权,远赴苏俄特训归来,危急时刻临危受命,十天之内,在血雨腥风中披荆斩棘,用生命和鲜血铺就了一条红色通道,以勇气和信仰谱写了一曲壮烈的凯歌!《红色通道》通过对为新中国奉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和先驱们的描写,弘扬了一曲革命年代的信仰之歌,借挖掘我地下党员的英雄事迹来为当今社会重塑英雄主义情怀。

《于无声处》彰显了一种非常有力量的“国家信仰”,而这种精气神在当代电视剧中并不多见。在当前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现实的浮躁氛围让国内影视作品里的人文担当和追求相对缺失,而《于无声处》为我们呈现了当代国安人员这一群体,这些人在现实社会里仍在追求着自己内心的东西,无论是爱情、亲情、友情,还是对自己的职业操守,抑或是对一个国家的忠诚。据了解,包括《于无声处》在内的“信仰三部曲”系列剧,将通过三部曲中主人公的信仰追求来呼唤人们对信仰的回归。

五、在剧集的制作上对时间的跨度和节奏的掌握恰到好处

近两年国产电视剧的整体制作水准在不断提高,但真正将节奏把握得比较好的电视剧不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注水拉长战线的现象不在少数,这也使得国产剧节奏普遍比较拖拉,最后草草收尾,饱受诟病。然而,从《于无声处》和《红色通道》两部电视剧来看,2014-2015年江苏省自制谍战剧在剧集的制作上对时间的跨度和节奏的掌握的恰到好处。

《红色通道》充分借鉴了美剧的创作手法,全剧对节奏的掌握恰到好处,全程吸引着观众的眼球。面对国民党特务设置的重重阻碍,伍权在十天之内既要洗清身上“叛徒”的罪名,又要挖出真正的叛徒,同时还要找到一条新的安全通道,可谓在绝境中求生存,每一步都充满了悬念,下一步总是充满了未知,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观看兴趣。据了解,《红色通道》每集有一百多场戏,这在国内的电视剧创作中比较少见,该剧的快节奏特点让反间谍情节充满了悬念。

《于无声处》全剧情节推进流畅,不明所以的镜头与情节很少出现。该剧甫一亮相便以明快的节奏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第一集以国安工作人员执行任务开场,一开始的紧张悬念感就让观众的注意力被紧紧锁定。在该剧的创作过程中,编剧高满堂和导演阎建刚十分注重剧情推进中的节奏把控,全剧开始是外国间谍进入境内窃取“蓝鱼”机密资料,当人们以为全剧会围绕这个事件展开时,外国间谍又服毒死亡;为掌握主动权,马东进入“蓝鱼”所在的202厂,并与承担“蓝鱼”核心技术的三车间韩主任产生冲突;当观众以为韩主任可能有问题时,他被洗刷清白并爆出新人物的新疑点;与此同时,爱推理耍小心机的助理工程师和女主角、保卫科长女儿又先后闯入男主角马东的生活,给他的任务增添了更多的变数。在该剧开始的短短五集篇幅里,不断有新的人物出现,事件一起接一起,情节环环相扣,故事跌宕起伏,每一段都充满着未知和悬念。

六、在剧情和背景设计上注重贴近社会实际和观众生活

国安剧要做到好看,做到让观众通过观看了解何为国安人,或者间谍应该是什么样的,必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就是要做到在新视角反间谍案件侦破中增强生活气息,其次就是要在跨时代的脉络中,展示人物的命运、细致的家庭生活与情感世界。

《于无声处》的主创人员要在创作中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让国安人员和间谍从神秘莫测中走出来,拉近他们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国安人和间谍的真实面目。《于无声处》抛却以往谍战剧地下工作者的草木皆兵,少了如履薄冰的紧张气息的刻意营造,更为真实地还原了国安侦查员的工作生活状态,更接近生活本身,实现了真实落地,从而表现出了国安工作人员最本真的面目——“他们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生活有爱情;他们也需要为梦想努力奋斗,也需要向现实无奈低头,他们是一群伟大的普通人”。

《于无声处》真实刻画了当代反间谍行动日常化、生活化的态势。谁能想到平日里工作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的“东北抗联老战士”齐大爷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老牌间谍?谁能想到年轻、貌美、热情的茹珂是间谍组织头目雅各布的亲信?然而他们就生活在主人公马东、冯书雅等人周围,而这些间谍以及那些整天和马东工作在一起的保卫科同事做梦也想不到他竟然是国安战士。《于无声处》以审美的方式给人们以提醒: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间谍和反间谍就在日常生活之中。该剧通过缜密紧张的剧情和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充分赞美了当代国安战士的礁石精神:露出海面的一半,貌不惊人,深入海底的一半,神秘难测;他们置身最危险的地方,直到被激活。

《于无声处》的编剧高满堂擅写生活戏,他首次尝试国安反谍题材,也将自己细腻、带有生活质感的风格融入其中。“情节再好,人物不成功的话,这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高满堂说:“所以,如果一味去树立国安侦察员的英雄形象,会很生硬,情感线索的加入,才能让马东鲜活起来,也符合‘国安侦察员实际上也是个普通人’的定位。”剧中更有很多细节让观众觉得“很暖心”,马东接到任务后却请了假,一个男人说想去看看自己老爸时,是内心最柔软一面的表现,尤其他到父亲墓前说的一番心里话,让人感觉真实,人物有血有肉有温度! 

七、在创作的各个环节上不断追求精致

一部电视剧能否成为精品,体现在其创作的各环节对精致的不断追求上。据了解,为充分展现故事原貌,《红色通道》剧组在场景和服装上花费巨资,力求打造20年代边境小镇的特殊风貌和异域风情,这种不敷衍的认真态度确保了电视剧的优良品质,也才能帮助电视剧赢得市场的青睐和观众的支持。

虽然在题材上占得先机,但是《于无声处》真正的取胜之道还来源于其在细节上追求绝对的精良。据悉,为了能够准确表现国安侦查员的生活状态,编剧高满堂和导演阎建刚在剧本创作之初,就举行了多场专题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并多次走访老国安人员寻找创作灵感。该剧在写实的故事情节之中还加入了悬疑、推理等各种艺术创作元素,使整个剧集看起来既尊重历史,又充满悬念。这部剧在细节的把握上看起来无可挑剔,新颖的题材、极其考究的细节把控,《于无声处》创造了国安剧的新标准。另外,该剧的布景和影像效果及对细节的把握也可圈可点,80年代初期的外景和道具,大到时代感的场景营造与工厂生活的描摹,小到旧时生活小物件的抓取,用旧服饰、电影画报、摇滚装扮还原着典型的80年代时尚,种种细节,足见制作的精致用心。精致的细节把握,既让该剧充满了“年代感”,又勾起了观众内心的怀旧情感,既追求精良的制作,又追求“走心”,该剧可谓是一部良心之作。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qk/9501.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